在世界工业化国家中,美国是唯一一个向海外公民双重征收个人所得税的国家。专家批评,在海外工作的美国人数因此大幅度减少,尤其是严重妨碍美国企业在亚洲的竞争力,影响美国在海外的公共外交,因此需要进行改革。
中国城市地区环保意识日趋提高,但越来越多的环保专业人士意识到,农村弱势群体才是环境污染的最大受害者,也是环保的关键,只有社会公正,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环境正义。
中国外企劳工潮最近四处蔓延,引发美国劳工团体的关切。美国最大的工会组织正考虑再度引用美国贸易法规301条款,要求美国政府对中国的劳工状况、及其对美中贸易可能造成的不利影响展开调查。
中国正在增加对美国清洁能源的投资,但是美国国会议员担心,美国相关企业会因此而受到冲击,他们要求采取措施保护美国的产业利益。不过,专家指出,两国清洁能源产业相互依存度不断提高,中国清洁能源投资与美国科技领先优势构成互补...
上海合作组织峰会召开之际,中俄正扩大能源合作,除了油气输送以外,中国还有意参加西伯利亚的铁矿资源开发。专家评判,在能源合作领域,中俄两国的优势构成互补
希腊政府为对应财政危机,开始寻求中国投资。正是在这个背景下,中国远洋运输集团接管了希腊最大集装箱码头,并计划扩大投资,兴建一座新的码头,扩大中国与欧洲之间的海运连接。
中国最近发生的一系列工潮迫使一些大型厂商决定给工人加薪,许多地方政府也计划提高最低工资,以缓解劳工的怨气。专家指出,中国作为世界工厂,这种趋势如果持续下去,世界各地的物价都势必水涨船高,而中国长期以来依靠廉价劳工所形成的竞争优势也将丧失。
中缅双方签约,动工修建从缅甸通往云南省的石油与天然气输送管道,并在缅甸西海岸建设原油码头。鉴于缅甸北部地区安全局势的复杂,缅甸军政府特别抽调国防军,专门保护输油管道的安全。
美国商务部公布对中国进口钢格珊板双反调查结果,并将以此确定反倾销反补贴税率,引发中国不满。中国商务部抨击美国的调查带有歧视性,损害了中方利益。美国业界则认为,调查征求了双方的意见,结果是公正的。
正在中国进行访问的印度总统帕蒂尔对中国领导人说,印中两国贸易存在巨大的不平衡。她希望中国向印度开放更多的市场。印度商界代表团计划本周末抵达中国展开商务洽谈......
本田公司设在中国的汽车零部件工厂发生罢工,导致在华四家汽车组装工厂停工。罢工工人要求增加工资,劳资谈判没有结果,罢工继续进行。当地劳动法律师盼望中国能制订罢工规定,减少双方的损失。
中国水电科技界积极推动在西藏修建世界上最大功率的水电站,称会让全世界受益。中国官方虽然尚未就此正式表态,但有关消息已经让西藏权益人士和印度政府感到担忧。
美国商务部长骆家辉率领清洁能源代表访问香港时,美国绿色科技汽车公司对香港电动汽车公司进行了收购,计划将电动车引入美国市场。这家美国公司的老板是位政界名人,在伦敦大街上同香港电动汽车不期而遇,而且一见钟情。
美国高级官员说,美中战略与经济对话将首要讨论贸易与投资壁垒议题。专家评判,双方可能讨论双边投资协定,但不会签约,因为条件并不成熟,奥巴马政府只是希望将协定用作谈判的筹码。
中国对拉美投资不断增加,贸易关系日益紧密,观察人士认为,美国外交政策对拉美地区的忽视,为中国在当地影响力的扩大创造了机会。美国应重视并积极平衡这种影响力,同拉美国家与中国共同协调,努力将中国在拉美的作用转化为积极因素。
美国高级官员星期三指出,美中战略与经济对话的首要任务之一是贯彻奥巴马总统提出的国家出口战略,增加美国就业,主要目标是扩大中国的市场准入,增加中国经济增长对内需的依赖,帮助美国企业与劳工从对华贸易中获得实际的好处。
骆家辉率领美国清洁能源产业代表团星期二抵达上海,首先参观了上海已经开建的上海中心大厦参观。上海中心设计高度632米,由专门设计绿色环保建筑的美国旧金山根斯勒(Gensler)建筑设计事务所设计,采用最新环保科技。
美国学者认为,台湾不应低估自身的经济与政治影响力,与大陆竞争完全可以发挥优势,台湾朝野应该对“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的前景增加信心。
中日两国争取参加美国高速铁路项目之际,美国交通部长拉胡德(Ray LaHood)星期五结束对两国的访问。他参观了日本的高速铁路和磁悬浮列车,并在上海世博会试乘了电动概念车。
中国宣布对南非进行新的投资,在南非兴建一座水泥厂,帮助应对南非日益增长的基础建设需求。此举表明,中国可能成为南非新的投资大国,两国经济与商业关系会逐渐紧密。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