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之音特约评论员,曾在中国做过记者,现居美国,作者本人这样介绍自己说:“曾经在体制的边缘,因而更能洞察所谓‘新时代’的荒谬。”
中国最近一部法律的修订在其征求意见阶段引发了网民的极大争议,并遭到法学界人士的普遍反对。这部法律即是《治安管理处罚法》,其中争议最大和反对最激烈的是34条新增第二、三款:“在公共场所或者强制他人在公共场所穿着、佩戴有损中华民族精神、伤害中华民族感情的服饰、标志的”和“制作、传播、宣扬、散布有损中华民族精神、伤害中华民族感情的物品或者言论的”行为。
李强接手中国总理半年了。然而,中国经济非但没有好转,反在继续恶化。这估计出乎他的预料。对他来讲,如何在年终交出一份合格的成绩单,是一大考验。
最近一段时间,中国经济成了全球关注焦点,我在上期专栏文也说,中国经济有可能构成今年全球最大地缘政治风险。不过,中国经济的不振与社会情绪有着直接关联,后者的普遍消沉影响了市场信心。
当观察家们在去年末或今年初预测2023年全球最大地缘风险时,都把注意力放在俄乌战争,美中对抗,台海失控,朝鲜半岛危机等,绝未料到中国经济。
每到中共北戴河时刻,都会传出习近平被软禁或者大权旁落之类的“谣言”,去年如此,今年亦这样。这类“谣言”都有着千篇一律的元素,不值一论,不过,对习近平的权力现状,有必要认真探讨。
在此次北京特别是涿州的灾情中,出于政治考量的泄洪只是人为因素之一,比政治泄洪更值得关注的是“坐等上令”,平时它也许不会造成什么危害,但在突发事件或者危险场合,却是会要人命的。
被称为“情歌王子”的歌手刀郎,在沉寂10年后携带他的《山歌寥哉》专辑重出乐坛,因为一曲《罗刹海市》走红大江南北。这个专辑的风格与他留给人们很深印象的带有西北粗狂情调的爱情歌曲明显不同,糅合了民歌、小调和摇滚。不过,刀郎此次广受好评,得到舆论极大热度的关注,不单是他唱法的改变,更多是《罗刹海市》的歌词让人刮目相看,被赋予一种特别的含义。
靴子终于落地,中国外长秦刚在消失整一月后其外长职务被免,由外交“老人”、中央外办主任王毅兼任。
中国当局7月19日发布了《关于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意见》,被称为“民企新31条”,此为本世纪以来中国出台的第四份有关民营经济的文件。这一方面反映了当局对民营经济的重视,但另一方面,亦是不得已为之。
中共在刚过去的七一,已经102岁了。一个人过百岁,很长寿了,尽管现在医学发达,但离死亡也不远。一个政党过百岁,虽非罕见,但百岁后还在执政的,确实不多,除像美国这种两党制国家,两个政党轮流执政,即使在多党制国家,政党百岁后仍然不时上台执政的,并非常见。
在上周举行的欧盟峰会上,尽管中国不是欧盟各国讨论的关键议题,但中国最关注的“去风险”概念正式登场,该概念将成为今后欧盟制定对华战略的指导思想,一旦形成统一的对华政策,欧盟成员国就需遵守。而荷兰在此期间出台的新出口管制禁令,可谓是在欧盟内部针对中国的“去风险”打响了第一枪。
瓦格纳雇佣军的兵变,一个外溢效应是对中国的影响。作为俄罗斯最重要的盟友,普京并未在兵变发生的第一时间向习近平打电话;另外,若如此武装叛乱发生在中国,习又会怎么处理,解放军里有普里戈津式人物吗?习会在台湾问题上谨慎用兵,不敢造次?这些都是人们关心的问题。
美国总统拜登最近称习近平为“独裁者”的言论,引发中国当局的激烈反应,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毛宁和驻美大使谢锋先后对美进行抗议。习近平是独裁者吗?如果不是,拜登为什么称他是独裁者;如果是,中国当局为什么要强烈抗议。
6月18日,中国总理李强开启他任内的首次外访,此行目标国是德法两国。比起他的前任李克强和温家宝,时间都要晚。后两者的首访分别在2013年5月19日和2003年4月29日。也许这并不说明什么,但也许是某种历史的象征:李强做总理整整三月,可比起他几个前任的“意气风发”来,似乎显得异常的“低调”。
中国正在发生的一件事情没有引起西方媒体必要的重视,但此事在我看来非常重要,因为它涉及中共意识形态的改造问题,简单地说,就是习近平试图为党建立一个新的叙述体系和道统,即合法性。
仿佛不只是一种巧合,在中国今年的外交大戏中,受到北京高规格接待的三位政治和商界领袖,用中国人的话来说,恰恰都姓“马”,他们是台湾前总统马英九、法国总统马克龙以及特斯拉首席执行官马斯克。
中国是个口号治国的社会,这不是中国独有的现象,而是共产党政权的一个共同特征。但是习近平上台后,在口号治国方面胜过他的前任,除了毛泽东。他造了大量的政治“新词”进入中国的政治生活,成了党的政治文化的一部分,影响深远。
“听党指挥,能打胜仗,作风优良”,这是习近平2013年3月对人民解放军提出的强军目标,此后,它像铭牌一样成为解放军的宣传标配。近日,中国的一名脱口秀演员李昊石在演出时用“作风优良,能打胜仗”称赞野狗的生存和战斗能力,被指“侮辱”解放军。此事引发的舆论风暴以及官方对李昊石的立案调查和笑果公司的巨额处罚,可以看作中国舆论场转向和社会政治文化恶质化的一起标志性事件。
5月10日,习近平亲临雄安,这是习在雄安新区设立后的第三次考察。与前两次不同,这次由三位“亲王”——国务院总理李强、书记处第一书记蔡奇和国务院常务副总理丁薛祥,两位“侯爵”——中组部长李干杰、国务院副总理何立峰陪同,等于将半个政治局常委班子搬到雄安,其规格之高,打破中共历史之最,开创了又一个习的“新范例”。
对习近平来说,在有了“核心”的称号后,他现在最想要的是“人民领袖”了。“核心”虽然意味着大权在握,但“人民领袖”除此之外,还意味着一种政治和道德的权威和神圣,自己的统治得到人民的拥护和支持。所以当局总想将这个称号正当化。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