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之音特约评论员,曾在中国做过记者,现居美国,作者本人这样介绍自己说:“曾经在体制的边缘,因而更能洞察所谓‘新时代’的荒谬。”
习近平对莫斯科的访问虽已结束,但对国际局势的搞局效应刚刚开始。本次访问普京给足了习面子,习则回报普京巨大的支持,由双方发表的《关于深化新时代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联合声明》来看,中俄结成了实质上的联盟,如果说之前还有些犹抱琵琶半遮面的话。
习近平3月20日至22日造访俄罗斯,这个时间比多数观察家预测的要早。这也是习在连任国家主席开启第三任期后的首次出访。中国外交当局宣称习的访俄是一次“友谊之旅、和平之旅”。友谊之旅是针对中俄关系的,和平之旅则暗示习有斡旋俄乌冲突之意,尤其在北京对沙特和伊朗这两个中东死对头调停言和后,外界普遍怀有这种想象。
李强以三票反对八票弃权当选国务院总理,中国进入“新习李”治国阶段。尽管木已成舟,很多人依然会追问,习近平为什么要强保李强做总理?毕竟去年上海的封城让李背上了一个沉重包袱,即便在专制体制下,也得考虑这个因素。
在乏善可陈的中国两会上,党政机构改革无疑是个重头戏。在二中全会宣布要部署新一轮机构改革后,外界充满好奇,等待着两会端出一盘怎样的机构改革“大餐”来,港台媒体更预先放出消息,吊足了人们的胃口。不过,从两会公布的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看,似乎有点雷声大雨点小,传言中的将公安和国安两部划出国务院,归属要成立的中央内务委员会管理没有出现;虽然组建了一个新的金融监管机构,但也未暗示会成立中央金融工委。
中国全国两会正举行,候任总理李强即将走马上任,展开他未来五年的施政生涯。此时,路透社一篇有关“中国新二号人物如何加速习近平清零政策的结束”报道,是否会在所谓新“习李关系”上投下某种变数,引人联想。
在俄罗斯入侵乌克兰一周年前夕,中国外交部先后发布了《全球安全倡议概念文件》和《关于政治解决乌克兰危机的中国立场》(以下简称“概念文件”和“立场文件”)两份重磅外交文件。说它们“重磅”,是因为中国外交当局如此“郑重其事”地几乎在同一时间就国际秩序和安全问题以及涉及他国的国际热点事件发布两个文件,宣示立场和态度,还是第一次,尤其考虑这个时间点选择的微妙,显然北京不是临时起意,而是对此酝酿准备了有段时日。
聊天机器人ChatGPT的出世可能是人类近年取得的最重要技术突破。在现今的国际格局下,任何一项有着重大创新意义的技术,都不可避免地会被视作或拿来用作大国间的竞争工具。我们看到,在对ChatGPT的各种讨论中,特别是在中文世界,一个被许多人问到的问题是,为什么ChatGPT不是最先在中国而是在美国发明的?
根据中国知名科幻作家刘慈欣的小说改编的电影《流浪地球2》在今年春节档取得得了票房和口碑的双丰收。在海外影评网站IMDb上,美国人给的评分也有7.8,这个分数还是相当不错的。中国国内这段时间对这部电影和另一部电影《满江红》的讨论非常多。不过,从中国官方的宣传看,显然更偏爱《流浪地球2》,北美市场和大陆同步上映此片。
“气球事件”在美掀起的舆论风暴,相信一定超出此事刚曝出时北京的预估。这当然跟美国内的反中政治气氛特别是共和民主两党的斗争有关。但就大众而言,中国的高空气球不管“误入”还是“侵入”美领空,对他们产生的心理冲击类似于1957年苏联抢先发射人造卫星的史普特尼克时刻,或者日本在1944—1945年间向美国投放的气球炸弹。
“塔西佗陷阱”(Tacitus Trap)泛指一个政府或政权由于丧失了人民对它的基本信任,无论它作什么或说什么,都不会认为是善意。
中国的农历新年过完,接下来,还有一月,全国两会就要登场。今年两会因为换届,受到的关注可能也是近年最高。当局前不久公布了政协委员和人大代表名单。外界已从名册中看到了将要在两会上公布的一些人事安排和政治动向。其中,最引人瞩目的是国务院副总理,隶属团派的胡春华将出任政协副主席;同为国务院副总理的前常委韩正则料接替要退下来的王岐山,出任国家副主席,成为第八号人物。
中国国家统计局日前公布了2022年的人口数据,比2021年“意外”减少85万人,说“意外”是因为超出许多人的预料,原本以为这个日子不会如此快来到。这是中国60年来首次人口减少。故数据甫一公布,引来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和讨论。
我在上期专栏文谈到,中国放弃动态清零,疫情防控急转弯,候任总理李强可能起了主要的推动作用。原因在于,李强在二十大后的第一年接手总理,主管全国经济和行政事务,他必须到年底交出一份不错的成绩单,如果他开年就把经济搞砸,在接下来的四年,将难有威信带动队伍,把事情做好。而疫情早放开,对恢复经济早有利。
今年1月8日,中国正式对新冠降级管理,从原先的“乙类甲管”调整为“乙类乙管”,恢复国际旅行,由此,实行三年的动态清零彻底终结。从去年12月初发布的疫情防控新11条开始,一月时间,中国解封的力度之大和速度之快超出国际社会预期,之前一般认为,即使中国全面放开,也要等到今年3月的全国两会之后,而现在所以显得“迫不及待”,我认为很可能候选总理李强在其中起了主导作用。
真话是中国当下最稀缺的东西,尤其对习近平而言。他高高在上、坐在中南海的龙椅上,是听不到周边臣子的真心话的,所以,在去年底召开的中共政治局民主生活会上,当习谈到领导干部的作风问题时,要求营造环境、创造条件,鼓励基层干部群众讲真话、讲实话、讲心里话,我不认为他是在作秀。不过,如果只要领导干部创造条件让基层干部群众敢讲真话,他显然没意识到,关键还不是领导干部听不到群众的真话,而首先是高级干部无人敢对他讲真话、讲实话、讲心理话。
时序即将跨入2023年,中国的情形比我预想的还要糟糕,尤其习近平的形象从高高在上的神坛快速跌落,比预期的还要快。
有中国的经济学者认为,上周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是近10年来最重要的一次经济工作会议。说它最重要,是因为中国当下的经济形势似乎可以用坏得不能再坏来形容,而明年又是中共二十大后的所谓开局之年。中国人讲究风水,开局好不好,对社会心理和预期都有重大影响。新的领导班子到底有几斤几两,能不能服众,明年的经济表现是关键
中国这次疫情防控的放开程度,超出预期,很多人把“功劳”算在“白纸运动”上。该运动的一个直接诉求是放弃清零,放开管控。习近平在和欧洲理事会主席米歇尔的会谈中,也承认年轻人因为在三年疫情中的挫败感而走向街头抗议,实际等于承认清零抗疫失败。鉴于习时代对社会的严密管控,“白纸运动”毫无预兆的突然大规模爆发,对习的心理冲击会相当强烈,这可能直接促成了当局放弃清零政策,以回应民意。
中国的政治文化强调盖棺论定,政治人物尤其看重死后组织对自己的评价。然而,如果我们把盖棺论定理解为从历史的角度去评判一个政治人物生前身后的功过及其影响,会和官方的评价——后者一般是溢美之词——有很大出入,甚至完全颠倒过来。
中国最近的疫情全面反弹,每天的感染人数接近4万,地方政府的处理又回到常态核酸检测加封控状态,前不久出台的清零二十条基本沦为一纸空文。但是民众对政府的防疫态度发生了微妙变化,不满加剧,耐心耗尽,在广州封控区出现了多次冲卡,郑州富士康园区发生员工集体抗议,乌鲁木齐的民众走向政府表达不满,上海的抗议人群甚至在街头公开喊出习近平下台,现在抗议已经蔓延到北京、武汉、南京、成都、重庆等校园。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