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国务卿布林肯于4月14日至16日访问越南,会晤越南总理范明正、越共总书记阮富仲,并庆祝两国建立“全面伙伴关系”10周年。专家表示,布林肯访越对美越关系意义重大,但预料双方将不会立即将关系升级为“战略伙伴关系”,同时河内也仍将越中关系置于越美关系之上,避免惹怒北京。
中国最近在缅甸和柬埔寨可能的军事部署引发外界关注。专家表示,北京希望借此进军印度洋,也为抗衡美国的印太战略做准备,但中缅和中柬的军事合作恐导致中国与越南的海上冲突扩大、与东盟的关系生变,也将让美中在东南亚的对抗更加激烈。
新加坡智库3月底刊登专文,分析中国从过往至今日,如何透过华校、孔子学院与课堂,对泰国输出文化及政治意识。专家分析,孔子学院可能让泰国商务及公务人员对中国有好感,更间接地让泰国“中文热”持续升温,但中国的意识形态和部分不受欢迎的经济活动,导致多数泰国年轻人至今仍对中国抱持负面观感。
缅甸军政府发言人表示,约1千名罗兴亚族人可望于近期返回缅甸。这为长期未解的罗兴亚难民危机带来一丝曙光。
印尼官员在“南中国海行为准则”首轮谈判落幕后表示,东盟和中国可望在今年举行安全热线演练,防止南中国海冲突升温。然而,观察人士对于此举是否能有效缓解双方的海上主权争端看法不一,热线能否实质推进“南中国海行为准则”磋商,也有待观察。
中国与东盟举行的“南中国海行为准则”(COC)首轮谈判于3月10日落幕,印尼官员称各方已承诺加强协商、未与会的美国则持续支持南中国海的海空航行自由,以及和平解决争端。
雅万高铁是中国一带一路在印尼的一项指标性工程,现在预期今年年六月通车。在此之前,这项中资参与的印尼高铁项目的完工时间已经多次延后,再加上成本不断超支,日前又发生致命的意外出轨事故,导致外界质疑印尼当初与中国合作的决定是否正确
在中国于南中国海扩张动作不断,以及台海紧张局势升高之际,菲律宾官员透露,美军可能重返昔日在海外的最大军事基地、位于菲国的苏比克湾,当地国防工业活动也可望复苏。
美国和中国在军事、贸易等众多领域角力不断,如今战场已延伸至东南亚的云端市场上。据统计,尽管亚马逊、Google和微软仍主导东盟的云端服务,但腾讯旗下的云端服务“腾讯云”去年已成为部分东南亚国家最受欢迎的供应商,另外华为、阿里巴巴和腾讯在东南亚部分云端基础设施领域的市占率也已超过美国同行。
新债务圆桌会议2月17日登场,七国集团、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中国和印度都参与会议,其中发展中国家的最大债权人中国的立场成为各界关注焦点。尽管外界尚不清楚各方在这场视讯会议达成哪些共识,不过,观察人士预测,对于面临经济崩溃的斯里兰卡,中国仅可能微调对其贷款策略,而赞比亚债务重组仍遇阻碍,即便国际债务会议将持续举办,但中国与西方国家和国际金融机构,对于解决穷国债务的看法恐仍分歧。
中国和菲律宾关系近期因激光照射事件而陷入紧张,菲国总统因此质问中国大使,但北京声称其行为合乎国际法。观察人士分析,这起海上冲突显示两国才刚建立的热线机制作用有限,然而北京在南中国海扩张的脚步恐难停歇,未来可能进一步夺取目前由菲国控制的第二托马斯礁。
中国国务院近日已批准在福建省福州市及漳州市,分别设立中印尼及中菲经贸创新发展示范园区,并盼华裔企业家大举进驻,扩大中国与印尼、与菲律宾间的经贸合作。不过,官方人员透露,园区对华人创办的公司的优惠措施尚未明定,部分观察人士也对中国持续推销“祖国情怀”能否换来经济果实打上问号,然而在华府对北京围堵政策不变的情况下,专家预估,中国未来将扩大拉拢东盟,抗衡美国的经济战。
在澳大利亚与中国政府首脑及外长相继于去年底举行会谈后,两国商贸部长于2月6日举行睽违3年以来的首度对话,双方先前一度显著恶化的关系,也因此获得进一步的改善。
印尼近期在南中国海动作不断,先前已和越南达成专属经济区边界谈判,及批准开发天然气资源,之后还可能二次拍卖此海域中东南亚规模最大的未开采气田。
长期为日本汽车大本营的泰国,近年来看到愈来愈多中国电动车的身影,像是长城汽车及上汽两家中汽大厂,就占据泰国电动车近7成市场份额,而泰国目前也成为中国电动车第三大出口目的地。
印尼一家中资镍冶炼厂上周末出现抗议及流血暴动,导致两名工人死亡。尽管这家工厂已于星期二恢复了生产,但是观察人士表示,印尼政府应拉高调查层级厘清事情真相,当地中资企业也应优先考虑雇用符合公司要求的印尼人,而不是轻易引进中国人前往当地工作。
中国1月8日重开边境,中国与越南边界口岸活动逐步复苏,不过中国瑞丽与缅甸木姐的边境口岸,则因缅甸军政府决议暂缓开放仍未全面开通。此外,越南有民众担忧,开放让来自中国的民众入境,恐造成新一波感染潮,但专家表示,越南疫情不至于因此再次爆发,长远来看对当地经济更是利大于弊,反倒是饱受重创的缅甸经济,恐因口岸关闭而持续下滑。
菲律宾总统小马科斯(Ferdinand Marcos Jr)本星期对中国进行了为期3天的国是访问,并称这趟访中行“成果丰硕”,不仅获得中国200多亿美元的投资承诺,还与中国建立了就南中国海问题的直接沟通机制。
中国近期新冠防疫急转弯,一夕之间放开执行三年的严格封控政策。在此之前,曾同样坚持清零的台湾,也从今年4月起迈入与病毒共存的新时代。医学专家表示,两岸在确诊数攀升之际均出现医疗量能紧绷的情形,老年人疫苗接种率也都偏低,但中国与台湾在疫苗选择、防疫规划,及选择走向与疫情共处的时间点大不相同。然而,不论中国防疫策略为何,观察人士认为,中国短时间内恐难遏止病毒扩散,预估疫情将出现三波高峰,并将持续至明年3月中才会平息。
中国在缅甸的“一带一路”项目面临重重阻碍。近日中国央企高调宣示,其在缅甸投资的燃气电站实现三机同时并网发电,中国在缅经济建设看似持续推进,但专家指出,相关计画进度仍非常缓慢。此外,有鉴于当地政局依旧不稳,明年缅甸的“一带一路”项目仍难获得实质进程,北京欲藉由在缅建设,打通从缅甸陆路直入印度洋的经济及战略目标,短期内恐难以实现。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