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新疆维吾尔人遭受的残酷待遇,海外的一些中国汉人知识分子开始在社交媒体等平台发声,反思汉人作为主体民族,被中国政府的民族政策给予的身份优势。他们鼓励其他的海外汉人也能意识到自己在中国生活时拥有的隐性“特权”。
路透社日前援引消息人士的话说,美国电动汽车及能源公司特斯拉正在加强与中国监管机构的联系,并强化其政府关系团队,显示其对中国市场的重视。一如先前因拒用疆棉而遭中国网友抵制的全球知名品牌H&M、Nike、Uniqlo等,特斯拉也因车主维权风波遭到中国网友和官媒的一致挞伐。分析人士称,中共利用民族主义情绪对抗国际压力本无可厚非,但若操作过度,可能会“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美国、中国和俄罗斯的最高外交官星期五(5月7日)都敦促加强国际合作以应对包括新冠疫情在内的全球挑战,然而,美国国务卿和中俄外长就不同的世界观以及谁威胁着多边主义展开了交锋。
全球芯片严重短缺,使得台积电的重要性一再跃上全球视野。而近期的舆论焦点更进而将台湾的半导体产业形容为“矽盾(silicon shield)”,称其实力之坚强足以遏阻中国的攻击或避免战争。
美中关系在拜登政府上台后继续紧绷,台海两岸关系自民进党的蔡英文政府上台后至今也仍然处于僵局,不仅北京与台北官方交流中断,双方紧张还在不断升级,但与此同时,美台的非官方关系在华盛顿、北京和台北的三角关系中却越拉越近。在这一背景下,如何让台海局势降温、美中关系有更多改善?一些学者专家试图提出解方,其中包括曾经在10年前即引起争辩的“弃台论”,而提出这个理论的美国学者也再次遭到批评,甚至有人建议他应考虑“改行”。
分析人士认为,美国宣布今年从阿富汗撤军,将给中国在这个南亚国家的利益造成打击,北京必须应对美军撤离后的安全和经济挑战。
中国政府5月6日宣布,无限期暂停中澳战略经济对话机制下的一切活动,该决定立即生效。这是自澳中关系恶化以来首次正式冻结两国外交机制。一些分析人士认为,中国此举被认为主要是象征意义,跟澳大利亚政府日前废除维多利亚州(简称维州)和中国签订的一带一路协议有关。
2021年适逢中共建党一百周年。今年也是毛泽东发动史无前例的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文革)55周年。原中共中央委员、1989年北京武力镇压学生运动前曾担任赵紫阳政治秘书的鲍彤最近接受美国之音电话采访时回忆了对文革结束后重新担任领导职务的中共元老习仲勋的印象,以及与毛泽东以“利用小说反党”的罪名迫害习仲勋有关的一些往事。
美国共和党籍参议员鲁比奥星期三(5月5日)在一份声明中说,他和民主党籍参议员、参议院临时议长莱希在给国务卿布林肯的一封信中对国务院最近发表的年度人权报告删除了有关美国承认西藏自治区和藏族自治州县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一部分的“无必要”措辞表示赞赏。
在世界卫生大会于5月24日至6月1日举行年度会议前夕,世界主要工业化国家公开表示支持台湾在世界卫生大会的观察员地位。世界卫生大会是世界卫生组织的决策机构。
七国集团外长在举行了两年来的首次面对面会议后呼吁中国“尊重人权和基本自由”。
在过去的几年里,随着中国共产党当局的战狼外交在全世界全面铺开,澳大利亚成为其主要目标之一。除了对澳大利亚发出军事威胁之外,在过去的几年里,澳大利亚还屡屡成为北京通过贸易手段进行打击的目标。截至目前,北京通过收紧中国游客到澳大利亚旅游、限制或阻碍澳大利亚牛肉、葡萄酒、大麦、煤炭向中国出口等方式对澳大利亚进行经济打击。
美国印太政策协调员库尔特•坎贝尔(Kurt Campbell)周二(5月4日)似乎拒绝了有关美国应明确表明假如中国攻击台湾时美国愿意保卫台湾的呼吁,称这种做法有“重大不利面”。
工业七国集团外长本星期在伦敦会晤,主要讨论气候变化,俄罗斯和中国等挑战。这是七国集团两年来首次举行面对面的会议。在此之前,新冠疫情迫使2020年匹兹堡外长会议通过视频举行。
在伦敦出席七国集团外长会议的美国国务卿安东尼·布林肯在接受采访时说,美国并不试图要遏制中国,但是美国与盟友必须捍卫基于规则的国际秩序。他说,中国政府正在变得对内越来越压制、对外越来越咄咄逼人。布林肯说,美中关系包括对立、竞争与合作所有三个层面。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党庆100周年。围绕中共历史和革命教育的“红色旅游”迎来新一波热潮。结合教育和旅游消费的“红色系列”活动席卷全中国。随着收入提高,中国人的旅游选择越来越多,“红色旅游”却始终占有一席之地。
美国表示,已经准备好与平壤进行外交接触,以实现朝鲜半岛无核化的最终目标。此前,美国完成了为期数月的朝鲜政策审议。
特朗普曾以“烈火与怒火”威胁朝鲜,后来又朝鲜领导人金正恩举行了适合电视镜头的首脑峰会。而奥巴马则奉行“战略耐心”,试图利用有条不紊的经济和军事压力,说服平壤重返谈判。如今,美国总统拜登正试图在他的两位前任的做法之间采取一种美国官员所称的中间立场。
周一(5月3日)是 “世界新闻自由日”。上世纪九十年代,联合国创建这个纪念日,目的是提高新闻自由的意识,并提醒各国政府尊重和提升言论自由的权利。香港曾被视为西方价值在亚洲的桥头堡,随着中国去年年中制定的港版国安法的实施。香港新闻和言论自由接连受到冲击。记者进行调查报道遭受打压。反中立场鲜明的壹传媒集团前景未明。而所谓的“假新闻”则有可能成为政权扼杀新闻自由的手段。
全球新闻界将于本周一(5月3日)共同庆祝由联合国所创建的世界新闻自由日,今年30周年的主题是“将信息视为公共产品(information as public good)”。但在中国,不管是本国籍或外国籍的新闻工作者,他们说,今年的主题和此一纪念日的本身让人充满“羞愧和难堪”,特别是,执政当局对中国的新闻和言论空间越来越紧缩。
5月3日各国迎来“世界新闻自由日”之际,亚洲地区日益紧缩的新闻环境不但没有缓解的迹象,反而因疫情的缘故使包括中共当局在内的威权政府更有借口扩权来限制新闻自由。评论人士指出,尽管如此,受到中共当局虚假信息攻击的台湾却因朝野的通力合作,在亚洲地区依旧保持了高水平的新闻自由,不仅如此,它还向逃离中国的新闻工作者开放,堪称亚太地区新闻自由的楷模。
随着俄罗斯和中国对美国关系的同时恶化,俄中两国更加重视在宣传领域加强合作对抗西方。俄中媒体宣传合作早在多年前起步,最近出现了一些新趋势。
“你不去不知道,等你去了之后,你就再也不想在那干活了,再也不想出来去打工了。” 曾在印尼的中国公司打工、现已回到中国的何平告诉美国之音。
美国总统乔·拜登在上任近百日之际于4月28日晚间对美国参众两院联席会议发表了演说,谈到了他领导的行政当局希望推动的各项内政外交政策。
今年4月正值美中“乒乓外交”50周年。 50年前,美国运动员踏上中国土地,火热的乒乓友谊赛为美中关系解冻。 50年后,美国国内抵制北京冬奥的呼声不断,美中关系雪上加霜。 时过境迁的,是美中关系;一如既往的,是体育与政治之间的纠葛。
加载更多
没有现场直播
没有媒体可用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