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链接

中国时间 0:43 2024年12月25日 星期三

从乒乓外交到抵制冬奥,美中关系和体育纠缠50年


今年4月美中乒乓选手在上海参与一场纪念乒乓外交50年的友谊赛。(美联社 2021年4月10日)
今年4月美中乒乓选手在上海参与一场纪念乒乓外交50年的友谊赛。(美联社 2021年4月10日)

今年4月正值美中“乒乓外交”50周年。

50年前,美国运动员踏上中国土地,火热的乒乓友谊赛为美中关系解冻。

50年后,美国国内抵制北京冬奥的呼声不断,美中关系雪上加霜。

时过境迁的,是美中关系;一如既往的,是体育与政治之间的纠葛。

50年前的偶然

50年前,第31届世乒赛在日本名古屋举行。那年4月4日,19岁的美国乒乓队员科恩(Glenn Cowen)因误了前往体育馆的班车而登上了中国队的大巴车。但车上一片安静,没人敢和这个球衣上印着USA的美国人说话。

“任何与外国人接触的中国人都会被视为卖国贼、叛徒、间谍,” 现已故的中国乒乓传奇庄则栋在2008年接受路透社采访时回忆当时车上的情形。

但几分钟的安静之后,庄则栋决定上前打招呼。他从包里掏出一块杭州织锦送给科恩,并通过翻译跟科恩说:“虽然美国政府对中国不友好,但是美国人民都是中国人民的好朋友。我送你这块丝巾,见证中国人民对美国人民的友谊。”

中国队大巴抵达体育馆后,两人面带笑容握手的瞬间被候在那里的日本记者捕捉到;第二天,照片登上日本各大媒体头版,美联社等世界媒体也立刻转载。

据不少媒体报道,照片也登上了专供中国高层的《参考资料》,毛泽东得知消息后说:“这个庄则栋,不但球打的好,还会办外交。”

紧接着,就在世乒赛闭幕前夕,美国兵乓球队突然收到来自中国乒乓球队发来的访华邀请。

4月10日,载有9名美国乒乓队员、4名美国记者和两名随行家属的飞机降落在英属香港。伴随着响亮的《东方红》音乐,15名美国人步行穿过大桥,从香港进入中国境内。

1971年4月14日美国乒乓球队站在北京酒店外,左起第二位就是当年15岁的朱迪•霍尔弗罗斯特(Judy Hoarfrost)(美联社)
1971年4月14日美国乒乓球队站在北京酒店外,左起第二位就是当年15岁的朱迪•霍尔弗罗斯特(Judy Hoarfrost)(美联社)

“8天的红毯式访问、红毯式待遇,” 在美中关系全国委员会(National Committee on United States China Relations)本周三(4月28日)举行的一场纪念乒乓外交50周年的网络研讨会上,朱迪•霍尔弗罗斯特(Judy Hoarfrost)回忆道。那年15岁的她是美国代表团中年龄最小的运动员,访问中国的决定还得先获父母批准。她随队访问了长城和故宫等著名景点,参加了一场又一场宴会,还受到了毛泽东妻子江青的招待,一起观看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美国队员们在北京、上海和广州与中国乒乓选手举行友谊赛。

霍尔弗罗斯特表示,尽管当时中国乒乓选手的球技远超美国队员,打了4场球的她还是赢了3场。

“这在当时叫‘友谊第一,比赛第二’,” 她说。

正著书研究上世纪70年代美中间这段外交历史的牛津大学历史学博士米维德(Pete Millwood)告诉美国之音,当时是中国总理周恩来亲自下令,要求中国乒乓选手遵循“友谊第一,比赛第二”的原则。

对于霍尔弗罗斯特来说,最令她难忘的记忆就是在人民大会堂和周恩来握手。美联社镜头记录下那一瞬间,霍尔弗罗斯特回国后才得知自己和周恩来握手的画面早已登遍美国各大媒体。

50年前的4月14日,在人民大会堂会见美国乒乓代表团的周恩来对霍尔弗罗斯特、凯恩等一行美国运动员说:“你们在中美两国人民的关系上打开了一个新篇章。我相信,我们友谊的这一新开端必将受到我们两国多数人民的支持。”

那次会见结束后不久,美国总统尼克松随即宣布取消针对中国的一系列旅行和贸易方面的禁令。

同年7月,尼克松总统的国家安全顾问基辛格(Henry Kissinger)秘密访华。

次年2月,尼克松总统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首位访华的美国总统。美中两国在上海签署联合外交公报《上海公报》,美中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成为1979年美中两国正式建交的重要铺垫。

1972年4月21日来美访问的中国乒乓选手与美国选手在纽约拿骚老兵纪念体育馆展开亲善比赛 (美联社)
1972年4月21日来美访问的中国乒乓选手与美国选手在纽约拿骚老兵纪念体育馆展开亲善比赛 (美联社)

尼克松总统结束访华后不到两个月后,他在白宫玫瑰园接见应邀来访的中国乒乓代表队。美国公众对中国代表团的来访反映热烈,大批美国民众买票观看美中乒乓友谊赛。

美中关系全国委员会正是那次中国代表团回访的主要促成者。

美国前驻上海总领事史伯明(Doug Spelman)曾在1972年那场回访中担任翻译。在美中关系全国委员会这场研讨会上,他回忆说,当时街上的很多美国民众都对媒体表示,他们很高兴看到中国乒乓选手们访问美国,希望这能为两国人民带来和平。

50年前的必然

史伯明在研讨会上表示,上世纪60年代末期,美中两国总体仍处于交恶状态。但在美苏冷战背景下,美中两国都想联手对方制衡苏联。早在乒乓外交开启之前,美国和中国就各自通过不同方式向对方发出愿意改善关系的信号:从尼克松在1969-1970年间放宽针对中国的旅行和贸易限制,美中高层通过驻外使馆进行沟通,到毛泽东在1970年国庆典礼当天将美国记者斯诺(Edgar Snow)请上天安门城楼,等等。

米维德告诉美国之音,周恩来和尼克松早在1970年就进行过几次高度机密的沟通,但双方接触的势头因当时美国在柬埔寨的军事行动而被中国方面中断。 而中国在1971年4月向美国乒乓队发出访华邀请,是美中两国在敌对20年后关系解冻的首个重大的公开迹象。

“美国乒乓队的那次访华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中国最高领导层精心策划的,目的是向尼克松以及美中两国人民发出一个信号,即中国领导人仍有兴趣与美国对话,” 米维德说。

在其最近发表于《今日历史》的文章中,米维德表示,毛泽东对修复美中关系的热情远高于尼克松。当时尼克松虽也有这个意向,但也害怕国内政治反弹。

米维德也指出,美国乒乓队的那次访华在美国社会间引起轰动反应,公众对此抱有很高的热情,因此,那次访问也让尼克松看到,美中关系的改善也在美国国内拥有广泛的民意支持。

米维德说,虽然那次访华邀请由毛泽东亲自拍板,周恩来也积极参与了让中国乒乓队前往日本参赛的决定,以创造中国队员与美国人接触的机会,但他们并不控制一切。毕竟当时那些美国运动员对两国政府的政治考量一无所知,他们在日本和中国的行动也不受任何一个政府的支配。

“如果没有像科恩那样的美国球员的自发行动,毛泽东的这一计划不可能实现,” 米维德说,“尽管如此,乒乓外交是北京重建中美关系的计划的一部分,并非偶然。”

体育和政治紧密纠缠

50年后的今天,距离2022北京冬奥开幕只剩9个月。但如今,美国国内一些政治人士和人权团体都在积极呼吁美国和国际社会抵制北京冬奥,以此在人权议题上向中国政府施压。另外,据芝加哥全球事务委员会(Chicago Council on Global Affairs)上个月进行的一次民调结果显示,美国民众在是否抵制北京冬奥的问题上意见几乎对半分裂:一半美国人(49%)支持抵制,近一半美国人(46%)表示反对。

对此,中国外交部表示反对将体育政治化。

“令我觉得有趣又困惑的是,那些曾因NBA在香港人权问题上发表观点而对其施加惩罚的中国专家和官员,现在却说体育不该成为与政治相联系的平台,这两者该完全脱离联系,” 华盛顿智库美国企业研究所(AEI)高级研究员扎克·库珀(Zack Cooper)对美国之音说:“中国当时就是出于带有政治色彩的事情而在某种程度上对NBA进行了抵制,所以中国现在说,你不能因为政治问题抵制奥运会,这是很奇怪的。”

而正如周恩来当年嘱咐中国运动员“友谊第一,比赛第二”,在中国外交史上,体育与政治一直紧密纠缠。

“换言之,就是(周恩来)要求把体育比赛的外交和政治价值置于比赛结果之上,” 米维德说。

米维德告诉美国之音,自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体育一直都在其外交中发挥重要作用。新中国成立之初,中国与苏联、南斯拉夫、匈牙利等东欧国家的体育交流被用于巩固与社会主义阵营的关系。

到了20世纪70年代,乒乓外交开启美中两国的交流和接触。1972年中国乒乓队回访美国后,中国又在1973年迎来美国的游泳队、跳水队和大学篮球运动员,在1975年迎来美国田径队运动员。同样,中国也在1975年派遣自己的篮球队访美,并接着在1976年和1977年派遣中国排球队和足球队访美。

米维德另外提到,中国也曾在80年代通过网球外交和其他运动项目的交流发展与韩国的关系,为1992年两国的正式建交做了铺垫。

而作为中国第一项夺得世界冠军的运动,乒乓球一直都是中国重要的外交工具。1959年在西德举行的世乒赛上,容国团为中国夺得首枚世界金牌。毛泽东由此宣称乒乓球是中国的“精神核武器”。除了将乒乓赛事作为与世界各国外交接触的平台,中国也向世界各地派遣乒乓教练。中国乒乓教练至今仍遍布世界,培训各国乒乓选手。

2008年北京夏奥会的成功举办更是极致体现了体育在中国对外关系中的重要作用。

而正如目前国际间通过抵制北京冬奥的呼声表达对中国在新疆和香港高压政策的不满,北京也不乏以体育为媒介表达政治抗议的经历。

米维德在其2019年发表于《华盛顿邮报》的观点文章中举例说,中国乒乓队1972年的美国之行曾被周恩来推迟,原因是台湾乒乓队访美的日期与中国队原定访问美国的日期重合了。

“中国通过推迟这次高调的访问是为提醒华盛顿,中国反对与同时和台湾打交道的美国进行接触,” 米维德写到,“北京发出的真正信号是,它期望华盛顿将官方外交承认从台北转到北京。”

而最近的例子就发生在2019年,北京因休斯顿火箭队经理莫雷(Daryl Morey)发推文支持香港民主抗争而停播美国职业篮球联盟(NBA)赛事,并要求联盟解雇莫雷。

NBA总裁萧华(Adam Silver)拒绝对莫雷做出任何惩罚,表示尊重莫雷的言论自由。但他同时也表示理解中国民众在香港问题上的观点和立场。

米维德在其文章中肯定萧华对这一事件的处理方式。他指出,中美体育外交的历史表明,面对中国在政治问题上的施压时,美国坚守自己的立场和价值观是最佳做法。

他在文中介绍说,1972年中国乒乓队访美时,也有小部分民众进行激烈抗议,甚至有人向中国队员扔死老鼠。当时中国为此提出抗议,但美国主办方表示,美国民众的合法行为不受美国政府控制。米维德说,尽管美国政治的这一理念和当时正处文革时期的中国格格不入,但精通政治的中国官员们也明白美国人说的是实话,因此通常就口头上表达不满,但正事上一切照常。

米维德举的另一个例子是1978年中国威胁取消美国排球队的访华之旅,理由是美国队教练持有以色列护照。当时北京和以色列没有任何外交关系,两国直到90年代冷战结束后才建交。不过最后这位教练还是拿到了中国签证。

“当政治被卷入体育交流时,应对中国人抗议的最佳方式是承认中国人的观点及其表达的权利,但要坚持这样的逻辑也该适用于美国人,” 米维德在文中说。

体育凝聚力的阴暗面

而为《纽约客》撰写体育评论的路易莎·托马斯(Louisa Thomas)则在其2019年的一篇文章中表示,体育运动的社会影响并不永远都是积极正面的,体育运动带来的凝聚力也让它成了威权政府青睐的公关工具。

从希特勒将奥运看作是展示法西斯式凯旋主义的窗口,到苏联发展竞技体育的“举国体制”,托马斯在其文中指出,拥有大团结效应的体育赛事也成了威权国家“展示国力和操纵公众激情的机会。”

“很多人以为授予中国2008年夏季奥运会主办权将迫使政府解放公民社会,改善对持不同政见者的待遇;相反,它大部分是向其他专制政府突显了这类活动的吸引力,” 托马斯在文中说。

她举例说,卡塔尔政府将举办2022年足球世界杯,大批外来劳工正为此兴建体育场馆。但英国《卫报》调查发现,卡塔尔每年有数百名外来劳工死于中暑;国际特赦组织报告则称,许多建造世界杯场馆的工人没拿到工资。而当初和北京竞逐冬奥申办权的的国家之一就是哈萨克斯坦。据人权观察的报告显示,哈萨克斯坦等中亚国家的人权状况正逐年倒退。

曾代表美国队出征2018年平昌冬奥会的冬季两项(Biathlon)国家队选手克莱尔·伊根(Clare Egan)最近在接受美国之音采访时表示,13年前她在观看2008北京奥运开幕式时,被前所未见的盛大场面所震撼。她毫不怀疑2022年冬奥会的开幕式也将是同样精美的场面。

“然而风险就是,一边进行了美丽的开幕式,完美的体育赛事等等;另一方面,被报道的那些针对维吾尔人的人权侵害行为被遮掩起来。这就是风险,” 伊根对美国之音说,“所以,对每一个与奥运会相关的人来说很重要的事情是,大家不该忽略那另一面,不该让奥运盛况遮蔽那另一面。我们需要以奥运为契机,把那些事情放在聚光灯下,努力为那些受害者改善现状”。

“乒乓外交”能否再续?

当年亲历乒乓外交的几位嘉宾都在美中关系全国委员会这场研讨会上表示,50年前,在美中两国互相“妖魔化”20年后,乒乓外交开启的人文交流让两国开始把对方人性化了。

50年后的今天,美中关系再度冷却。多项民调显示,从政府到民间,美中两国对彼此的印象不断滑坡。

霍尔弗罗斯特呼吁美中两国间保持人文交流,保持互相间的倾听和沟通。她在研讨会上表示,目前美国民众间的巨大政治分歧让她意识到,拒绝倾听另一方的声音,拒绝沟通,是造成分歧越来越大的重要原因。她认为,美中间的人文交流能帮助两边的民众互相增进了解和对话,从而带动政府层面上的有效沟通。

库珀告诉美国之音,推动人文交流的目的主要是通过增进人民间的了解逐步减少彼此的不信任感,从而推动合作机会。但他也指出,美中间的人文交流现在正变得越来越难。

他举例说,进入美国的中国学者越来越少,这一方面是因为美国加强签证限制,但另一方面,中国政府也对这些中国学者进入美国后的活动范围做出越来越多的限制。

库珀也指出,美国人对中国的人权和民主状况确实越来越担忧,开始怀疑两国间人文交流的价值。中国政府在新疆和香港的政策在美国民众中造成非常负面的印象,只要这种局面继续下去,美国人会越来越担心访问中国的风险,进入中国的美国人可能也会越来越少。

“20年前,美国大学都争相在中国的北京、上海等大城市开设校园,而如今,这些校园中好多都快找不到学生了,因为(美国)学生们已经不太放心前往中国,并在那里生活,” 库珀说。

XS
SM
MD
L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