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在台北病逝的台湾民进党前主席施明德给台湾留下的最大政治遗产是“中华民国模式的台湾独立”。在台湾民主化历程中,施明德是重要领袖人物之一。从早期对抗蒋家党国威权,担任民进党主席期间提出“台湾是主权独立国家”,到2006年发动百万“红衫军”要求民进党籍前总统陈水扁下台,一生中因参与民主运动身陷囹圄超过25年,被外界喻为“台湾曼德拉”。
台湾芯片巨头台积电(TSMC)周四(1月18日)表示,其在日本九州熊本建造的芯片代工厂预定2月24日开幕,依进度将于2024年第四季量产。但美国亚利桑那州厂面临延误,第二座晶圆厂推迟至2027年或2028年。
台湾国防部周四(1月18日)表示,在台湾周围侦测到20多架中国战机,其中11架跨越了敏感的海峡中线,这是自上周末台湾总统大选结束以来,中共的首次重大武力展示。
美国国务卿安东尼·布林肯周三(1月17日)在出席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期间接受美国政治评论家、《外交事务》杂志专栏作家托马斯·弗里德曼的采访,并在采访中谈及美中关系和台湾议题。布林肯表示,稳定美中关系非常重要,两国高层在过去一年的接触是为了直接而明确地处理分歧,并且在有共同利益的领域进行合作,他还提及与中国达成了应对芬太尼危机的相关协议。在台湾议题方面,布林肯祝贺了台湾人民的民主选举结果,并强调台海和平稳定是美国和世界各国的根本利益。
在被北京指为“台独顽固分子”的民进党总统候选人赖清德赢得台湾总统大选后,台湾的太平洋邦交国瑙鲁(台湾称诺鲁)随即宣布与台湾断绝外交关系转而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对此,台湾在美国最高级别外交官俞大㵢说,这表示北京当局“消灭中华民国”、将台湾纳为己有的目标不会改变,这种作为将受到台湾人民的唾弃。他还说,中国想以威吓胁迫方式改变台湾人民通过民主程序选择自己领导人的目标也不会达成。
中国政府周三(1月17日)表示,中国不会放弃使用武力控制台湾的立场是针对外国干涉和极少数的分裂分子,但台湾人需要摆脱对中国的“偏见”。
上星期六(1月13日)台湾总统选举结果揭晓,民进党候选人赖清德及副总统搭档萧美琴在大选中胜出,外界普遍将此解读为是台湾人民拒绝北京的压力,选出一个被北京称为“麻烦制造者”及“顽固的台独分子”的人,未来台湾将与中国渐行渐远,与此同时,美国总统拜登在台湾选后被问及有什么反应时只说了一句:“我们不支持独立”,这也引发各种不同解读。
美国国务卿安东尼·J·布林肯(Antony J. Blinken)周二(1月16日)在瑞士达沃斯出席世界经济论坛活动期间接受美国全国广播公司商业频道(CNBC)记者和主持人安德鲁·索金(Andrew Sorkin)的采访,其间被问到他祝贺赖清德当选台湾总统后引起中国政府抗议一事。布林肯表示,台湾人民为全世界树立了民主榜样。他还说,美国坚持长期的“一个中国”政策,同时聚焦于维持现状与台海和平稳定。这位美国首席外交官还表示,中国近年来对台湾施加的经济、军事和外交压力,对中国自己的利益起到了适得其反的效果。
民进党主席赖清德1月13日赢得台湾总统大选后,选前一直对他口诛笔伐的北京当局反应相对温和低调,这让很多两岸问题分析人士认为,尽管在赖清德5月20日就职典礼之前两岸局势进入敏感期,但是北京很可能采取以静制动的观望态度。
美国在台协会(AIT)主席劳拉.罗森伯格(Laura Rosenberger)1月16日于台北召开记者表示,太平洋岛国瑙鲁与台湾断交的决定令人“失望”。她说,瑙鲁引用联合国大会第2758号决议作为断交的理由,并不符合国际期待,因为该决议并未决定台湾的国际地位,也没有排除任何国家与台湾建立外交关系。
在台湾民进党总统候选人赖清德赢得台湾总统大选仅两天后,北京便策动台湾的邦交国瑙鲁宣布与台湾断交,转而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和一个中国原则。此举令外界震惊,并让包括美国在内的台湾盟友深感失望。
台湾总统大选上周六结束,台湾国防部周二(1月16日)表示,研判大选过后,中国将继续藉由常态性战备警巡等活动,并结合认知战以及灰色地带侵扰,加大对台威慑力度。
美国在台协会(AIT)主席劳拉.罗森伯格(Laura Rosenberger)1月16日于台北召开记者表示,太平洋岛国瑙鲁与台湾断交的决定令人“失望”,她说,瑙鲁引用联合国第2758号决议,作为断交的理由,并不符合国际期待,因为该决议并未决定台湾的国际地位,也没有排除任何国家与台湾建立外交关系。
美国国务院发言人周一(1月15日)发表书面声明,对瑙鲁当天决定切断与台湾的外交关系表示“失望”。
台湾民主活动家、执政党民进党前主席施明德的家人表示,施明德周一(1月15日)逝世,享年83岁。他曾帮助台湾从威权主义走向民主。
菲律宾总统小费迪南德·马科斯周一(1月15日)向赢得台湾总统选举的赖清德表示祝贺。他在社交媒体上发表的一份声明中说,他期盼“密切合作”并“增进共同利益”。
台湾总统大选刚落幕,太平洋岛国瑙鲁1月15日宣布外交转向,弃台湾而转与中国建交。分析人士表示,中国早就布局、频挖台湾的外交墙脚,尤其选在台湾大选结果不如预期时,诱使他们外交转向,意在展现对民进党正副总统当选人的不满。他们说,赖清德在5月正式就职前,不排除北京还会挖走更多台湾的邦交国。
台湾民进党人赖清德当选台湾新总统。中国民众看待台湾大选出现了有别于以往的反转,不再寄望跟中国比较要好的国民党,而是都对赖清德的当选表示“很高兴”,但理由十分两极。有人认为台湾展示了民主典范,但更多的人认为民进党执政可以加快当局武力统一的步伐”。
太平洋岛国瑙鲁政府周一(1月15日)宣布,瑙鲁将与台湾断绝外交关系并承认中国,这是台湾在总统大选之后,首位转向北京的外交盟友。台湾称这是令人批评的“突击式”断交。
台湾当选总统赖清德星期一(2024年1月15日)对美国总统拜登派遣的一个非官方代表团承诺,他将带领台湾继续维持台海和平。赖清德感谢美国支持台湾的民主,并希望继续得到美国的支持。
美国总统拜登派遣的一个非官方代表团星期一(2024年1月15日)在台北会见了台湾总统蔡英文。前一天,拜登表示,美国“不支持”台湾独立。被北京称为“顽固台独分子”的现任副总统赖清德星期六当选下届总统,并表示他将带领台湾维持台海和平并做国际社会的良善力量。
台湾总统大选落幕,台湾智库“国策研究院”邀集国内外学者展望新一届政府所要面对的政经情势。与会学者认为,民进党再次取得执政权的结果,凸显中国介选完全失败。虽然在中国亟欲修补对美关系的前提下,对台动武的可能性不高,但势必将动用经济、政治跟法律等手段,继续对台施压。
2024年1月13日的台湾总统及立委大选引起全球投资人的高度关注,因为台海的战争与和平不仅直接影响全球经济,而且也攸关投资人的重大利益。路透社星期一(1月14日)援引分析表示,台湾的这次选举能够减缓全球金融市场的对台湾与中国关系的关切。
两位美国政府前高级官员星期天(1月14日)在台湾大选结束一天后抵达台北,与台湾相关各方就选后台海局势等问题举行会谈,强调美国政府在台海和平中“行之有年的利益”。
举世瞩目的台湾总统大选于周六(1月13日)落幕,由执政党民进党的现任副总统赖清德当选新任总统,前驻美代表萧美琴当选副总统。中国称台湾为中国领土的一部分,并视民进党为支持“台独”的主要政党,近年来中国对台湾的压迫不断升级且拒绝与台湾进行对话。台湾则拒绝中国的领土主张。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