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洲国家危地马拉即将上任的新政府在一份声明中表示,危地马拉总统当选人贝尔纳多·阿雷瓦洛(Bernardo Arevalo)周六(1月13日)会见了台湾的外交部长,双方讨论加强商业关系。
2024年1月13日台湾大选中的立法委员选举结果揭晓,蓝绿白三党皆未能达到国会过半。专家认为,这反映出台湾人民对于权力制衡的思维,促使执政党须学会与在野党协调。
星期六(1月13日)的台湾总统大选结果揭晓,民进党总统候选人赖清德和副总统候选人萧美琴的搭档赢得胜利,这也是台湾民选总统有史以来第一次有政党取得三连胜,一些美国专家和台侨认为,这个结果验证了台湾民主韧性,台湾人民也借由选举对国际社会发出的强烈信号说,即便在中国的强大压力下,台湾人民还是选择与自由民主阵营站在一起。
台湾第八次总统直选落下帷幕。民进党总统候选人、台湾现任副总统赖清德赢得大选。国民党总统候选人侯友宜和民众党总统候选人落败。回顾一下美国之音记者在选举之夜,在三大党的竞选总部拍摄到的画面。
台湾2024年大选顺利落幕,民进党候选人赖清德赢下总统之座。大选的结果很快在前身为推特的社交媒体平台X上获得了多国政界人物的祝贺,而北京将如何面对新一届台湾政府也成了专家们讨论的重点。
美国国会众议院外交事务委员会主席、共和党众议员麦克尔·麦考尔,外委会资深成员、民主党众议员格雷戈里·米克斯以及外委会印太小组委员会主席、共和党众议员金映玉和该小组资深成员、民主党众议员阿米·贝拉周六(1月13日)发表联合声明,祝贺台湾完成总统选举。他们在声明中赞扬台湾人坚持民主理想,并谴责北京试图通过虚假信息和军事施压干涉选举。他们期待与台湾当选总统和副总统合作,加强包括防务在内的美台关系。
美国国务卿安东尼·布林肯周六(1月13日)就当天结束的台湾总统选举发表书面声明,对当选总统的赖清德和台湾人民表示祝贺。
台湾民进党总统候选人赖清德在星期六(1月13日)举行的总统大选中,以超过520万张选票和超过40%的得票率赢得选举胜利,开创了台湾民主化以来一个政党连续第三次赢得执政权的历史性纪录。
美国国务院表示,国务卿安东尼·布林肯(Antony Blinken)星期五(1月12日)在华盛顿会晤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部长刘建超时,提出了对中国人权状况的关切。他们还就维护台海和平与稳定重要性交换了看法。
中国社交媒体平台微博(weibo)周六(1月13日)上午一度屏蔽“台湾选举”和“台湾大选”等标签。在台湾周六开始投票后,相关话题成为微博的热门话题之一。
台湾总统与立委选举于周六(1月13日)登场,近2千万选民将决定台湾下一任总统。这将为台湾未来四年与美国及中国的关系定调,攸关区域安全,世界各大媒体密切注意选举结果。
美国国务卿安东尼·布林肯(Antony Blinken)星期五上午在国务院与中国资深外交官刘建超进行了历时一个小时的会晤。此时正是台湾总统和立委选举的前夜,也是对稳定中美之间紧张局势的努力的考验。
台湾星期六(2024年1月13日)举行世界瞩目的总统大选以及立法委员选举。民进党总统候选人、现任台湾副总统赖清德赢得总统选举,他的搭档萧美琴当选副总统,国民党总统候选人侯友宜与民众党总统候选人柯文哲承认败选。美国之音即时为您报道最新的投票情况及各方反应。
在台湾民众正要投票选出他们的下一任台湾总统之际,美国政府再度表明,反对任何对台湾选举的恶意影响,并称只有台湾选民能决定他们下一位领导人,但与此同时,北京当局也要美国不要向“‘台独’分裂势力”发出错误信号,也“不得以任何方式介入”台湾选举。
美国国务卿安东尼·布林肯(Antony Blinken)星期五上午在国务院与中国新外长人选呼声很高的资深外交官刘建超进行了历时一个小时的会晤。此事正是台湾总统和立委选举的前夜。
台湾总统大选进入倒计时,中共动作连连,除了一个月内预计第二度单方面扩大中止《海峡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定》(ECFA)的对台关税减让措施,另一方面又加大福建“两岸融合发展示范区”来对台招商。分析人士说,中共经济统战的两手策略显而易见,目标是影响台湾的经济选民。但无论如何,从中共对《海峡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定》态度越趋强硬可以看出,中共对台的经贸政策正在转变。
台湾2024年总统选举将在这个周末投票开票,这已经是1996年总统首次由公民直选以来,台湾第七次选举国家最高领导人了。经过二十八年风风雨雨,从比较政治学的角度来说,台湾的民主化转型早就完成了民主巩固(democratic consolidation)的阶段,这意味着民主制度在台湾已经深深扎根并顺利运转。但是,如同此前每次大选一样,这次选举依然为所谓统独之争所困扰。
台湾周六(1月13日)将举行关键的总统与立委选举。三个主要政党都将在周五(1月12日)选前之夜举行大规模集会,把握最后一刻争取选民支持。
台湾民众党正副总统候选人柯文哲、吴欣盈在大选前夕举办国际记者会,柯文哲强调美国是最重要的盟邦,不论谁当总统都不影响台美关系,而他当选后会延续蔡英文的台美外交路线。他還說,虽然这次竞选总统的三位候选人对中国持不同态度,但台湾国家安全不受太大影响。
对很多中国人来说,台湾问题好像跟天气问题一样,看似很熟悉,但细说又发现什么都难说清。在台湾选举即将到来之际,学者胡平接受美国之音记者金哲采访,谈他对台湾问题多年来的研究心得,其中包括中国共产党当局在台湾问题上一直对中国人进行怎样的舆论导向,台湾人的国家认同变化是怎么回事,中共对台湾的战争恐吓目的何在及效用如何。
台湾大选倒数第二天,国民党总统候选人侯友宜及其搭档赵少康周四召开国际记者会。侯友宜强调,若是当选,在任内不会触及和中国统一的问题,台湾的未来由2350万人来决定;他也会特别重视“吓阻”,因此要充实国防实力,让对手不敢轻易启动战争。
台湾大选将在本周末迎来结果,漫长的竞选过程中,中国介入选举,试图影响台湾民众投票意向也成了各界观察重点。尽管台湾各政党候选人都表态反对境外势力介入选举,然而不可否认的是,从四年前到现在,境外事件确实影响台湾政治版图的变化。
台湾外交部长吴钊燮星期四(1月11日)强烈谴责北京当局在台湾星期六举行总统大选前恫吓台湾的选民,并试图干预和影响台湾的大选。
来到台湾,出租车司机是我“采访”样本最大的群体。由于每天要坐4-5次出租车,去各种采访地点,每次2-30分钟的车程提供了恰到好处的对话窗口。司机们只要一开口,我们一应答,遮不住的大陆口音就把身份”暴露”了,于是他们的好奇心,我们的好奇心,一起促成了一次次关于台湾选举的聊天。
中国周三(1月10日)表示,希望多数台湾人能在这次重要的选举“作出正确选择”,同时警告,台湾执政党民进党总统候选人赖清德引发两岸冲突的“极端危险性”,将使台湾“离战争、衰退越来越近”。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