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届冬奥会,美国花滑队由亚裔花滑运动员主导,参加单人项目的六名花样滑冰运动员中有四名是亚裔美国人,他们不仅为美国队拿下团体银牌,陈巍更是获得了男子单人项目金牌。这是几代亚裔美国花滑运动员不断努力的结果。
在北京冬奥会男子速度滑冰比赛中夺得两枚金牌的瑞典选手尼尔斯∙范德普尔(Nils van der Poel)抨击国际奥委会(IOC)将奥运会交给中国这样“公然侵犯人权”的国家主办是“极端不负责任”。
不出所料,他们在奥运会上首次亮相中连续三次失利。队员们战绩乏善可陈,而且大部分都是外来球员。接下来出现了一个显而易见的问题:中国男子冰球队能否在一个不熟悉这项运动的国家点燃人们对这项运动的热情?
为期两周多的北京冬奥会即将落幕,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曾在赛前表示,冬奥会 “顺利举办即成功” 。国际外交抵制和呼吁赞助商、运动员批评中国人权的努力没能阻止冬奥会的进行。有评论认为,2022冬奥会证明北京赢了,并显示它可以按照自己的规则行事。然而也有专家认为,冬奥会实际上将习近平治下的中国真相曝光,全世界对北京已不抱任何乐观。
终止维吾尔地区强迫劳动联盟(EUFL)和人权观察组织星期一(2月14日)表示,在北京冬奥会的奥运制服和其他产品是否与中国维吾尔地区严重侵犯人权行为无关这一问题上,国际奥委会(IOC)没有进行充分的人权尽职调查。
国际体育仲裁法庭(CAS)星期一(2022年2月14日)裁定俄罗斯花样滑冰选手卡米拉·瓦利耶娃可以继续参与北京冬季奥运会的比赛。
美国加州旧金山出生的中国“归化”自由式滑雪选手、18岁的谷爱凌(Eileen Gu)在为中国获得第一枚奥运女子滑雪金牌后,在中国名声大噪。有分析表示,她要继续在中国事业上成功,就必须要按党的旨意说话办事。
北京国家体育馆鸟巢,在这次北京冬奥会开幕式上再放异彩,它的独特的造型加上豪华的灯光效应和庞大的演出阵容,让喜爱排场的习近平赚足了面子。但是,这个结果却让鸟巢最初设计的参与者艾未未始料不及。
北京冬奥会的赛事和争议给人们提供了许多关注点,但对于许多北京人来说,他们还在关注另外一些东西,甚至比他们对于赛事和争议的关注度更高、更强烈。这就是北京奥运发行的吉祥物冰墩墩和其它纪念品。
世界反兴奋剂机构(WADA)周五(2月11日)表示,俄罗斯花样滑冰选手卡米拉·瓦利耶娃的药检结果显示,她服用了违禁药品“曲美他嗪”。这个消息不仅震动了北京冬奥会,而且把公众的目光再次聚焦在俄罗斯运动员屡屡被发现使用兴奋剂的不光彩的历史。
冬奥赛事目前正在火热进行,赛场外运动员们的生活也成为了另一道靓丽的风景线。一些运动员通过Tik Tok向人们展现了奥运村的便利,也一些运动员据报对奥运赛场的比赛天气及隔离酒店的环境提出不满。但在中国官媒和社交媒体的宣传中,大多出现的却是运动员们对于各类设施的表扬。
美国华裔花样滑冰选手陈巍周四在北京冬奥会上赢得金牌,弥补了他四年前在平昌冬奥会上的遗憾。同时,韩裔滑雪板选手金善也为美国队赢得了半管金牌。
北京冬奥期间,许多华裔奥运选手的国籍问题引发许多争议及反思,其中最具争议的就是在美国出生长大,但在2019年宣布将代表中国参加2022年北京冬奥会的谷爱凌。她本周为中国夺金后,中国体育总局立刻发贺电,希望她“为党和人民争取更大的光荣,为实现体育强国梦作出更大贡献。”
美籍华裔陈巍2月10日中午在北京冬奥会花样滑冰男子单人自由滑比赛中以近乎完美的表现夺得金牌。周四是美国冬奥代表队在这次冬奥会上表现最佳的一天。到目前为止,美国队已经获得3枚金牌,奖牌总数达到9枚,超越了中国。
在新冠疫情、外交抵制之中开幕的北京冬奥会进行仅一周,便在邻国韩国引发了强烈的不满。从开幕式上身穿韩服的女性,到短道速滑充满争议的判罚都不断加剧着韩国社会的反华情绪。美国之音采访了四位韩国民众,聆听他们对北京冬奥会的看法。根据受访者要求,本文进行了匿名处理。
为了拉抬夺金概率,中国在此次北京冬奥前归化数十名的外籍球员,其中两位来自美国的归化选手谷爱凌和朱易受到的两极化待遇引发关注。观察人士指出,中国的归化政策现阶段看来不仅无法保证金牌入袋数,对提振冰雪运动的长期效益也仍有待观察。部分专家更直言,中国的归化政策短视近利,不仅激化了中国奥运迷的民族主义情绪,对归化球员也来巨大压力。
奥运赛事通常是展示企业品牌形象的最佳场合,也是企业愿意投入重金成为奥运赞助商的重要原因之一。然而,在中国之外的市场,在2022年北京冬季奥运会举办期间,为奥运砸下重金的多数奥林匹克全球合作伙伴却一反常态选择了低调和沉默。分析人士指出,由于中国与美国和西方的对立,本届奥运会让这些企业陷入了两难困境,而且随着对立的加剧,世界名企会发现,今后同时取悦美国和中国这两个世界最大经济体会越来越难。
两届残奥会运动员泰勒·卡特(Tyler Carter)希望在2月25日抵达北京,尽管他面临极为艰难的障碍。这位28岁的高山滑雪运动员争取在美国队获得一席之位,他已经下定了决心,会面对“大量”的防疫限制而不责怪任何人。
2022北京冬奥会开幕式结束后,中共最高领导人习近平奔上了外交活动的快车道,与前往北京参加仪式的多国首脑密集会面洽谈,并分别与包括俄罗斯和阿根廷在内的五国发表联合声明。本次冬奥是否成为习近平取得“外交成就”的平台? 中国是赚了还是赔了?中共“不搞奥运政治化”的宣誓是否不攻自破?
尽管国际奥委会主席巴赫(Thomas Bach)在北京冬奥会期间与中国著名网球女运动员彭帅见了面并称国际奥委会已经回答了“彭帅在哪里”的问题,但是此举显然未能平息外界对彭帅的自由与安全的担忧。星期三(2月9日),美国多名联邦参议员推出跨党派的决议案,呼吁中共当局保证彭帅的人身安全和自由,并责怪国际奥委会未能强有力的挑战中共有关彭帅是安全的说法。
北京利用冬奥会营造国民的民族自豪感,渲染爱国主义气氛,然而在令人目眩的铺张豪华场面背后,人们到处都可以体验到感观与现实之间的巨大落差。冬奥会举办地没有冰雪,举办方便用金钱和科技堆砌出一个人造的冰雪世界,成就了北京作为世界上唯一举行”冬夏双奥“的城市。
北京冬奥会比赛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中。但是对很多来自世界各地、特别是那些奉行与病毒共存政策的国家运动员而言,北京冬奥会闭环内严格的防疫措施让他们直喊吃不消,甚至质疑某些严格的防疫措施,是否就是在侵犯人权。
上周末曾与中国著名网球女运动员彭帅见面餐叙的国际奥委会(IOC)主席托马斯∙巴赫(Thomas Bach)星期三表示,国际奥委会已经回答了“彭帅在哪里”的问题,而下一步就是期待在今年夏天与她在洛桑再次会面。
正在如火如荼进行的北京冬奥会吸引了全球的关注。在人们关注奥运赛事的同时,冰雪题材影视剧、冬季运动真人秀,与奥运及冰雪运动相关的文艺作品也陆续登上了中国的大小屏幕。有分析认为,这场冰雪主题流量盛宴可能有中国官方的支持,而这些冰雪题材作品以及北京冬奥会的举办背后,可能是为了发展中国的冰雪运动和冰雪产业,从而带动地区经济发展并推进中国全民体育以及体育强国的动机。
加载更多
没有现场直播
没有媒体可用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