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推动加勒比岛国巴哈马签署“一带一路”倡议之际,美国驻巴哈马的高级外交官公开批评中国在该地区的“恶意影响”,并重申巴哈马是美国的优先考虑,这使得华盛顿与北京在争夺该岛国影响力的博弈更加公开化。虽然中国正在填补该地区的“基础设施缺口”,但美国的军事专家认为,中国在巴哈马日益增长的存在给美国带来了“和平时期和战时的担忧”。
印度总理纳伦德拉·莫迪(Narendra Modi)星期三访问美国,成为美国总统特朗普就职以来首批到访华盛顿的少数外国领导人之一。在印度巩固与美国的关系之际,中国也在力图改善与印度的关系。专家认为,中国部分出于对美印关系加强的日益担忧而对印度示好,是维护地区平衡这个更广泛战略的一部分,尤其是在北京预计在特朗普新政府时期它与华盛顿的紧张关系将持续存在的情况下。
英国与其前殖民地毛里求斯就是否在印度洋上迪戈加西亚岛上的美军基地补偿问题达成协议存在争端。有关专家认为,鉴于这个被视为美国“永不沉没的航空母舰”的基地对美军的战略重要性以及与中国的地缘政治竞争,伦敦与毛里求斯目前达成的任何协议很可能被特朗普总统否决。不过,他们认为通过重新谈判达成解决方案仍有可能。他们中的一些人还认为,中国在该地区的威胁被夸大了。
美国华盛顿知名艺术表演场所肯尼迪中心最近陷入争议,两位美国国会议员对其邀请中国国家芭蕾舞团在华盛顿演出提出质疑。分析人士认为,尽管文艺交流可能为动荡的美中关系带来稳定因素,但北京也在利用机会,推动其叙事和宣传。
美国总统唐纳德·特朗普(Donald J. Trump)星期四通过视频对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发表演讲时称美国与中国的关系“不公平”,并继续捍卫他用关税作为其外交政策核心工具的做法。但他也通过谈论中国在帮助促成结束俄乌战争上可能发挥的作用为与北京的谈判敞开大门。中国在该论坛上则试图将自己塑造成全球化和多边主义的最后一个主要捍卫者,并向美国发出了和解的信号,同时等待采取下一步的举动。
唐纳德·特朗普(Donald Trump)星期一(1月20日)宣誓就任美国第47任总统。他在就职演讲中强化了“美国优先”的信息,并重申对外国征收关税、打击非法移民的承诺,同时誓言要成为和平缔造者(peacemaker)和团结者(unifer)”。 欧洲分析人士认为,特朗普在就职演讲中未提及盟友或朋友,显示他仍将国内事务摆在首位。他们指出,特朗普要求欧洲增加国防开支和关税威胁可能为跨大西洋关系增添更多不确定性,但这也可能成为一种积极变革的推动力。
这个星期,印度陆军总司令乌彭德拉·德维韦迪(Upendra Dwivedi)将军宣布,该国在这个冬季“不期待任何裁军”。他还透露,印度和中国仍处于“一定程度的对峙”中,并称边境局势“稳定但敏感”。
在宣布一项范围广泛的措施以阻止最先进的半导体落入中国和其他对手的一天后,将于1月20日离任的拜登签署了一项行政命令,以鼓励私营部门建设人工智能基础设施。
在经历了一段时间的紧张之后,印度与马尔代夫的关系似乎重回正轨。自马尔代夫总统穆罕默德·穆伊佐(Mohamed Muizzu)去年10月访问印度以来,他的三位高级部长在一个月内先后访问了印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