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在动态清零政策下疫情持续严峻。港府决定实施全民检测,强制港人每人接受三次核酸检测。外界质疑,港府的抗疫模式缺乏自主性。市民的健康并不是首要考量。有分析认为,全民检测能否有效遏制疫情,可能成为特首林郑月娥争取连任最大变数。
香港新冠肺炎疫情近日急剧恶化。2月16日单日确诊个案已冲破4200起。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这个关键时刻作出重要指示,强调特区政府要把尽快控制疫情作为当前压倒一切的任务。中央全力支持特区政府做好防疫抗疫工作。香港政界人士几乎一致响应习近平的指示,医学界却保持沉默。部分舆论担心,港府一旦引入中国大陆主导的抗疫模式,将严重打击医护人员和市民的信心。
全球各地因应疫情发展陆续放宽防疫限制之际,香港政府却反其道而行,从2月10日开始实施更严厉的防疫措施,首次把“限聚令”适用范围延申到私人场所,并且禁止多于两个家庭的聚会。香港坚持“动态清零”疫情却毫无起色,使人怀疑港府的坚持是否基于政治考量。与此同时,香港权威医学专家预计,香港新一波疫情三月会达到高锋,促请港府积极考虑“封城”。
近年中国官员一直声称外国势力渗透以及在背后支持“反中乱港”势力。香港保安局官员1月26日透露,当局计划完善现行反间谍相关法例,将来就基本法23条有关国家安全立法时,会一并处理。预料下半年会把草案交由立法会审理。有分析认为,修订后的反间谍法会比港版国安法更严苛,并将沦为港府的维稳工具,任何人都有可能成为港府眼中的“间谍”。
近期香港政府为了达到“清零”目标,把社交距离措施延长至春节,引起不少港人和多个行业强烈反弹。部分舆论批评港府无视疫情发展,把政治考虑凌驾于医学,和国际主流背道而驰。
中国武警部队原副参谋长彭京堂获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任命为解放军驻港部队司令员。这是第一次由武警将领担任驻港解放军司令。彭京堂以反恐经验著称。有分析认为,日后驻港部队的功能会从宣示主权变成维稳,不排除反恐突击部队在香港复制的可能。
香港亲北京报刊《大公报》上周点名批评台湾学者吴叡人涉嫌违反港版国安法,指责他获得香港记者协会“人权新闻奖”的评论文章鼓吹“港独”,涉嫌颠覆政权。这是港版国安法实施一年多以来,首次有台湾人被指违法。吴叡人表示,香港左报只是把自己视为工具,北京真正要打击的其实是香港记者协会。有评论则预料,记协在面对强大压力的同时将进一步受到排斥。
中国陕西省西安市因疫情封城至今已超过两个星期。在西安居住曾任调查记者的中国独立媒体人江雪以文字记录封城前夕至今的见闻,并且以日记形式在网上发表,获得广泛转发,被外界视为西安版“方方日记”。江雪批评当局仓促作出封城的决定,误以为单靠行政力量就可以控制疫情,完全忽视公民社会的力量。
六四雕塑国殇之柱被香港大学校方从校园移走的事件余波未了。刚卸任港大校委会主席的李国章表示,国殇之柱创作原意与纪念六四无关,形容这座艺术作品是一场“骗局”。创作国殇之柱的丹麦雕塑家高志活则谴责李国章意图抹煞历史。他说,自己的人身安全受到港版国安法威胁,决意不再踏足香港。
继香港苹果日报因涉嫌违反港版国安法成为历史后,同样长期批判港府的网媒立场新闻(Stand News)也受到当局的打压。香港警方国安处周三(12月29日)以涉嫌“串谋发布煽动刊物”的罪名拘捕了立场新闻7名现任和前任高层,并根据港版国安法冻结了立场新闻超过6000万港元的资产。立场新闻决定即时停止运作。
继香港最高学府香港大学移走摆放校园的六四象征国殇之柱后,摆放在中文大学超过10年的民主女神像以及岭南大学的六四浮雕等,也分别被移除。中大表示,从未准许雕像在校园展示,岭大则表示相关物品可能构成法律或安全风险。创作者华裔艺术家陈维明表示,如能成功追讨,会把作品运送到美国加州展示。
屹立香港大学校园超过20年,被视为六四事件最后重要象征的雕塑国殇之柱,难逃被移除的命运。港大校方通宵拆除国殇之柱,周四(12月23日)把雕塑迁离校园。校委会声称,继续容许国殇之柱在校园展示存在法律风险。创作人高志活强烈谴责有关行动,并保留索偿权利。部分舆论相信,港大是基于外来压力才仓促拆卸国殇之柱。
在12月19日举行的香港立法会换届选举中,自称“非建制派”的候选人全部落败。在社会福利界功能界别胜出的“新思维”主席狄志远成为唯一当选的非建制派。但是,狄志远以往的政治取向与主流民主派背道而驰。部分舆论相信,他将难以在“清一色”的议会内起到制衡作用。
香港政府修订电影检查条例之后,检查员在评审电影时,需要考虑国家安全因素。过去一个多月以来,接连有电影被指违反条例而无法上映,包括一部台湾剧情短片。这部电影内容涉及台湾大选和总统蔡英文,被香港电检处要求删减遭拒绝而腰斩放映。外界质疑,在民粹氛围下,香港当局已把“宁左勿右”视为金科玉律。
面对中国大陆互联网企业的快速成长,加上香港交易所放宽上市规定,最近数年不少中概股纷纷回流到香港上市。不过,中国人工智能公司商汤集团在香港上市的计划受挫则导致“中概股”在香港上市的热潮突然降温。香港作为金融中心的的国际融资功能也受到质疑。 在美国上市不足半年的中国大陆叫车服务平台滴滴出行12月初宣布会在美股退市,转到香港挂牌。
英国民间法院“维吾尔特别法庭”周四(12月9日)作出不具约束力的终极裁决,裁定中国透过强制绝育等政策,对维吾尔人及其他少数民族犯有种族灭绝和反人类罪行。裁决强调,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对于连串暴行责无旁贷。
三年一度的中非合作论坛11月下旬在非洲塞内加尔召开。近期中国和非洲第三世界国家的合作项目接连传出丑闻,中国更被指在非洲制造债务陷阱。饱受抨击下,中国宣布大幅缩小投资非洲的规模,并推进新一轮疫苗外交。
香港立法会换届选举将于12月19日投票。在中国大陆居住的港人可在三个口岸投票,之后返回中国大陆无须隔离。11.1万个名额周三(12月1日)起可以网上登记。香港官员否认安排港人到边境口岸投票是为了推高投票率。外界担心,破天荒的新安排会造成不应存在的灰色地带,影响选举公信力。
香港立法会将于12月举行换届选举。由于经改革后四年一度的立法会选举无论制度还是参选人都面目全非,市民会否踊跃投票受到高度关注。首轮民意调查显示,只有大约半数受访者会投票。亲北京媒体大公报周三(11月24日)以“煽惑选民投白票”,“妄图左右选举”指控负责民调的“香港民意研究所”。“香港民研”是什么机构?为何会成为北京喉舌媒体声讨的对象呢?
近年中国连续开放生育政策,但未能扭转出生率偏低的状况,2020年的出生率更首次跌破10%,人口自然增长率为1.45%,两个数字都创改革开放以来的新低。外界认为,中国人口的自然增长正在步入尾声。就连体制内的学者也认为,实际上中国已经踏入人口零增长。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