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经济学人》杂志记者申请延续工作签证11月中旬被香港当局拒绝的风波持续扩大。中国外交部表示,签证事务涉及一国主权,并强调“港版国安法”实施后,进入香港的外国记者有增无减。新闻从业员组织则担心,同类事件会变成常态,损害香港的国际形象。香港当局为何选择向一名华裔记者“开刀”?这和“经济学人”的编采方针又是否有直接关系,外界众说纷纭。
香港立法会选举提名期11月12日结束。在北京所谓“完善”选举制度下,新一届立法会直选议席锐减,提名门槛却大幅提高。虽然如此,仍有最少10名自称“非建制派”或“民主派”人士初步过关,而且每个选区都有最少1名“非建制派”人士角逐议席。经历国安法的香港,传统民主派在政坛几乎销声匿迹,这些打着“非建制派”旗号参选的人士为何能顺利“过关”?他们又能否真正打破亲北京阵营垄断议会的局面呢?
中国大陆女权工作者、曾支持香港“反送中”运动的独立记者黄雪琴及公益人士王建兵因涉嫌“煽动颠覆国家政权”被捕。由于两人在失联一个多月后传出了批捕的消息, 外界不排除当局透过监视居住等手段已掌握足够“罪证”把两人入罪。熟悉中国司法环境的维权律师相信,两人在羁留期间曾遭受刑事逼供。
美国国防部的报告认为,中国正快速扩张核力量,预测中国在十年内可能拥有至少1000枚核弹头,并估计中国可能已建立结合海陆空三种核导弹打击能力的“核三角”。美军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米利则相信,北京两年内不会轻易对台湾动武。
北京市区县人大代表选举进入倒数时刻之际,14名独立人士,包括多名“709案”家属,以人身安全为由宣告退选。这批无党派人士宣布参选以来一直遭当局严厉管控。虽然他们在重压下未能更进一步,但分析人士认为,他们的努力已经达到预期效果。
香港政府从11月开始硬性规定港人在进出政府办公场所时使用防疫程式“安心出行”。“安心出行”自推出以来一直饱受争议。此外,港府为了尽快与中国大陆恢复通关,正紧密筹备推出所谓的港版“健康码”,这让人们担心,自由日渐萎缩的香港社会可能会进一步向中国大陆看齐。
人权组织“国际特赦”以港版国安法阻碍工作,及担心受到刑事制裁为由,决定关闭在香港的两个办公室,包括成立接近40年的香港分会。部分舆论认为,国际特赦组织的决定与早前遭香港亲北京媒体点名批评有关。香港行政长官林郑月娥则表示,如果有组织参与活动破坏国家安全,在国安法下当然需要担忧。
成立超过十五年,在澳门具有一定影响力的非建制网络媒体《爱瞒日报》10月20日起停止运作。外界相信,有关决定与民主派政治团体“新澳门学社”的议员被撤销参选立法会资格有关,有熟悉“爱瞒”运作的人士不排除另有内情。“爱瞒”突然销声匿迹也使人担心香港的异议网媒会步其后尘。
中共二十大将于2022年召开,中国全国人大随后会换届。未来一年各级人大会陆续进行改选。首先展开的是最基层的乡县级人大代表选举。10月15日,北京14名独立人士宣布参加11月初举行的区县人大选举,其中包括多名709案家属,到底他们是基于什么原因决定参选?在目前的政治大环境下,这些人士有没有任何胜算的可能呢?
被视为六四最后重要象征的雕塑“国殇之柱”是否会从香港大学校园移走备受各方关注。校方周三(10月13日)在移除限期届满后一直没有采取行动。创作者、丹麦雕塑家高志活正透过法律途径尝试与港大校方接触。他形容,移除“国殇支柱”等同损害港人及中国人纪念及谈论历史的权利。外界关注事件会否演变为外交风波。
近年香港经历了“占领行动”和“反送中浪潮”等大规模社会运动。亲北京人士把香港的政治动荡和社会矛盾归咎于港府无视“去殖民化”。港版国安法生效以来,接连有人提出要扭转旧有价值观,迈向 “二次回归”。有评论却认为这是本末倒置。
象征悼念六四的 “国殇之柱”安放香港大学校园接近四分之一世纪。近日有消息传出,校方计划把这座与支联会关系密切的雕塑移走。外界关注,港大最终会否为了迎合政治需要,不惜牺牲院校自主和多年来建立的声誉。
自从反送中风波后,香港政治环境剧变。去年港版国安法实施后,香港公民社会饱受冲击。2021年至今,已有接近50个民间组织宣布解散,而且在可见将来还将有更多团体在压力下瓦解。有分析认为,公民社会对于香港的运行起到关键作用。近期当局采取的连串封杀行动将导致这个国际大都会走向没落。
以往每年“双十节”,香港的亲台湾团体和人士都会举行庆祝活动,但今年类似的活动有可能绝迹。香港保安局局长邓炳强警告港人,不要在“双十节”意图作出把台湾从中国分裂的行为,或鼓励煽动他人作出相关行为,并强调台湾是中国领土。邓炳强的说法引起广泛争议。 在台湾,陆委会呼吁港府正视历史事实。
与香港支联会关系密切的中国维权律师关注组日前宣布,将在九月内解散及启动清盘程序。关注组的董事也会辞任。香港警方早前调查支联会期间,引用港版国安法要求中国维权律师关注组交代与支联会的关系。除了关注组,另一组织华人民主书院也卷入漩涡。
香港最大工会联合组织、成立超过30年的香港职工会联盟于9月19日宣布启动解散程序,并将在10月3日举行特别会员大会表决。职工盟表示,随着香港最大教师工会、香港教育专业人员协会,以及曾组织过多场大型游行集会的民间人权阵线解散,它们已没有生存空间。有分析认为,北京容不下职工盟与它成立的初衷有关。
9月12日举行的澳门第七届立法会选举投票率达到主权归还中国以来最低,白票和废票也明显增加。一些分析人士认为,这与早前民主派被取消参选资格有关。改选后的澳门立法会形势上出现了什么变化。失去议会阵地的民主派阵营,在高压的大环境下,往后何去何从呢?
香港负责提名和选出行政长官和部分立法会议员的选举委员会9月19日将举行分组界别选举。这是北京改变香港选举制度后当地第一场重要选举。选委会选举本已被外界形容为小圈子选举,新的模式将带来什么改变呢? 民主派阵营在选委会又会否有一席之地呢?
港版国安法实施后,北京逐步收紧对香港的控制。对电话卡进行验证的制度正在香港分阶段实施。预计2022年3月全面执行。到时新的上台月费服务及储值卡必须在启动服务前实名登记。港府声称,新法规有助于打击罪案。但是,一些政党及专家则相信, 北京的真正目的是钳制港人的通讯以及新闻自由。 2021年9月1日,涉及电话卡实名制的规例正式生效,分两阶段实施,电讯商将于2022年2月28日或之前为实施实名登记完成相关设施及系统,期间香港市民可以继续按一贯方式使用电话储值卡,没有需要即时实名登记。
香港民主派占绝对主导的现届区议会在2019年的反修例抗争期间选出。过去两年,尤其在2020年6月底中共强推的“港版国安法”生效后,香港政府修例引入区议员宣誓制度,并对外“放风”说会向不符宣誓资格的区议员追讨薪酬,引发共有479名区议员中的超过200人辞职。本周,港府落实区议员宣誓,剩下的211名区议员9月10日起将分批宣誓。拒绝出席宣誓的将丧失议员资格。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