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中国公民企图闯入关键美军基地和敏感设施的事件层出不穷,可能构成间谍威胁。国安专家认为,这些事件背后可能有中共的鼓动,指使在美华人收集战时用以打击美国的军事情报,对此美国需培养更多懂中文的执法人员并且推出更严厉的反情报立法政策,借鉴苏联时代的谍战经验和力度,积极保护本土军事设施的安全。
联合国近东巴勒斯坦难民救济和工程处近日陷入支持恐怖组织哈马斯袭击以色列的丑闻,面临财政危机和停工风险。然而,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汪文斌本月初呼吁国际社会,特别是主要捐款国重新考虑停止供资的决定,“继续支持近东救济工程处工作”。
北大西洋公约组织(NATO)秘书长延斯·斯托尔滕贝格(Jens Stoltenberg)本周访问美国并警告说,中国是最严重的长期挑战,台湾可能会变成下一个乌克兰。有国安专家认为,北约目前帮助美国抗衡中国的最好方式是提高自身国防预算、承担更多援助乌克兰和威慑俄罗斯的安全责任,让美国能够转移更多军事资源来专注应对北京的威胁。
作为全球军费开支和军事实力首屈一指的美国军队,近年来却遭遇募兵困难,2024年将只有128万4500名现役军人。美国副助理国防部长斯蒂芬妮·米勒(Stephanie Miller)1月29日表示, 过去15年,美国全志愿军队的招募率一直在下降, 有志于服役的人数和合格率都接近历史最低水平。
最近几个星期以来,红海局势持续恶化。星期五(1月19日),美军发起了对伊朗支持的也门胡塞武装的第六轮打击,而胡塞武装也誓言要对美国和英国进行猛烈报复。胡塞武装究竟为什么要袭击红海的国际商船?胡塞武装到底是什么样的组织?美英的打击是否会有效?红海危机将如何终局?
在面临俄乌战争、哈以冲突和潜在台海战争等多线作战的历史挑战之际,五角大楼星期四(1月12日)有史以来发布第一份《国防工业战略》, 指导该部门在未来三到五年内对国防工业基础的参与、政策制定和投资,呼吁建立一个现代化、有韧性、创新性的国防工业生态系统,增加武器生产的规模和速度,扩大关键库存,并且与盟友和伙伴加强国防生产合作。
中国电动汽车在短短几年内成为全球领军者,中国公司比亚迪(BYD)销量按季度计算首次超过美国特斯拉(TESLA),向国际汽车行业发出了强有力的警告信号。经济专家认为,比亚迪的快速扩张可能会对美国构成一定的国家安全风险,但美国目前缺乏有效的生产资源和政策工具来解决这种挑战。
2024新年伊始,印太地区局势紧张。随着台湾大选临近,中国不断加强军事恫吓和骚扰。与此同时,中国和菲律宾在南中国海的冲突继续加剧,菲中也可能出现新的冲突引爆点……在国际危机组织(Crisis Group)预测的2024年的全球十大冲突风险中,美中冲突赫然在列。该组织说,台湾大选和南中国海的紧张关系都在测试着美中两国领导人去年11月达成的短暂缓和。 美国国防部12月27日发文展示2023年度在“印太地区”取得历史性成果。这样的军事部署能否应对中国在新年里的挑战吗?
中国多年来在南中国海通过灰色侵略的手段进行海上扩张,菲律宾和美国一直苦于对此缺乏有效的应对方式。菲律宾总统费迪南德·小马科斯(Ferdinand Marcos)近日提出要在南中国海问题上做出“范式转变”。国防专家指出,菲律宾可能会在明年年初推出新的南中国海战略,组建更大的区域联盟和提高联合巡逻能力;美国也需考虑推出南中国海的正式战略,加强投放军事资产,更直接地指向中国的挑衅。
中国和菲律宾在南中国海发生激烈冲突后,美国、日本和菲律宾三国国家安全顾问呼吁中国遵守2016年7月国际仲裁庭的裁决,停止进一步的挑衅行为。在美国,越来越多的美国人敦促国会批准《联合国海洋法公约》(以下简称《公约》)以更好地应对中国在南中国海,甚至未来在北极构成的挑战。
中国和菲律宾上周末在南中国海发生激烈冲突,紧张关系持续不下。菲律宾驻美国大使警告两国船只在南中国海的小规模冲突“随时可能”引发重大冲突。星期三,美国国防部长劳埃德·奥斯汀(Lloyd Austin)重申,美国对菲律宾的承诺仍然坚不可摧(ironclad)。作为菲律宾盟友的美国会被卷入中菲冲突吗? 军事专家担心,中国有可能在挑衅升级的过程中意外触碰红线,导致菲律宾人员死亡或者击毁飞机舰艇,从而激活《美菲共同防御条约》。
未来几周,美国国防部将公布首份《国防工业战略》,为国防部未来三到五年的工作重点、政策制定以及工业基础的计划和投资提供指导。美国媒体日前获取的未公布该战略草案警告说,美国国防工业目前建造能力不足,难以跟上中国的发展步伐。不过,分析人士指出,美国国防工业潜力巨大。一旦美中开战,美国也可以迅速转变为类似二战时的“民主兵工厂”。。
中国儿科门诊仍处于高压态势,出现多种呼吸道传染病高发的情况。近期有中国官员表示,支原体肺炎正在式微,流感高峰可能提前到来。美国卫生专家担心,流感和呼吸道合胞病毒等其他传染性更强、更致命的病毒可能会造成更严峻的感染潮,为中国基层医疗系统带来更大压力。
前美国国务卿亨利·基辛格(Henry Kissinger)周三(2023年11月29日)于康涅狄格州的家中过世,享年100岁。中国网民对于基辛格褒贬不一,有人表示将永远缅怀中国在美国的“最后一位老朋友”,也有人批评基辛格的原罪是向中共让步,造就了人类历史上最大的魔鬼政权。
中国多地近期爆发儿童未确诊肺炎及其他呼吸道疾病, 不少医院人山人海。此次疫情的爆发激起国际社会对COVID-19大流行爆发初期的记忆,中国当局和世界卫生组织(WHO)再度口径一致,声称没有异常或新型病原体。不少医学专家认为中国正在偿还封控三年的“免疫债”,不过也有人质疑中国政府没有完全公开真相,可能在掩盖支原体耐药菌株的变异,或者多种病毒包括新冠叠加感染后更为严重的问题。
中国潜艇近年来在静音性和舰队规模方面取得显著进步,不断缩小和美国的差距。军事专家指出,中国潜艇的总体质量和人员操作水平仍然落后于美国,美国和印太盟友的联合水下作战能力预计在2030年代将继续领先中国,但美国亟需大力投注资金到潜艇工业,提升潜艇建造速度、维护能力以及技术创新,扩大对华优势。
“和平友谊-2023”多国联合演习11月13日在中国广东湛江开幕, 包括中国、柬埔寨、老挝、马来西亚、泰国、越南6国参与, 以“联合反恐与维护海上安全军事行动”为课题,组织分队联合训练、联合指挥演练和陆海空联合实兵演练,深化军事互信和合作。
在以色列和哈马斯的战争还在持续之际,美国国防部长劳埃德·奥斯汀(Lloyd J. Austin)和国务卿安东尼·布林肯(Antony Blinken)近日前往印太访问。分析人士说,美国官员在中东战争持续之际出访印太,显示美国已经吸取了过去的教训,不再“忽略”亚洲,让中国有可趁之机。
据美国《华尔街日报》11月1日引述一名美国官员的消息报道称,拜登政府计划当地时间6日与中国官员在华盛顿举行一场“罕见”的核军控磋商。曾负责美中战略对话的前美国国防部官员和核军控专家告诉美国之音,此次美中核对话仅仅是“初步讨论”(preliminary discussion),没有上升到参与核军控正式谈判的层级,对会谈成果将保持“温和期望”(modest expectations),自此开启核军控谈判以及达成核军控条约的可能性很低。
中国最近加大对台湾武力施压,甚至有哈马斯领导人宣称中国将效仿其袭击以色列的策略入侵台湾。有军事专家认为,习近平近期的清洗运动未必削弱解放军的现代化进程和战备能力,美国对中东的资源投注也给中共提供一定的方便,美国和台湾需要加强战备和军力部署。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