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官员周五(12月27日)透露,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2025年将再次访问俄罗斯。
不到一个月后就将卸任的拜登(Joe Biden)政府12月23日公布了针对中国在半导体供应链中“不公平贸易行为”的301条款调查。调查结果可能引发对中国传统芯片以及含有这些芯片的产品征收更高的关税。届时,当选总统唐纳德·特朗普(Donald Trump)将决定如何处置这项调查结果。
中国政府星期五(12月27日)再次以美国对台湾军事援助和军售为借口,宣布对七家美国军工企业和相关高管实施制裁。
两架疑为中国新型隐形战机的试飞影像星期四(12/26)接连在海内外社群媒体曝光,看似无尾的先进设计引起军事专家热议,不过中国官方尚未证实两款新型战机试飞的消息。有分析人士认为,中方在此时公布相关影像,可能意在影响美军是否应研发新一代战机的辩论。
前美国国防部官员埃布里奇·科尔比(Elbridge Colby)已被美国当选总统唐纳德·特朗普(Donald Trump)提名为国防部负责政策的副部长(Under Secretary of Defense for Policy)。此项提名引发广泛关注,因为科尔比长期以来对台湾面对中国日益严峻的武力威胁表示担忧,认为台湾在防卫问题上缺乏足够的紧迫感。一旦上任,他可能会推动要求台湾进一步提高国防预算,以应对区域安全挑战。
美国国务院发言人马修·米勒星期四(12月26日)发表书面声明,谴责香港政府悬赏通缉六名在海外的民主活动人士并取消另外七名活动人士的护照。
当全世界都在为美国当选总统唐纳德·特朗普重返白宫做准备时,台湾发现自己夹在华盛顿和北京之间--它正在努力应对美台关系前景的不确定性以及来自中国日益加大的军事压力。
日本寻求在美国当选总统唐纳德·特朗普重返白宫之前改善同中国的双边关系。但是分析人士称,北京在整个印太地区侵略性的军事活动,很难让双方缓解长期以来的紧张关系。
今年香港的政治与经济环境经历了诸多变化。3月底,与中国国家安全相关的《基本法》第23条完成立法,但经济状况未见改善,零售和餐饮业纷纷出现“结业潮”。一项最新调查显示,香港人的开心指数创下七年来新低,超过一半的受访者表现出中度至重度的抑郁症状。有资深社工分析认为,23条立法可能引发国际投资者对香港逐渐沦为中国大陆普通城市、丧失国际连接优势的忧虑。此外,反修例运动后的社会普遍弥漫着无力感,使得香港人对经济和政治前景都缺乏信心。
印度近期在东北部的暴力事件中发现缅甸制造的武器,招致各界人士批评,认为缅甸持续四年的内战加剧了印度的种族冲突。专家分析,相较中国积极与缅甸各方接触,印度关注缅甸的力道不足,而若北京对缅甸的影响力持续加大,恐对新德里构成重大安全挑战。
美国政府正在考虑禁止使用中国的普联技术公司(TP-Link)生产的在美国市场占主导地位的计算机网络路由器。美专家称,如果这个禁令得以实施,这将表明美国政府愿意以美国家庭和公司付出巨大的经济成本为代价来应对中国带来的网络安全风险。
台湾第二大在野党民众党主席柯文哲因涉嫌四年前担任台北市长期间在一个大型房地产开发项目中收取贿赂以及挪用政治捐款星期四(12月26日)被台湾检方正式起诉。检方以以“涉嫌违背职务收贿、图利、公益侵占、背信”等四项罪名,要求法院对柯文哲判处共计28年6个月刑期。
中国正式批准建造世界上最大的水电站大坝,启动在青藏高原东缘雅鲁藏布江下游的一个雄心勃勃的水电工程。该项目可能影响下游印度和孟加拉两国数百万人,引起两国的担忧。
中国政府星期四(12月26日)上调了中国2023年国内生产总值(GDP),实际规模为129.4万亿元人民币(约合17.7万亿美元),比原先初步核算数据增加了3.4万亿元。不过,中国政府并未因此而修改今年经济增长“大约5%”的目标。
台湾总统府全社会防卫韧性委员会星期四(12月26日)首次举行模拟与中国军事升级的桌上推演,邀集数十个中央部会与地方局处共同参加。另外,台湾总统宣布明年将举行“城镇韧性演习”。值此之际,台湾正面临中国日益加剧的军事威胁。
台湾国防部警告说,台湾安全将受到“严重冲击”,在此之前,在野党通过了法律,要求削减大约24.5亿美元的防务支出,而中国目前正在加大对台湾的军事威胁。
日本外务大臣岩屋毅星期三(12月25日)在北京会晤中国外长王毅时,对中国军力的扩张表达“严重关切”。
近年来,中国医改政策在医生薪酬和医院收入方面引发广泛讨论,特别是随着改革深入,多地三甲医院医生的薪资普遍下降,引发了医务人员和公众的关注与担忧。近期,广州、深圳等地的三甲医院传出医生绩效工资显著下调,北京等其他城市也出现类似现象。分析指出,经济下行与医改压力的双重夹击,让中国医疗行业面临严峻挑战。
香港政府在2024年3月完成“基本法”第23条立法,不仅为这个在香港及国际社会造成激烈争议超过二十年的题目划上句号。观察人士指出,在国安法阴影下,本来是文明社会人民应有权利的集会及表达自由,却被挤压至奄奄一息的地步。
“动乱”一直是中共拿来恐吓中国人的某种想象中的巨大灾难,也是中共对民众要求自由的呼吁与行动采取镇压举措时的唬人罪名,更是中共把超过国防费用的天文数字的钱财拿来建立维稳体制的便利理由。几十年下来,连威胁带洗脑,中国民众似乎也大都接受了中共的说辞。
中共中央军委星期一(12月23日)正式任命陈辉为陆军政委,晋升为上将。但卸任的前陆军政委秦树桐和其他三名上将却集体缺席这场晋衔仪式,引发外界广泛热议。专家分析,四人可能因贪腐问题落马,此举或揭示中共党内和军中复杂的权力斗争。
位于非洲中部的刚果(金)当局周二(12月24日)晚间宣布,日前被抓捕的14名涉嫌从事非法金矿开采活动的中国男性公民已经被释放,仍有三名中国公民被扣押。
中国“2025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于星期天(12月22日)落幕。本届考试格外引人议论的是,在一贯竞争激烈的背景下,考研人数连续第二年减少,大考首日又传出有多达60万人临时弃考。有分析人士指出,随着青年就业压力加剧,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反思攻读硕士和博士学位的实际价值,这也折射出中国高等教育正在经历一场“降级”现象。
在中国经济增长持续乏力、消费继续疲软的情况下,中国的观影票务平台猫眼周三(12月25日)的数据显示,中国圣诞平安夜的票房收入暴跌到至少13年来的最低点。
中国商务部周三(12月25日)表示,将对原产于欧盟的白兰地展开的反倾销调查延长三个月。这是持续一年多的欧中电动汽车关税大战的最新发展。
加载更多
没有媒体可用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