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之音特约评论员,人口问题学者,美国威斯康星大学麦迪逊分校高级研究员。2007年出版《大国空巢:走入歧途的中国计划生育》,探究中国人口政策对中国社会的冲击与影响。
中国的房地产是一个烫手的山芋。中国政府面临两难,如果房地产泡沫突然破灭,将导致经济减速,甚至全球金融危机。如果让房价“止跌回稳”,将导致生育率持续低迷、人口雪崩。
美国当选总统唐纳德·特朗普(Donald Trump) 11月25日表示,他将在上任第一天对来自中国的商品额外征收10%的关税,此前特朗普承诺,当选后要向中国商品征60%关税。这些高关税对中国经济将带来什么影响?
中国国家卫健委下属的中国人口与发展研究中心(人发中心)10月17日称,中国将在全国范围内进行人口与家庭发展状况的抽样调查,以了解“不想生、不敢生”的原因。
9月5日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毛宁在例行记者会上证实,中国政府调整了跨国收养政策,从8月28日开始,除“外国人来华收养三代以内旁系同辈血亲的子女和继子女”外,不再展开任何国际收养工作。这意味着国际收养的大门基本关闭。
中共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60条要点,300多项改革举措,其中之一,即提高居民可支配收入占GDP的比例,可能是一把钥匙,将打开中国政治的未知之门。
近日中共20届三中全会出台了《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简称《决定》),提出要“健全人口发展支持和服务体系” 以应对老龄化、少子化。
美国前贸易代表罗伯特·莱特希泽(Robert Lighthizer)已经提议,要大幅调整现行的自由贸易政策。无论谁当选美国总统,预计都将大幅提高货物出口与进口之比,那么美国给全球提供的顺差将缩水,最大的受害者将是最大顺差国中国,中国将面临严峻的失业危机、甚至社会动荡。
最近美国、欧盟都在指责中国的产能过剩,2022年中国的制造业增加值占全球的31%,制造业出口占全球的20%。那么中国的制造业是否能“永葆青春”?产能过剩能持续多久?
最近美国财长珍妮特·耶伦访华时反复提及,中国的“产能过剩”正影响美国工人和企业。中国“产能过剩”的根源,耶伦认为是中国政府的产业补贴。中国清华大学历史系教授秦晖认为是“低人权优势”,北大国家发展研究院教授姚洋认为是中国“过高的储蓄率”。
中国全国政协常委林毅夫在今年两会上表示,中国经济在2024到2035这12年内,每年仍有8%的增长潜力,能实现5%-6%的增长,“快则一两年,慢则两三年”,中国就能成为“高收入国家”。
台湾海峡危机现在是国际地缘政治的热点。上个月,彭博社一篇经济研究估计,台海若爆发战争,全球将付出约10万亿美元代价,高于乌克兰战争和新冠疫情造成的损失。其实台海战争的最大代价将是人口损失。
1月17日,中国国家统计局公布了2023年的人口数据,只出生902万(生育率只有1.0),远少于2016年国家卫计委所预测的1550万(生育率1.75)。历史比较,2023年中国的出生数是1762年以来的最少,当时总人口只有2亿。国际比较,2023年中国的出生数只是印度的三分之一。
最近,国际信用评级公司穆迪将中国政府信用评级展望下调至“负面”,理由之一是人口老龄化导致中期经济增长持续放缓的风险日益增加。中国财政部对此表示失望。中国官方之所以感到失望,是因为官方认定的潜在经济增长率远比穆迪的要高。
习近平此次访问美国,有望缓解紧张的美中关系。那么近年美中关系为何日趋恶化?又为何现在都有缓和关系的意向?
2023年10月27日,中国前总理李克强猝逝,其人虽已“盖棺”,但其政却难“定论”。至少在人口政策上是不及格的。
家庭是人口再生产的基本单位。婚姻是“人之终始也”、“治乱因之,兴亡系焉”,攸关文明的兴衰,因此“夫妇之道,不可以不久也,故受之以恒”。但是近日中国民政部发布了《2022年民政事业发展统计公报》却显示中国面临着严重的婚姻危机。
最近习近平签署命令,发布《军队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口与计划生育法〉办法》,凸显出中国在人口政策上的尴尬和矛盾。一方面,计划生育导致中国面临史无前例的人口危机,即便官方也不得不承认人口已经负增长,在试图鼓励生育;另一方面,为了政策的连续性和政府的脸面,至今没有废弃计划生育和计划生育法。
中国国家统计局决定暂停公布青年失业率,震惊世界,被认为是掩耳盗铃。中国放弃新冠清零政策后,原本指望青年失业率会应声而下,但事实却并非如此。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是因为独生子女政策重塑了中国的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