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链接

中国时间 1:25 2025年1月24日 星期五

易富贤:中国跨不过中等收入陷阱


资料照:北京火车站里一名携带个人财产的旅客。(2021年1月13日)
资料照:北京火车站里一名携带个人财产的旅客。(2021年1月13日)

编者按:这是易富贤为美国之音撰写的评论文章。这篇特约评论不代表美国之音的观点。转载者请注明来自美国之音或者VOA。

中国全国政协常委林毅夫在今年两会上表示,中国经济在2024到2035这12年内,每年仍有8%的增长潜力,能实现5%-6%的增长,“快则一两年,慢则两三年”,中国就能成为“高收入国家”。

林毅夫的预测违背生理和经济规律

林毅夫预测今后中国的人均GDP能达到美国的一半,因为现在的一些高收入国家在进入老龄化之后,经济仍以较高速度增长。林毅夫的老龄化标准是65 岁及以上(65+岁)的老人占总人口的7%,但是2023年中国的老人已经占15.4%了。在老人占比超过15%之后的12年间,世界上没有一个国家的年均GDP增长率超过4%,其中高收入国家作为整体只有1.8%。

人有生老病死,经济也如此。老龄化会改变人的生理、心理、行为,影响生产、消费、创新,从而降低经济活力。随着中位年龄、65+岁老人占比的提高,经济增长率直线下降。从全生命周期看,45岁、50岁是分水岭,低于此龄的人口占比与经济增长率直线正相关,高于此龄则相反。儿童具有巨大的消费力,且提振经济信心,因此儿童占比与经济增长率正相关。

人口结构和经济增长率图表 (易富贤提供 )
人口结构和经济增长率图表 (易富贤提供 )

中国2023年的65+岁老人占比、50+岁人口占比、中位年龄分别入国家(整体)2010年、2022年、2023年的水平,可见中国的人口结构与高收入国家很接近,而人均GDP只是其四分之一,是典型的未富先老。

日本、德国是发达国家中应对老龄化危机的优等生。在65+岁老人占比、50+岁人口占比、中位年龄达到中国2023年水平之后的12年间,日本的GDP年均只增长0.8%、0.6%、0.8%,德国只增长1.5%、0.8%、1.4%。

生物有多样性,更有规律性,生理规律影响经济规律。林毅夫不懂生理规律,论证中国经济有8%的增长潜力,相当于论证八十岁老人能如三十岁青年一样健步如飞,其荒谬性堪比钱学森论证亩产万斤以及蔡昉、翟振武论证全面二孩后每年将出生4700多万、4995万。中国在2024-2035年实现5%-6%的经济增长的概率,比六十岁妇女怀孕的概率还要低。

上海老人每周二在瑞典家具店Ikea的咖啡厅里聚会。(2023年12月5日)
上海老人每周二在瑞典家具店Ikea的咖啡厅里聚会。(2023年12月5日)

美国经济在1872年超过英国,但一直韬光养晦;二战时经济占全球一半,才在千呼万唤之下主导国际秩序。中国2008年经济只相当于美国31%,但林毅夫就“高瞻远瞩”地预测2030年中国经济将是美国2.5倍。李稻葵进一步预测2049年中国的经济将是美国的三倍。这些预测忽悠得决策层做出“东升西降”的战略误判,要“发扬斗争精神”以“构建国际新秩序”,导致中美关系急剧恶化。

老龄化陷阱和中等收入陷阱

1989年世界银行将1987年价格的人均6,000美元确定为高收入的门槛,相当于美国人均GDP的30%,该比例一直稳定到1997年。此后,门槛逐年提高到2022年的$13,845,但却只相当于美国人均GDP的18%了。也就说,相对于1997年之前而言,今天的高收入国家的标准下降了,离真正意义上的高收入越来越远。2002-2022年间,高收入门槛年均提高2.1%,依此趋势,2028年、2035年将分别为$15,715、$18,219。

林毅夫强调后发优势。其实在老龄化危机下,后发不是优势而是劣势。以欧盟为例,2008年15-59岁劳动力开始负增长,人口结构比美国老,人均GDP从2008年相当于美国的77%降至2022年的49%,其中西班牙、希腊从73%、66%降至39%、27%。

如果依照1997年之前的高收入标准,那么希腊已因为陷入老龄化陷阱而重陷中等收入陷阱。韩国、台湾的劳动力在2013年、2016年开始负增长,中位年龄、65+岁老人占比都分别在2010年、2022年开始超过美国。台湾的人均GDP在2010年达到美国的42%之后就停滞不前,韩国的人均GDP从2018年相当于美国的53%降至2023年的41%,今后两地可能重陷中等收入陷阱。

中国的生育率在2000年就开始低于西班牙和希腊,劳动力在2012年开始负增长,中位年龄、65+岁老人占比分别在2013年、2031年开始超过美国。从人口结构判断,中国的GDP增长率将在2028年低于3%,在2031-2035年间开始低于美国。

中国很难跨过中等收入陷阱

2023年中国的人均GDP为12,681美元。假设2028年、2035年人均GDP增长率有幸能有3%、1.5%,那么2028年、2035年的人均GDP(以2023年可比价)将分别为$15,426、$17,893,越不过高收入门槛。2031-2035年之后,与美国的经济差距再次拉大,更加跨不过高收入门槛了。

中国还面临人民币贬值压力:

第一,中国劳动力在快速减少,产业链正转移到一带一路国家,将导致中国制造业衰落,加上美国等发达国家的贸易壁垒,贸易顺差将减少。

第二,中国经济减速,地方政府陷入债务危机,利率将不断下调。

第三,纵观世界各国,低生育率将导致今后的低通胀、甚至通缩。中国除了长期低生育率外,还因为内需不足、产能过剩导致的通缩压力,使得人民币与美元的利差拉大。

也就说,由于深陷老龄化陷阱,即便以“人均GDP”为标准,中国也很难跨越中等收入陷阱。如果维持2022年高收入门槛不变,中国在“人均GDP”上会短时超过门槛,但是仍然跨越不了中等收入陷阱。因为“高收入”强调的是“收入”,越过该门槛,意味着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各方面质的改变。国际社会居民可支配收入(住户调查)占GDP的60%-70%。而根据中国2023年统计公报,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只是人均GDP的44%。

2022年高收入的门槛是人均GDP为$13,845,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8,307-$9,692,有一个庞大的、可制约政府的中产阶级。而中国即便人均GDP真达到$13,845,但由于居民可支配收入只占GDP的44%,人均居民可支配收入仅为$6,000,中产阶级仍属少数。中国要在“人均居民可支配收入”上跨过高收入国家门槛,需要人均GDP达1.9万-2.2万美元。

因此,中国要跨越中等收入陷阱,需要克服两大难点:将居民可支配收入提高到占GDP的60%-70%的正常水平;跨越老龄化陷阱。而要实现这两点,需要对政治、经济、社会进行“范式革命”,难度和阻力比1978年的经济改革大得多。

  • 16x9 Image

    易富贤

    美国之音特约评论员,人口问题学者,美国威斯康星大学麦迪逊分校高级研究员。2007年出版《大国空巢:走入歧途的中国计划生育》,探究中国人口政策对中国社会的冲击与影响。

评论区

美国之音中文节目预告

  • 7/23【时事大家谈】拜登退选中国网民热议 “把他赶下台”影射习近平?拜登退选牵动美外交政策 下届总统恐对中更强硬?嘉宾:美国“信息与战略研究所”经济学者李恒青; 美国《当代中国评论》国际季刊主编荣伟;主持人:樊冬宁

XS
SM
MD
L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