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的太阳花学运于3月18日屆满十周年,多个公民团体在台北的立法院前举办晚会,重申三大诉求:“拒绝中国政经胁迫”、“反对重启(两岸)服贸、货贸”和“政党公民政纲对话”。现场有上百名民众参与,其中不乏当年的声援者及更年轻的世代。他们告诉美国之音,台湾在政经层面都应与中国保持距离,以保有主体性。
中国新能源汽车在产能过剩、供大于求后开启“低价割喉战”。虽然有官员在全国“两会”释放消息,说官方正研拟刺激消费政策,以纾解产业困局,但连日来,继高合汽车停产后,另一家哪咤汽车3月6日也传出南宁厂停工。
3月18日是2014年台湾学运人士为了阻止中国和台湾服务贸易协议生效而发起抗争,占领台北立法院的“太阳花学运”满10周年的日子。多位当年参与这场“公民不服从运动”的人士告诉美国之音,那次抗争扭转了当初两岸政府积极推进经济融合的路线。10年来,中国政治、经济情势的恶化,更证明台湾人当初做出了正确抉择。
中国全国人大代表周金波在两会上提交《建立普惠式基础养老金制度的建议》,呼吁对年满65岁且无养老金的人群发放基础养老金后,随即引发中国网民的热议和两极反应,虽然此提案尚未被立案,但学者质疑,普发养老金政策若落地,恐引发中国世代和城乡间的冲突,也让部分人失去工作的诱因。
全球手机巨头正竞相布局AI领域,生成式AI从云端“落地”到移动设备,被认为是2024年手机行业变革的关键。未来消费者不需要坐在电脑前、也不需要将数据通过网络传输到云端后续处理,手机就能享受生成式AI的便利。
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长应勇和中国最高人民法院院长张军3月8日于“两会”发表工作报告,分别提出数据来佐证两院2023年的工作绩效。其中,应勇指出,最高检以国安为由去年共抓捕或起诉超过240万人。对此,观察人士说,北京加大力度维稳和社会监控,若含陷入“指定居所监视居住”的被害人,也就是所谓秘密监狱黑数,恐难以计数。他们说,两人的部分报告正好暴露出中国压迫人权和法治环境越来越恶化的趋势。
中共总书记习近平6日出席“两会”中政协的民革、科技、环境资源界别委员联组会,在谈话中提及两岸论述,强调要团结一切爱国力量,共同推进中国“和平统一进程”。这是习近平继2019年3月在福建代表团发表涉台言论后,再度在“下团组”对台喊话,也是台湾总统大选后,习近平首度针对涉台议题发表谈话。学者指出,具有“一锤定音”的象征意义。
中国经济放缓之际,国货顺势崛起,成为中国最新的消费趋势。产业分析人士表示,年轻消费者对国货的接受度提高,而国产业者也因中国“消费降级”趋势而受惠,多借直播电商的东风来打响品牌。他们说,中国消费者的民族认同感经催化后,00后的消费群体尤其愿意为中国的文化情结埋单,“说好中国故事”成了国货风潮的加速器。
英国伦敦的“欢乐春节”庆典被中国媒体称为“亚洲外规模最大的春节庆典”,受到高度关注,许多中国官媒报道英国国王和首相发来贺信,表达对“中国春节”祝福。
中国“反向消费”的消费降级现象近来成为显学:中国民众炫耀自己花最少的钱买最值商品,购物时也重视商品的功能性而非品牌,且“平价替代品”和国货一跃成主流。对此,专家表示,中国年轻人时兴“别人说好,但我用不着”的个性化主张,消费观相对理性,但这种消费降级的模式恐成为中国刺激内需经济的绊脚石。
大红灯笼高挂、“中国结”沿街缀饰,龙年新春布置在街上最显眼的位置,喜庆的热闹氛围洋溢在北京街头。余小姐不必加入春运人潮赶回老家,在北京迎接娘家和婆家长辈一起欢度新年。比起去年,她忍不住惊叹,今年年味浓,人们特别在意春节过得好不好、够不够红火。像是北京政府全面开放烟花炮竹,在民俗文化观念里,大家都说放炮驱邪,反映出来大家想过好年的状态。
近半年来,中国为了吸引外籍游客,共提供11个亚洲及欧洲国家免签证入境的优惠措施,以促入境观光财,拉抬国内消费。但旅游分析人士说,国际观光客基于航班数、旅游便利性和入境中国意愿偏低的三大劣势,不会因免签利多就提高赴中国旅游的意愿,因此,此利多政策的成效恐有限。
香港政府1月30日公布《基本法》第23条立法公众咨询文件新增“境外干预罪”,旨在切断香港与台湾政治组织的联系。在台港人直言,自香港“沦陷”后,自由跟专制的“柏林围墙”从深圳挪移到台湾海峡,台湾处于与中共对抗前沿的特殊地位,现在要把香港关进中国的大笼子里,必须消灭来自台湾的曙光。
近日,《中国人民政协报》引述消息人士称,中国拟对台扩大取消《海峡两岸经济合作架构协议(ECFA)》早收清单的关税减让,台湾包括农渔、机械、汽车零组件和纺织等34种零关税产品,恐受下一波冲击。对此,学者警告,中共一再“以商逼政”,虽威吓效果不佳,但若频下猛药,恐升级为两岸贸易战。
台湾总统选举后,来自美、英、日等国的香港人在台北办起“围炉”,希望借由台湾观选累积政治能量,重新凝聚海外港人社群。民进党赢得选举虽是海外港人“满意”的结果,但同时在台港人仍充满焦虑。
台湾民主实验室1月19日发布,台湾总统大选期间受“境外资讯操作影响”的分析报告,初步调查结果显示,来自中国的网络操弄者通过大量假帐号或境外匿名粉专来放大台湾内部纷争方式,以企图影响选情,虽然最后的介选结果并未成功。该实验室的研究人员指出,这些境外资讯操弄单位除了协同在台的代理人将虚假讯息在地化外,也应用生成式人工智能(AI)技术,以极低的成本大量制造真假难辩的假讯息。他们警告,中国未来对台的资讯操作将更多样化,且境内外协同操作,恐更难反制。
刚刚在台北病逝的台湾民进党前主席施明德给台湾留下的最大政治遗产是“中华民国模式的台湾独立”。在台湾民主化历程中,施明德是重要领袖人物之一。从早期对抗蒋家党国威权,担任民进党主席期间提出“台湾是主权独立国家”,到2006年发动百万“红衫军”要求民进党籍前总统陈水扁下台,一生中因参与民主运动身陷囹圄超过25年,被外界喻为“台湾曼德拉”。
台湾总统大选在1月13日落下帷幕,民进党总统候选人赖清德跟搭档萧美琴以558万票宣布胜选,但在同时举行的立委选举中,民进党确定无法单独过半,这也是继2000年至2008年前总统陈水扁任期之后,民进党当局再次面临“朝小野大”的局面。
台湾民众党正副总统候选人柯文哲、吴欣盈在大选前夕举办国际记者会,柯文哲强调美国是最重要的盟邦,不论谁当总统都不影响台美关系,而他当选后会延续蔡英文的台美外交路线。他還說,虽然这次竞选总统的三位候选人对中国持不同态度,但台湾国家安全不受太大影响。
台湾总统大选有一群来自香港的“非正统”首投族,其中部分是历经香港抗争运动后定居台湾的新住民,首度获得投票权。走过香港剧变,他们感叹台湾是华人世界最后一个能和中共抗衡的国家,也呼吁台湾人把握能自由投票的选择权。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