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极快速时尚(Ultra-Fast Fashion)”品牌希音(Shein)和电商平台Temu(北美版拼多多),以低价策略席卷欧美市场,却接连传出环保、规避关税、剥削劳工和侵害著作权等争议,成为继TikTok之后,同样令各国警惕的中国品牌。有分析认为,欧美对中国的“去风险化”已经从产业链外移,延伸到加大力度限制电商,甚至为此祭出新法规。
中国人大委员长赵乐际28日在博鳌论坛发表演讲指出,中国要落实全球安全倡议,反对强权政治、霸权行径,亚洲国家应反对贸易保护主义和筑墙设垒、脱钩断链。学者分析中国深知全球化贸易对中国经济的益处,值此经济困顿之际,只能不断紧抓全球化的绳索。但世界各国正寻找其他生产基地并转移供应链,走向“短链革命”,减少对中国的依赖。
欧洲议会对中关系代表团团长包瑞翰(Reinhard Bütikofer)正率领泛欧绿党访问团在台湾进行4天的访问,他3月27日在台北召开记者会时表示,将促进台欧双边在民间、政党和国会层面的三大交流。他还说,俄乌开战后,欧盟一改不向战区提供军火的政策,德国现已是向乌克兰输出武器的第二大国,未来他将进一步了解台湾“不对称作战”的防卫需求。
美国总统拜登3月23日签署《2024会计年度综合拨款法》,确定对台湾提供军事融资,包含至少3亿美元的无偿军援。台湾军事专家表示,这象征美国对台湾等盟国的安全承诺,也间接警告北京勿在台海冒进。
台湾电影《周处除三害》在中国热映,最新累计票房已冲至全中国第二名,也创下中国票房历史上台湾电影第二高的佳绩。影评人士说,中国观众对这部暴力犯罪影片的支持可能反映了中国人普遍的集体社会焦虑。不少网民也直言,中国社会一连串的动荡与压抑情绪的积累造就了《周处除三害》的爆红现象。
中国维权人士季孝龙因不满上海封城公开发声,并致信时任上海市委书记、现任总理李强呼吁“向主要官员问责”遭抓捕。季孝龙不服一审被以寻衅滋事罪判刑4年6个月上诉,3月21日于上海浦东法院二审开庭。季孝龙亲属直言目前的形势,短期内不会有好的期望。
台湾的太阳花学运于3月18日屆满十周年,多个公民团体在台北的立法院前举办晚会,重申三大诉求:“拒绝中国政经胁迫”、“反对重启(两岸)服贸、货贸”和“政党公民政纲对话”。现场有上百名民众参与,其中不乏当年的声援者及更年轻的世代。他们告诉美国之音,台湾在政经层面都应与中国保持距离,以保有主体性。
中国新能源汽车在产能过剩、供大于求后开启“低价割喉战”。虽然有官员在全国“两会”释放消息,说官方正研拟刺激消费政策,以纾解产业困局,但连日来,继高合汽车停产后,另一家哪咤汽车3月6日也传出南宁厂停工。
3月18日是2014年台湾学运人士为了阻止中国和台湾服务贸易协议生效而发起抗争,占领台北立法院的“太阳花学运”满10周年的日子。多位当年参与这场“公民不服从运动”的人士告诉美国之音,那次抗争扭转了当初两岸政府积极推进经济融合的路线。10年来,中国政治、经济情势的恶化,更证明台湾人当初做出了正确抉择。
中国全国人大代表周金波在两会上提交《建立普惠式基础养老金制度的建议》,呼吁对年满65岁且无养老金的人群发放基础养老金后,随即引发中国网民的热议和两极反应,虽然此提案尚未被立案,但学者质疑,普发养老金政策若落地,恐引发中国世代和城乡间的冲突,也让部分人失去工作的诱因。
全球手机巨头正竞相布局AI领域,生成式AI从云端“落地”到移动设备,被认为是2024年手机行业变革的关键。未来消费者不需要坐在电脑前、也不需要将数据通过网络传输到云端后续处理,手机就能享受生成式AI的便利。
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长应勇和中国最高人民法院院长张军3月8日于“两会”发表工作报告,分别提出数据来佐证两院2023年的工作绩效。其中,应勇指出,最高检以国安为由去年共抓捕或起诉超过240万人。对此,观察人士说,北京加大力度维稳和社会监控,若含陷入“指定居所监视居住”的被害人,也就是所谓秘密监狱黑数,恐难以计数。他们说,两人的部分报告正好暴露出中国压迫人权和法治环境越来越恶化的趋势。
中共总书记习近平6日出席“两会”中政协的民革、科技、环境资源界别委员联组会,在谈话中提及两岸论述,强调要团结一切爱国力量,共同推进中国“和平统一进程”。这是习近平继2019年3月在福建代表团发表涉台言论后,再度在“下团组”对台喊话,也是台湾总统大选后,习近平首度针对涉台议题发表谈话。学者指出,具有“一锤定音”的象征意义。
中国经济放缓之际,国货顺势崛起,成为中国最新的消费趋势。产业分析人士表示,年轻消费者对国货的接受度提高,而国产业者也因中国“消费降级”趋势而受惠,多借直播电商的东风来打响品牌。他们说,中国消费者的民族认同感经催化后,00后的消费群体尤其愿意为中国的文化情结埋单,“说好中国故事”成了国货风潮的加速器。
英国伦敦的“欢乐春节”庆典被中国媒体称为“亚洲外规模最大的春节庆典”,受到高度关注,许多中国官媒报道英国国王和首相发来贺信,表达对“中国春节”祝福。
中国“反向消费”的消费降级现象近来成为显学:中国民众炫耀自己花最少的钱买最值商品,购物时也重视商品的功能性而非品牌,且“平价替代品”和国货一跃成主流。对此,专家表示,中国年轻人时兴“别人说好,但我用不着”的个性化主张,消费观相对理性,但这种消费降级的模式恐成为中国刺激内需经济的绊脚石。
大红灯笼高挂、“中国结”沿街缀饰,龙年新春布置在街上最显眼的位置,喜庆的热闹氛围洋溢在北京街头。余小姐不必加入春运人潮赶回老家,在北京迎接娘家和婆家长辈一起欢度新年。比起去年,她忍不住惊叹,今年年味浓,人们特别在意春节过得好不好、够不够红火。像是北京政府全面开放烟花炮竹,在民俗文化观念里,大家都说放炮驱邪,反映出来大家想过好年的状态。
近半年来,中国为了吸引外籍游客,共提供11个亚洲及欧洲国家免签证入境的优惠措施,以促入境观光财,拉抬国内消费。但旅游分析人士说,国际观光客基于航班数、旅游便利性和入境中国意愿偏低的三大劣势,不会因免签利多就提高赴中国旅游的意愿,因此,此利多政策的成效恐有限。
香港政府1月30日公布《基本法》第23条立法公众咨询文件新增“境外干预罪”,旨在切断香港与台湾政治组织的联系。在台港人直言,自香港“沦陷”后,自由跟专制的“柏林围墙”从深圳挪移到台湾海峡,台湾处于与中共对抗前沿的特殊地位,现在要把香港关进中国的大笼子里,必须消灭来自台湾的曙光。
近日,《中国人民政协报》引述消息人士称,中国拟对台扩大取消《海峡两岸经济合作架构协议(ECFA)》早收清单的关税减让,台湾包括农渔、机械、汽车零组件和纺织等34种零关税产品,恐受下一波冲击。对此,学者警告,中共一再“以商逼政”,虽威吓效果不佳,但若频下猛药,恐升级为两岸贸易战。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