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总统选举后,来自美、英、日等国的香港人在台北办起“围炉”,希望借由台湾观选累积政治能量,重新凝聚海外港人社群。民进党赢得选举虽是海外港人“满意”的结果,但同时在台港人仍充满焦虑。
台湾民主实验室1月19日发布,台湾总统大选期间受“境外资讯操作影响”的分析报告,初步调查结果显示,来自中国的网络操弄者通过大量假帐号或境外匿名粉专来放大台湾内部纷争方式,以企图影响选情,虽然最后的介选结果并未成功。该实验室的研究人员指出,这些境外资讯操弄单位除了协同在台的代理人将虚假讯息在地化外,也应用生成式人工智能(AI)技术,以极低的成本大量制造真假难辩的假讯息。他们警告,中国未来对台的资讯操作将更多样化,且境内外协同操作,恐更难反制。
刚刚在台北病逝的台湾民进党前主席施明德给台湾留下的最大政治遗产是“中华民国模式的台湾独立”。在台湾民主化历程中,施明德是重要领袖人物之一。从早期对抗蒋家党国威权,担任民进党主席期间提出“台湾是主权独立国家”,到2006年发动百万“红衫军”要求民进党籍前总统陈水扁下台,一生中因参与民主运动身陷囹圄超过25年,被外界喻为“台湾曼德拉”。
台湾总统大选在1月13日落下帷幕,民进党总统候选人赖清德跟搭档萧美琴以558万票宣布胜选,但在同时举行的立委选举中,民进党确定无法单独过半,这也是继2000年至2008年前总统陈水扁任期之后,民进党当局再次面临“朝小野大”的局面。
台湾民众党正副总统候选人柯文哲、吴欣盈在大选前夕举办国际记者会,柯文哲强调美国是最重要的盟邦,不论谁当总统都不影响台美关系,而他当选后会延续蔡英文的台美外交路线。他還說,虽然这次竞选总统的三位候选人对中国持不同态度,但台湾国家安全不受太大影响。
台湾总统大选有一群来自香港的“非正统”首投族,其中部分是历经香港抗争运动后定居台湾的新住民,首度获得投票权。走过香港剧变,他们感叹台湾是华人世界最后一个能和中共抗衡的国家,也呼吁台湾人把握能自由投票的选择权。
台湾总统大选,选情紧绷之际,总数逾102万刚满20岁的年轻“首投族”成为不可忽视的力量。美国之音采访到6位住在不同城市、不同学经历的首投族青年,发现他们都关切难以摆脱的低薪穷忙以及两岸关系恶化,6人无一例外都表示自己较为支持蓝绿之外的“第三势力”。
台北一名高中老师因不满国文课程删掉了多篇古文,近日痛斥民进党政府主导的课纲“去中国化”,在台湾政坛和师生圈引发正反两极评价,但受到中国国台办和官媒的高声附和。分析人士表示,这起古文争议看似引爆文言文和白话文的对立,但背后真正反映的是台湾早已破除大中国时代的旧思维,并從教育中实践现代民主化和台湾认同的追求。
部分在台港青和台湾志工成立“台港同行(Hong Kong Walk With Taiwan)”团队,将自12月27日起环台8天,并于六个主要城市进行宣讲,分享香港青年从投身民主抗争到流亡台湾的亲身经验。他们呼吁台湾选民,勿忘香港血的教训,并在即将到来的大选和未来的政治决策中,不要轻信中国的谎言和承诺。
《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二十八次缔约方大会(COP28)12月13日落幕,一度难产的化石燃料协议最终通过,创下全球朝摆脱此污染源的历史里程碑。不过,盘点各排污大国的气候承诺,中国虽表态支持减排,但却拒签三大协议,其中包括甲烷近零、全球再生能源三倍增和核能倍增宣言。分析人士说,中国靠燃煤发电,减排成本高,再加上疫后经济疲软和能源供给压力大等因素应是拒绝给出实质承诺的背后原因。但北京能源专家反驳称,中国有自己的减排节奏,说到就会做到。
虽然中国和台湾之间已陆续解除边境管控,但冻结多年的旅游市场仍卡在政治的不确定性之中踯躅不前,而这样的僵局也成为这次台湾总统大选蓝绿阵营的攻防焦點。不少台湾观光业者坦言,国民党若重新执政,中国可望解除团客禁令,重启两岸旅游热。不过,也有业者说,民进党主政下,台湾降低对陆客的依赖,反而打开国际市场,迎来更高端的全球旅客。他们说,台湾不轻言放弃陆客,但也不须把鸡蛋放在同一个篮子里。
2023中国影响力(China in the World)峰会12月5日于台北登场,并公布最新的中国影响力指数报告。该报告显示,台湾媒体和社会受中国影响的程度居全球之冠。对此,民防专家表示,台湾媒体、宗教团体、文化机构、甚至外交人员,已是中国进行统战渗透的渠道。
随着台湾2024总统大选逼近,中国陆续推出惠台政策,受到台商普遍的欢迎,也被视为间接为亲中的国民党籍(蓝)候选人助选。不过,台商深知,中国为了以商逼政,在民进党(绿)主政八年内,也常祭出经贸反制措施,贸易武器化的结果让台商首当其冲成为两岸“不对称贸易战”下的受害者。
台湾两大在野政党共推总统候选人的“蓝白合”正式宣告破局。民众党(白)总统参选人柯文哲11月24日率副手吴欣盈(“柯吴配”)完成登记参选后,国民党(蓝)参选人侯友宜也连袂副手赵少康(“候赵配”) 完成登记,加上民进党的赖清德和萧美琴(“赖萧配”)搭档,目前共有三组人马角逐2024年的总统选战,至于以无党籍身分参选的郭台铭最终宣布弃选。
首届亚洲防诈高峰会11月20-21日于台北召开,大会公布的调查报告显示,超过五成的亚洲受访者表示,每周至少收到一次诈骗讯息,显示亚太地区的诈骗风险快速升温。
中国自2021年起,禁止台湾逾2000种农、渔产品及食品进口,通过贸易禁令掐住台湾农民的生计。台湾即将在2024年1月迎来总统选举,“农产政治学”成为总统参选人的角力场,各政党陆续提出农业政见,不论是规划开拓海外新市场还是主张恢复原有中国通路,农民都没有乐观的本钱。
第三届捷克台湾论坛于11月10日在台北举行,除了聚焦捷克和台湾对乌克兰的共同支持外,也针对台欧在地缘政治格局变化中的合作模式进行探讨。时逢台湾外交部长吴钊燮正在访问波罗的海三国,专家看好台湾与中东欧关系的深化。乌克兰代表则特别呼吁台湾,要从乌克兰经验中学习,强化公民防卫意识,为战争做好准备。
2023世界互联网大会乌镇峰会于11月8日至10日在浙江乌镇举办,本届会议不仅以时下最受瞩目的人工智能(AI)为主题,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更在开幕致词中宣示中国要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但有分析人士认为,习近平其实要透过这场峰会,对美宣示中国版的“网络主权”。
中国明年起将实施《爱国主义教育法》,强化“港、澳、台湾同胞和海外侨胞等群体”的爱国精神,且执法范围由教育体系,扩及文艺界、企业界、观光景点和网络及媒体等各层面,引发台湾等各地海外人士的反弹。一位已移民英国的华侨直言,讲好中国故事失败的最大原因,是中共的思维和教育观落后西方主流价值长达百年。
台湾成立专案小组,研析以哈战事,为台海战事预做防御准备。除了军事面,台湾资安圈示警,以哈战争近期已从现实战场延伸至网络,包括以色列政府网站频遭网攻、虚假消息的舆论战及全球黑客组织各自站队,扩大战局,甚至假冒以色列空袭警报手机应用程序(App),窃取用户个资等。他们说,现代战争大量使用信息战,台湾资通系统遭网攻的频率已是全球之最,随着中国威胁加剧和网攻工具的升级,台湾应借镜以哈网络战,全民建立“零信任”的资安防御观念。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