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链接

中国时间 20:00 2025年1月20日 星期一

台湾电影《周处除三害》中国爆红 折射中国人猎奇心态与压抑情绪


洪昰颢以电影《周处除三害》获得金马奖第60届最佳动作设计奖。(2023年11月25日)
洪昰颢以电影《周处除三害》获得金马奖第60届最佳动作设计奖。(2023年11月25日)

台湾电影《周处除三害》在中国热映,最新累计票房已冲至全中国第二名,也创下中国票房历史上台湾电影第二高的佳绩。影评人士说,中国观众对这部暴力犯罪影片的支持可能反映了中国人普遍的集体社会焦虑。不少网民也直言,中国社会一连串的动荡与压抑情绪的积累造就了《周处除三害》的爆红现象。

由香港导演黄精甫执导的《周处除三害》是一部仅耗费新台币6000万元(约190万美金) 制作的小成本影片,自3月初开始于中国上映后,好评不断,广被内地的影评圈盛赞为“现象级”的电影。该片虽和中国的“主旋律”电影沾不上边,但票房表现亮眼。据中国电影数据信息网的统计,截至3月24日,已排行第二高,创下6.04亿人民币(约8400万美金)的累计票房佳绩。

《周处除三害》剧情十足暴戾血腥

《周处除三害》剧情描述一名在台湾排行第三恶的通缉犯陈桂林(阮经天饰),为了在历史留名,先后铲除了通缉榜排行前两名的“香港仔”和“牛头”,其中“牛头”还摇身一变成为假灵修、真敛财团体的首领,也是靠着陈桂林的追踪和揭露,才杀光所有参与敛财的密教成员,而陈桂林最后也自首,入监领受死刑,成为一举为民除三害的“现代周处”。该片长度两小时14分钟,拳脚相向、枪杀殴打情节贯穿全片,被贴上大尺度、暴力血腥之作。

为什么这么一部暴戾十足的黑色电影可以通过中国官方的电影审核,又能得到中国观众的青睐?

中国网民透过微博给出各式理由,包括有网民说:“它反应了湾湾(台湾)群众在黑帮和邪教下水深火热的生活,所以(中国)审核放了一马”,也给台湾“立一个反面教材”;有人留言称这部片是“以暴制暴的爽片”,似乎也反应了中国在缺乏独立司法审判制度下,民众对私刑正义的渴望;还有人说,看完片尾集体枪杀那一幕,“颇有一种大扫除的爽感,让我以往积攒下来的怨气一扫而空。”

对于《周处除三害》映照出的中国人心,因议题敏感不愿透露全名的在北京的自媒体博主苏小姐说,这部电影用小人物以暴制暴、反抗社会的故事,直白地击中观众内心的希望,因此,票房开出红盘,背后反映的可能是中国社会普遍的集体焦虑。

常在电影社群交流观影心得的苏小姐表示,中国民众普遍对司法审判程序不满,例如,河北邯郸近日发生初中生杀害同学并埋尸的骇人命案,但加害者因未成年不仅不能判死刑,还可能获得减刑,这让很多人无法释怀,更期待有人可以出面伸张正义。

另外,她说,暴力片也缓解了中国人3年疫情封控所积累的压抑情绪,让整个社会长期的躁动得以释放。

苏小姐告诉美国之音:“你哪儿都不能去,文化又严管,经济也频频下滑,大家的神经状态其实特别紧绷,你但凡有点什么暴力宣泄的出口,大家都会把它无限放大。”

在深圳从事文化传播业的韩小姐也是电影爱好者,因议题敏感不愿透露姓名的她则分析,电影中所有涉及“枪”的情节都代表审判,最终在男主角被处决后完成闭环,并投射到真实社会。

矢板明夫说三道四:台湾电影“周处除三害”在中国为什么这么火?
请稍等

没有媒体可用资源

0:00 0:06:39 0:00

《周处除三害》引出中国的全民猎奇心理?

她认为,《周处除三害》在中国之所以票房亮眼乃是因为“全民的猎奇心理”,包括该片已入围多项奖项。

韩小姐告诉美国之音:“民众会好奇说,小众剧情片居然能过审?或者是暴力情节怎么能让广电总局过审?加上中国对境外产制的电影上映有总数规定且限制很多,所以大家就是且看且珍惜。”

英国广播公司BBC3月12日报道,北京影评人弦子认为,中国观众“苦审查制度久已”,因此,《周处除三害》一片体现了中国观众对暴力与娱乐性电影的渴望。

苏小姐指出,中国电影审查政策一向严禁暴力、色情镜头,且必须符合“我方获胜”或“反派是他者”的剧情设定,但近期影视作品的审查限制略见宽松,《周处除三害》占了“松绑”时机点的优势,虽然中国上映版较港台版仍有部分删减。

《周处除三害》有政治隐喻?

《周处除三害》的政治隐喻也备受关注。

微信独立时评公众号“凯老师好”3月9日发表这部影片的十大政治隐喻,包括男主角的粉红小猪手表暗指小粉红及港台同胞“心向祖国”的心愿、警方与黑帮等电影角色则分别暗指国民党、民进党势力,和其他台湾政治人物,引发热议。

但苏小姐不认同,她说,这是对电影的过度解读,而台湾电影常被赋予政治隐喻也是其“原罪”,或与中国民众常提及的政治正确有关,包括“习大大一定要拿下台湾”等论述。因此,多数中国影评为了符合政治主旋律,常强行将电影剧情与政治挂钩,但其实没必要。

港媒《香港01》3月20日分析,两岸交恶下,部分中国舆论出现“逢台必仇”的现象,因此不少中国网络影评也拿《周处除三害》的邪教情节来暗讽“民进党洗脑台湾选民”的不实想像。此外,该报道称,片中呈现出台湾黑帮横行、邪教林立、治理失败的丛林社会,也让部分中国观众有了“围观旧社会”的优越感。

《环球时报》前总编胡锡进用《周处除三害》来做为指控资本体制的黑材料,他在微博发文称:“邪教猖獗,黑社会也多,是全球资本主义体制的通病”,因此中国民众观影后能提升对中国社会安全的感悟。

苏小姐也说,此片情节有助于中国推行大内宣“主旋律”,亦即,外面的社会个个水深火热,只有中国一片歌舞升平。

不过,韩小姐认为,一般观众根本不会联想到这些政治性的弦外之音,但她个人对电影采用的象征手法倒是很有感,例如,枪象征权力和审判、小猪手表、鸽和蛇纹身则分别象征贪、嗔、痴等、而邪教信徒则隐喻屈服于强权的老百姓。

社群二次热议成《周处除三害》的行销利器

对于《周处除三害》,在北台湾新竹的阳明交通大学传播与科技学系教授魏玓分析,基于一般民众对事件的认知相对封闭,中国社群引发的内部冲击就相对大,因此中国观众不仅看电影,也追着围绕这部电影的所有解读,这种通过社群二次创作衍生的话题,大概是这部电影票房红得不成比例的主因。

魏玓告诉美国之音:“各种影视产品的行销非常仰赖社群话题,如果你延伸出各种说法或是次文本,就是所谓二创或者是各种迷因等等,都会对(电影)讨论度或者是去观赏的动机有很正面的帮助。”

魏玓直言,《周处除三害》并不带有政治意涵,也无法反映中国社会的现状,但中国观众却乐于阐述这部电影带给他们的意义。在电影故事内容简单、文本解释空间又大的前提下,中国观众的分析像是“凑答案”、“赶热闹式”的讨论充满了一厢情愿的“后见之明”,怎么说都有道理。

《周处除三害》“一战封神”言过其实

《周处除三害》虽在中国开出票房红盘,但去年10月在台湾上映时,虽挟着入围金马奖最佳导演、最佳男主角等奖项的加持,票房却叫好不叫座,收在新台币4700万元,就连香港市场的反应也十分冷淡。

但苏小姐说,《周处除三害》在中国“一战封神”并非质量取胜,而是中国同档期电影制作粗糙,竞争作品“太弱”才因此突出。

她批评《周处除三害》的故事参与感低,且黑帮暴力的情节也并不突出。

魏玓也说,《周处除三害》缺乏娱乐性“爽片”的基本要素,剧本也不够精彩,全片精华集中在前半部的动作打斗场面。

他说,这部片中的亡命之徒要铲奸除恶的故事设定有创意,可惜角色设定太单一,对其性格描绘的逻辑也充满矛盾。再加上剧情合理性不足,男主角每次“大开杀戒”的动机和理由偏薄弱,可能是在台湾和香港未受欢迎的原因。

评论区

VOA卫视最新视频

时事大家谈:中国政治体制改革为何走了回头路?
请稍等

没有媒体可用资源

0:00 0:17:38 0:00

美国之音中文节目预告

  • 7/23【时事大家谈】拜登退选中国网民热议 “把他赶下台”影射习近平?拜登退选牵动美外交政策 下届总统恐对中更强硬?嘉宾:美国“信息与战略研究所”经济学者李恒青; 美国《当代中国评论》国际季刊主编荣伟;主持人:樊冬宁

XS
SM
MD
L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