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正在印度访问,希望提升与印度新总理莫迪的私人关系以及两国关系。不过,中国不是唯一一个对印度示好的国家。自莫迪5月份上台后,日本和美国也在积极加强与莫迪的关系。九月初,莫迪结束对日本的访问,九月底,他还将开始对美国的访问。 中、美、日为什么同时示好印度? 而印度在这其中又将如何平衡? 我们请来美国之音记者斯洋为我们介绍相关的情况。
日本前首相森喜朗带着首相安倍晋三的亲笔信访问俄罗斯,力促俄罗斯总统普京按原计划秋天访问日本。但是,尽管安倍一心想与普京修好,日俄关系似乎在不可逆转地转冷。另外,有日本专家指出,克里米亚危机后,俄罗斯将战略重点转向亚洲,由于中、俄的潜在竞争关系,日本也许可以借此促进与俄罗斯的关系。
在与中国新疆有关的暴力事件升级之际, 中国一家影视公司正准备推出一部动画片《天香公主》来宣扬维吾尔和汉族两大民族的融合。但是分析人士认为,“天香公主”以维族人心目中的英雄“香妃”为原型,但是由于香妃“嫁给”清朝皇帝的故事有争议,并不能缓解维汉两族的矛盾,甚至还会适得其反。
中国海军星期三在甲午海战(第一次中日战争)发生的海域举行甲午战争120周年海上祭奠仪式,缅怀甲午战争中逝去的北洋水师将士。……但是,分析人士指出,如果中日之间再次爆发战争,中国却不一定能获胜。
具有官方背景的中国新媒体的代表澎湃新闻网(The Paper)近日受到中共高层的严厉批评,被认为“不守底线”, 这距离它的诞生日还不到几个星期。与此同时,中国网民揭露澎湃新闻筛选信息,“大搞和谐”,违反职业操守。遭到中共高层和民间共同声讨的“澎湃”还能持续多久?
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正在蒙古国访问,他是11年来第一次访问蒙古的中国国家元首,蒙古也是他2013年上任以来第二次单独走访的国家。中国对蒙古加大外交力度再次引发外界对这个内陆国家及其在美、中、俄、日四个大国的地缘政治中所扮演的角色的关注。
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将于8月21日至22日访问蒙古,这将是习近平2013年就任国家主席以来首次对蒙古进行国事访问,也是中国国家元首11年来首次出访蒙古。有关专家说,习近平此行是中国拓展周边外交努力的一部分。习近平的访问不仅有助于提升两国的经贸联系,在南面和东面与周边国家陷入麻烦的时候,中国加强与北方近邻的联系,也有地缘战略上的考量。
奥巴马总统日前在接受《纽约时报》专访时,在谈到伊拉克问题时, 他说,中国“搭便车”,并声称30年来中国一直在“搭便车”。这可能是美国总统首次公开指责中国在国际事务中“搭便车”。奥巴马的言论立刻遭到中国官方媒体的强烈指责。美国专家说,奥巴马的说法的确有些欠妥当,但是,从美国的角度来说,奥巴马的说法有一定的道理,因为中国确实从美国领导的体系中获益不少。
美国和澳大利亚高层官员星期二签署有关扩大美国驻澳大利亚北部地区海空军事力量的协议。两国官员都表示, 协议并非针对中国。
中国解放军 “东风41”(DF-41)公路机动型洲际弹道导弹的曝光,加上“东风31甲(DF-31A)”以及“东风5(Df-5)”的再次试射,中国的核武发展以及核武能力再次引发世界关注。不过,军事观察人士说......
美国国务院星期四针对中国打算在南中国海有争议的岛礁上修建灯塔重申立场。鉴于中国这一动作正值东盟地区论坛(ARF)举行前夕,分析人士指出,中国修建灯塔的计划不仅让中国陷入守势,更为美国介入亚洲事务提供了更多的理由。
在日本与中国为岛屿争端紧张未见缓解的情形下,日本媒体这个星期有关前首相福田康夫秘会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寻求日中领导人举行峰会的报道引起关注。分析人士认为,目前两国关系形势严峻,双方终须寻求途径解决僵局。
美国和日本都在积极加强与印度的关系。中国被认为是促成美、日、印三国加强关系的一个重要因素。不过,有些美国专家指出, 虽然美、日、印在发展伙伴关系,然而三者各有算盘,对待中国的态度也各不相同。
120年前的8月1日,中日甲午战争正式打响。甲午战争标志着中国“百年国耻”的开始。而目前中日的紧张关系也令不少人担心两国有可能再次爆发战争。那么,到底是什么原因造成了中日现在的困局?中日之间再次爆发战争的可能性有多大?有分析人士指出, 中日在东中国海的岛屿之争只是表象,更深层的原因是目前中日国力同时强大,双方都想当亚洲的舵主。同时,两国领导人的民族主义使命感在某种程度上导致了中日紧张关系的加剧
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上台一年多来,通过反腐败运动和其他手段逐步巩固了自己的权力,他现在甚至被称为中国政治局的“新皇帝”。很多人注意到习近平大权独揽,但是较少提到的是习近平的反腐以及他对权力的巩固正让他面临党内越来越强烈的不满,中共高层的分裂也越来越明朗。在即将举行的一年一度的中共高层北戴河会议上,习近平不得不直面这个问题:反腐还要搞多久?
一名前中共官员因曾经公开披露中共调查人员在其“双规”期间对其进行刑讯逼供而于上星期五被拘留。另一名官员因为曾向美联社讲述在“双规”期间被打断腿骨而遭到调查。分析人士说,“双规”是中国共产党的“家法”,中共利用“双规”进行选择性反腐,既侵犯了被双规官员的人身权利,同时又让“党大于法”。
在刚刚结束的金砖五国峰会上,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邀请印度新总理莫迪参加11月在北京举行的亚太经合组织峰会(APEC),这被外界视为中国在争取印度的一个举动。与此同时,美印互动频繁。美国国务卿克里和美国国防部长哈格尔不久将分别访问印度。美国和中国都希望与印度建立密切的关系,那么,被视为强硬派民族主义者的莫迪会做出什么样的选择呢?请看报道。
美联储主席耶伦星期二对国会参议院金融委员会表示,美国经济复苏尚未完成,美联储将继续对经济实施刺激。她说,考虑到目前的经济走势,高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仍然是合适的。耶伦的报告到底说明了什么,又引起哪些反应?美国之音记者斯洋来到节目现场为您报道。
美联储主席耶伦星期二(7月15日)在向参议院金融委员会就半年度货币政策作证时说,美国经济持续改善,但复苏尚未完成,因此,美联储维持高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依然合适,加息时间取决于数据。她还表示了对美国房地产市场复苏的担忧。
在刚刚结束的美中战略与经济对话上,南中国海争端是其中的一个重要议题。 就在这个时候,美国国会议员对中国进行批评,称中国试图改变南中国海的现状。也有美国专家说,南中国海争端是中国能不能真正和平崛起的第一个考验。美国之音记者斯洋最近参加了华盛顿一场研讨会,我们请斯洋来介绍研讨会的有关情况。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