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亲中的立法会议员田北俊近日因为呼吁香港特首梁振英辞职,被北京迅速免除全国政协委员资格。北京打击言论自由的做法,更让外界坚定中国政协就是“政治花瓶”的说法。
俄罗斯总统普京日前指责美国试图以单方面发号施令的方式来统治全世界。 美国和俄罗斯专家认为,美俄两国对国际秩序的截然不同的看法是美俄危机关系的最深层原因。 不过,他们认为,美俄在很多领域仍然有合作的空间。
香港政府以及中国政府对香港人的民主诉求并没有做出让步。美国一些学者于是对尼克松政府以来美国一直奉行的对华接触战略进行反思:美国对中国接触的战略是否继续有效?美国是否应该对中国更加强硬?因为接触政策的一个信念就是与中国保持接触,以接触促使中国向民主化转变。
叙利亚危机、俄罗斯吞并克里米亚、伊斯兰国兴起、中国在崛起,美国二战后建立的国际秩序似乎危机四伏,甚至有崩溃的可能。美国应该怎么办?是继续奉行“自由主义霸权”,维持对这个秩序的领导地位,还是应该有所“克制”?
中国总理李克强正在俄罗斯访问,两国签署了38项合作协议。美国国防副部长罗伯特•沃克(Robert Walker)日前说,中国和俄罗斯正试图改变世界秩序。 但是,有专家警告说,与俄罗斯对西方的直接和公开挑战相比...
美国和日本政府星期三公布了《美日防卫合作指针》修订的中期报告。报告明确表示强化日美安保合作。日本参议院的一名资深议员表示,加强与美国的关系只是安倍安全框架的一部分, 这个安全框架不仅包括“地缘”政治,还包括他的“软实力”政治。
美国国务院发言人星期一在例行记者会上表示,美国鼓励香港政府与抗议者举行对话。香港的民主抗议活动星期一规模减小, 抗议者与政府官员就对话达成框架共识。这位发言人还表示, 在香港问题上,美国政府与中国政府一直保持密切联系。
仁川亚运会闭幕式之际,朝鲜高层代表团突然亮相首尔,并与韩国官员会谈, 对此美国国务院表示,支持朝鲜和韩国改善关系。
美国劳工部星期五(10月3日)公布新的就业报告显示,美国9月份就业人数增幅超过预期,失业率降到5.9%。但是,分析人士认为,九月的就业数据还不足以促使美联储加息。
美国近日公布2014年“十万强计划”报告。有美国学者和官员对奥巴马总统提出的向中国派送十万美国留学生的“十万强计划”表示赞赏,但同时指出,相对于中国,美国对中国的教育交流投资不足。他们呼吁进一步加强教育交流,以减少美中之间的“战略不信任”。
印度总理莫迪今天开始对美国进行为期两天的正式访问。分析人士说,促进印度经济发展是莫迪外交政策的主要驱动力,莫迪访美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寻求投资。此外,加强与美国的安全战略合作也是莫迪访美的目的之一。
美国国务卿克里星期二就中国异议人士,前中央民族大学维吾尔族学者伊力哈木•土赫提被判处无期徒刑一案发表声明。他在声明中说,像土赫提这样的和平异见人士被定罪和判刑只能加剧紧张局势。他还说和平异见不是罪。
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刚刚结束对印度的访问,星期一,印度政府取消了原定这个星期在新德里举行的印中媒体人员对话,这令人不禁关注习近平的访问成果,同时也注意中印关系的未来走向。但是,有分析人士认为,取消媒体对话,并不会影响到中印两国的发展方向。
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正在印度访问,希望提升与印度新总理莫迪的私人关系以及两国关系。不过,中国不是唯一一个对印度示好的国家,自莫迪5月份上台后,日本和美国也在积极加强与莫迪的关系。9月初,莫迪结束对日本的访问,9月底,他还将开始对美国的访问。
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正在印度访问,希望提升与印度新总理莫迪的私人关系以及两国关系。不过,中国不是唯一一个对印度示好的国家。自莫迪5月份上台后,日本和美国也在积极加强与莫迪的关系。九月初,莫迪结束对日本的访问,九月底,他还将开始对美国的访问。 中、美、日为什么同时示好印度? 而印度在这其中又将如何平衡? 我们请来美国之音记者斯洋为我们介绍相关的情况。
日本前首相森喜朗带着首相安倍晋三的亲笔信访问俄罗斯,力促俄罗斯总统普京按原计划秋天访问日本。但是,尽管安倍一心想与普京修好,日俄关系似乎在不可逆转地转冷。另外,有日本专家指出,克里米亚危机后,俄罗斯将战略重点转向亚洲,由于中、俄的潜在竞争关系,日本也许可以借此促进与俄罗斯的关系。
在与中国新疆有关的暴力事件升级之际, 中国一家影视公司正准备推出一部动画片《天香公主》来宣扬维吾尔和汉族两大民族的融合。但是分析人士认为,“天香公主”以维族人心目中的英雄“香妃”为原型,但是由于香妃“嫁给”清朝皇帝的故事有争议,并不能缓解维汉两族的矛盾,甚至还会适得其反。
中国海军星期三在甲午海战(第一次中日战争)发生的海域举行甲午战争120周年海上祭奠仪式,缅怀甲午战争中逝去的北洋水师将士。……但是,分析人士指出,如果中日之间再次爆发战争,中国却不一定能获胜。
具有官方背景的中国新媒体的代表澎湃新闻网(The Paper)近日受到中共高层的严厉批评,被认为“不守底线”, 这距离它的诞生日还不到几个星期。与此同时,中国网民揭露澎湃新闻筛选信息,“大搞和谐”,违反职业操守。遭到中共高层和民间共同声讨的“澎湃”还能持续多久?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