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首都高校乔治·华盛顿大学上周出现多幅抗议北京冬奥会的海报,中国留学生团体,中国文化协会和中国学生学者联合会,批评这些海报煽动种族主义,并联系了校长。校长表示会撤掉海报,并将责成调查。然而就在周一,校长改变态度,称他原先的决定是错误的,并说在对海报的内容和意图有了充分了解后,认为这些作品不是种族主义,而是政治声明。详细情况,我们请美国之音记者文灏来介绍。
美国乔治·华盛顿大学新上任的校长改变了他早些时候撤掉张贴在校园的一组抗议北京奥运会的海报并责成警方对此展开调查的决定,称他的反应是错误的,并说在对海报的内容和意图有了充分了解后认为,它们不是种族主义,而是政治声明。中国学生团体此前向校方投诉,称这些海报“煽动种族仇恨和民族矛盾”。
由于中国在新疆等地的人权记录,今年的北京冬奥会充满争议。但随着赛事临近,世界的目光不断转向中国,有中国的人权批评者和异见人士决定利用这次机会,向更多的人传达他们的声音。华裔艺术家巴丢草计划在农历新年之际,发布一系列NFT作品,希望借助这种当下火热的数字交易方式,提升大众对中国威权统治的担忧。有业界人士相信,NFT以及它所基于的区块链技术,可以有效逃脱来自中国的审查,在未来成为异议活动人士最有效的工具之一。
随着北京冬奥会的临近,赛事所伴随的人权问题争议也不断凸显。有大型劳工人权团体不久前透露称,奥委会拒绝就冬奥会可能包含的强制劳动产品进行对话。也有人权研究人士发文警告北京冬奥会被中国用于洗白其人权侵犯者的形象。面对中国市场的吸引和国际社会的人权批评,国际体育机构和其赞助商是不是已经走到了不得不做出选择的临界点?我们今天请美国之音记者文灏来介绍。
在中国政府越来越多的审查要求下,微软旗下的专业交流平台领英宣布,将关闭其简体中文版网站。在推特脸书早早被禁,谷歌被迫撤离中国后,领英被认为是连接中国与世界的最后一个西方社交媒体。多年来领英在中国严格的审查环境中生存下来,它的撤出又标志着什么?今天我们请到人权观察中国部研究员王亚秋,和美国之音记者文灏来一起讨论这个话题。
美国参谋长联席会主席马克·米利在周二的参议院听证会上,为自己和中国军事将领的两次通话进行辩护。他表示通话并不是他个人的擅自行动,包括前国务卿蓬佩奥在内的不少特朗普政府高级官员都知情。详细情况,我们请美国之音记者文灏来介绍。
台湾国防部星期三发表《2021年中共军力报告书》,表示中国解放军对台湾的威胁持续加剧,而且初步具备瘫痪台湾军方防空、制海以及反制作战体系的能力。近期美国从阿富汗撤军以及阿富汗局势变动也引发外界质疑,一旦爆发战事,美国是否会驰援台湾。美国一家智库上周公布的最新调查显示,超过半数美国人支持美国在中国入侵台湾时派军队捍卫台湾。专家说,这显示近年来美国人对台湾及其困境的认识大为提高,以及对中国威胁台湾大为反感。今天我们邀请美国之音驻纽约记者方冰,和记者文灏一起来关注这个话题。
由纽约大学和一个国际劳工组织联合公布的报告显示,中国职场性骚扰的受害者在维护权益的道路上依然障碍重重。这些障碍源自于中国相关法律体系长期以来的不完善,但也包括中国当局对女性权益活动人士的打击,和中国领导人习近平对传统女性性别角色的提倡。
这位来自新泽西州的美国国会联邦众议员几十年来一直是中国人权状况的强烈批评者。无论美中关系处于紧张还是缓和的状态,他从未停止谴责中国当局压迫宗教自由和强制堕胎,并不断在众议院提出或共同提出有关法案。在中国官媒口中,他是“反华老手”。在民运人士眼里,他是“中国人民真正的老朋友”。
美国主要的天安门大屠杀32周年纪念活动在41摄氏度、5级大风中的加州自由雕塑公园举办,国会议员、民运代表和八九学运领袖等参加。在新冠病毒肆虐的时候回顾六四具有特殊意义,如果当初的民主运动取得成功,疫情或许有可能避免,维吾尔人、香港人、藏人的权利或许不会遭到严重侵犯。
1989年6月8日,天安门广场硝烟刚散,金秀红离开北京前往美国。从小在这座城市长大的她,时任《北京周报》记者。在那年春季的学生民主运动爆发后,她曾组织过记者界的支持活动。3号夜里,在架设路障时,她腿部受伤,被送进医院。
以六四大型纪念作品为主题的加州自由雕塑公园今年新增一件“中共病毒”,其造型整合进了刺突蛋白结构和习近平的形象,艺术家陈维明带着几位义工一起历时7个月、耗费3000多磅玻璃钢才得以完成。几位主创觉得沙漠酷热中的辛苦能够获得回报,只有保存好历史才能赢得自由的未来。
熬过了白昼的酷热,夜晚的莫哈韦沙漠凉风徐徐。陈维明的白色露营车停在一片寂静的沙地当中,晚风透过微微摇下的车窗吹进漆黑的驾驶室,忙碌了一天的陈维明躺靠在平放的座椅上,舒适入眠相当不易。他的右手边,摆放着一把上了弹夹的黑色格洛克手枪。
去年11月,以民主党人身份参加佐治亚州立法会选举的欧晓瑜,击败了她的共和党对手,成为了州历史上第一位亚裔参议员。“我们的社区渴求能够代表他们、和他们有相同背景、明白他们关心的议题的代表,” 以改革医保体系为竞选主题的她告诉美国之音。
面对新疆维吾尔人遭受的残酷待遇,海外的一些中国汉人知识分子开始在社交媒体等平台发声,反思汉人作为主体民族,被中国政府的民族政策给予的身份优势。他们鼓励其他的海外汉人也能意识到自己在中国生活时拥有的隐性“特权”。
5月3日是世界新闻自由日。最近两份由独立研究机构发布的报告显示,过去一年来,中国除了打压国内的新闻自由与信息流通外,也加强了在海外的行动,通过传播虚假信息干扰美国国内政治,推广新闻自由的独立组织无国界记者(Reporters Without Borders)最近发布了2021年度世界新闻自由度的排名,在180个上榜国家中,中国位列177位。
美中在气候领域的合作引起不少目光,气候政策专家王立德提出,两国的建设性竞争同样有利于全球应对气候问题。人权活动人士杨建利则担心,美国会为了中国的气候承诺而放松对人权问题的施压。
发生在三家亚特兰大按摩店内的枪击案不仅唤醒了美国亚裔社区对种族歧视的普遍关注,在中国留学生中也掀起波澜。即使作为外国人,一些留学生也能意识到,亚裔面孔的他们同样可能成为歧视的目标。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