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盟宣布对中国制电动车加征关税后,中国官媒星期五(6月14日)率先发难称,中国业界强烈不满,呼吁当局对欧盟制汽车、白兰地等产品采反制措施,但中国官方至今尚未出台任何具体报复措施。
针对中国籍男子驾快艇闯入台北港口“投奔自由”一事,台湾国防部长顾立雄星期二(6月11日)定调称,尚未排除是中方针对台湾海防底线刻意使出的“灰色袭扰”。对此,学者也认为,可能性很高,因为自从台湾军方颁布交战准则以来,类似的袭扰事件便不时发生,时机过于巧合,此次快艇事件属解放军刻意挑衅或测试台军交战准则的概率不低。
香港“反送中”抗争运动五周年之际,多个在台港人团体与台湾社运组织星期日(6月9日)联合举办名为“香港自由六月—捍卫民主 台湾同行”的纪念游行,并高唱在香港已成为禁歌的《愿荣光归香港》。主办单位表示,举办这场活动,是希望延伸抗争意义,宣示港人与台湾公民社会共同对抗中共霸权入侵。
印度总理纳伦德拉·莫迪(Narendra Modi)星期日(6月9日)将开启他的第三个五年任期,但他领导的印度人民党(BJP)已失去国会的绝对多数席次。在此权力架构下,分析认为,莫迪未来基于振兴经济,应会缓和印中关系,但两国间近年来因边境争端,几乎“零互信”,实质进展不容乐观。
一年一度的台美国防产业论坛星期四(6月6日)在台北召开,近30家美国国防工业厂商的代表与台湾航天、造船等关键领域业者就台湾厂商如何加入美国国防供应链,并强化台湾国防韧性深入讨论。与会者透露,今年话题聚焦在不对称作战与人工智能在战场情报上的运用,探讨的深度与成效明显高于往年。
台湾6月1日起禁止旅行社组团赴中,尽管赖清德政府在禁令生效前宣布部分放宽,让此前已成团的游客仍可顺利出发;但中方却叫停原定赴马祖考察的观光踩线团。两岸这一来一往间,学者分析,凸显中国拒接台湾总统赖清德在就职说中释出的善意,以观光为起点重启两岸交流,也代表未来两岸关系恐持续紧张。
六四事件已历时35年,台湾现为华人世界唯一可以公开悼念六四的地方。台北自由广场今年的烛光纪念晚会于6月4日当晚6:40时召开,与会者于晚间8:09时集体为六四受害者默哀致意。
港版国安法于2020年生效以来,台湾成为华人社会中最后一个可以公开举办六四纪念活动的地方。台湾社运人士表示,随着台湾民主化与本土化进程,他们看待六四的视角已从早年的大中华思想,转变为以民主对抗独裁的宏观国际格局,但最大的挑战是台湾年轻世代对此一中国民主学运越来越无感。
中国周五(5月31日)公告,将自6月15日起,再度中止134项台制商品的减让关税,包括汽车零组件、纺织及石化产品等。学者认为,中国对台的持续经济胁迫不令人意外,且受波及的多属中国产能过剩的产品,中方缩减对台采购的同时,顺势施压台湾政府,此举或一石二鸟,但不利于两岸关系,也加速台湾脱钩中国。
台湾在野党合作推出的“国会改革”相关修法,历经三天三夜的表决大战,截至24日深夜,已完成其中大多数法条的“二读”立法程序,但在议场外,抗议人士怒批本次修法是让立法权无限扩权,侵害台湾民主制度的“黑箱立法”,美国之音为您整理出四大争点,了解抗议群众遭惹怒的原因。
台湾总统赖清德上任第一天,中国政府、官媒连番表态,痛批他的台独立场,甚至为他贴上“麻烦制造者”的标签。对此,多名台湾学者直言,中共对台有既定战略,无论赖清德说什么,都得不到中国的善意回应,因此,台湾必须准备好应对新一轮的外交孤立跟军事威胁。
台湾新任总统赖清德5月20日上午宣誓就职,他于演说中表示,新政府的两岸政策将秉持不卑不亢、维持现状的基调,但他也直言,“中华民国与中华人民共和国互不隶属”,且中共仍未放弃并吞台湾的企图。对此,学者分析,赖清德未说出台独言论,接下来就看北京如何解读和回应。
国际社会近年高度关注中国武力犯台的军力,但美国智库最新报告警告,中国可能持续对台施以“非战争胁迫行动”,来击垮台湾民心,并最终迫使台湾政府降服,接受一中原则下的统一方案,尤其中共已常态化实施部分胁迫手段。
台湾候任总统赖清德即将于5月20日上任,他的就职演说是否触及敏感的台独议题备受国际瞩目。一名不具名的台湾新政府国安高层人士认为,赖清德的演说基调将延续他的当选感言,强调台湾的稳健和自信,并会延续现任总统蔡英文维持现状的两岸路线。
国际特赦组织5月15日于台北召开座谈会,发布有关中国在欧美等国跨境镇压中国留学生的最新报告。与会人士警告,中国惯用海外跟监骚扰,甚至威胁当事人在中国的家人等手段,逼迫人在海外的中国留学生噤声,就连对没有治权的台湾人也是中共跨境镇压的对象。
俄乌战争开打已逾两年,西方制裁使莫斯科前所未有地依赖北京。此次俄罗斯总统普京(Vladimir Putin)访华理所当然被视为寻求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的援助。但是过去一段时间以来,西方领袖也不断要求习近平不得对普京的战争机器提供帮助。分析人士表示,中国经济本身也面临难题,需要西方的资本投入,习近平没有道理为普京的战争买单而赔上中国的利益。
中国外交部发言人华春莹星期二(5月14日)宣布,应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邀请,俄罗斯总统弗拉迪米尔·普京(Vladimir Putin)将于5月16日至17日对中国进行国事访问。分析人士警告,俄乌战况让中俄两国的战略协作越来越紧密,甚至有可能延展到将伊朗和朝鲜纳入其中。他们担心,俄乌战争正成为中俄与西方“新冷战的第一场代理人战争”,甚至乌克兰战争已经是一场新的“世界大战”。
一架中国军机本月初对澳大利亚海军直升机发射热焰弹、迫其闪避的危险驾驶,引发澳方强烈谴责。
正在法国访问的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5月6日上午与法国总统马克龙(Emmanuel Macron)、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Ursula von der Leyen)举行三边会谈。对于巴黎峰会的成效,中共党媒《环球时报》早前发布社评称,支持欧洲各国展现战略自主,凸显习近平此行分化欧洲的意味浓厚。但分析人士说,欧洲在俄乌战争、中国电动车倾销等经贸议题上立场渐趋一致,北京没有见缝插针的空间,且中欧立场相左,也难有共识。
台湾17名国民党籍立委组团访问中国,大张旗鼓宣传带回来所谓的惠台措施,,反遭质疑是“卖台之旅”。台湾国安人士早于国民党立委行前示警,称在立院“朝小野大”的现况下,中国政府密集邀访在野人士,目的就是要拉拢他们进行共同议程,形塑出有利于中国渗透的环境。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