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链接

中国时间 2:28 2025年1月24日 星期五

印度总理莫迪开启第三任期 分析:印中关系可望和缓,但互信仍低


资料照片:印度总理莫迪在新德里印度人民党总部打出胜利的手势。(2024年6月4日)
资料照片:印度总理莫迪在新德里印度人民党总部打出胜利的手势。(2024年6月4日)

莫迪顺利连任后,台湾总统赖清德星期三(6月5日)在X社交平台发文祝贺,随即获莫迪转发并表示,他期待印台建立更紧密的经济与技术伙伴关系。

台印领导人社媒平台互动 中国跳脚警告

但印台领导人交好的表态,却惹脑中国。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毛宁隔天(6月6日)于例行记者会中重申:“中方一贯坚决反对建交国同台湾当局进行任何形式的官方交往。”

印度大选后,中国是国际社会唯一没有向莫迪发出正式贺电的国家,仅由毛宁在答记者问中隔空祝贺并称,健康稳定的中印关系符合双方共同利益,中方愿同印方一道努力“推动两国关系沿着健康稳定的轨道向前发展”。

对此,中国对外经贸大学副教授刘庆彬星期五(6月7日)在媒体撰文批评:“莫迪连任第二天,没等来中国的贺电,先收到了中方的交涉警告”。他在文中质疑,莫迪开始试探属于中国核心利益的台湾问题,是因为选举赢得不漂亮后,利用外部风险,反向刺激他在国内的支持率。(((https://www.163.com/dy/article/J4140QIG0553BW85.html)))

刘庆彬也在另一篇撰文指出,7月于哈萨克斯坦的上合组织领导人峰会,中印两国领导人可望会晤,但印度的战略重心转向与中国竞争后,中印合作恐非莫迪的优先施政,因此,中方对事态发展应持“谨慎悲观”的态度。

王义桅:印度工业化与经济需中国经验

位于北京的中国人民大学国际事务研究所所长王义桅表示,中国外长王毅据传将在7月出访印度,两国领导人的“习莫会”未来能否召开恐取决于此行的谈判成果。

王义桅说,莫迪以中印边境冲突为由,放任印中交恶,但他在此次大选“惨胜”的结果显示,未来他已无法为所欲为,尤其印度近年打压穆斯林的程度几已达西方国家的容忍极限,因此未来五年任期内,他仍需改善印中关系。

王义桅告诉美国之音:“(印度)进一步的工业化,还是需要很多中国的经验,包括基础设施、教育、经济合作之类的,所以(莫迪)在连任以后,可能(对华)政策会有所调整。”

方天赐:中印关系可望改善

位于台北的台湾印度研究协会理事长方天赐也同意,各种迹象显示,莫迪未来可望着手改善印中关系。

例如,方天赐说,莫迪选前接受《新闻周刊(Newsweek) 》专访时提及北京,语气明显较过去缓和。此外,印度经济官员也一改中印边境冲突以来,严审中国投资的态度并松口称,将重新考虑开放中国投资。更关键的是,印度国防部长拉杰纳特辛格(Rajnath Singh)也于大选期间释出讯息称,中印边界谈判进行得相当顺利。

方天赐认为,此最新立场与印度过去处置边境争端时的强硬态度大相径庭,相较印方先前坚持“边境问题不解决、中方不撤军,就不会有正常的印中关系”,印度高层的调子放软了不少。

方天赐告诉美国之音:“选后,莫迪政府可能会有比较大的弹性,来处理中印边界问题,让中印关系赶快翻篇,因为对莫迪这个任期来讲,他除了持续要发展印度的国际影响力之外,应该要扩大印度的经济成长。”

方天赐说,针对边境争端,中印已进行过超过50场的军事谈判,细节底定后,就等最高领导人拍板。但对莫迪而言,大选结果凸显国内青年失业率偏高等挑战,可能让他基于经济考量,改善印中关系。

不过,他说,北京对于莫迪与赖清德隔空互动的强烈反弹,显得有些“小题大作”,因为莫迪发文时,除谨慎避开赖清德的总统头衔外,提及的经贸与技术交流也未触及国家主权,但中方过激的反应恐再激发印度社会对中国的反感。

在台北的政治大学国家发展研究所副教授魏玫娟则认为,印中经济上高度互赖,即便发生边境冲突,中国2021年仍是印度最大的贸易伙伴。且中印皆为“全球南方”(Global South)”开发中国家重要的领导成员,因此,莫迪与习近平应将两国的冲突降至可控的地步。

魏玫娟告诉美国之音:“除非出现像2020年那种非常严重的边界冲突、有士兵的伤亡,不然,中印关系应该就是往比较合缓、合作的方发展,因为他们在很多议题上面还是需要合作,包括气候变迁、能源安全的一些问题。”

夏海娜:印中“零信任”,两国关系难有进展

但也有学者对印中关系的前景看法悲观。

位于印度新德里的中国分析及策略中心研究员夏海娜(Namrata Hasija)就以“零信任”形容现行的中印关系,她说,两国关系至今没有、也不会有进展。

她说,中国深知,莫迪是唯一能坚守印度立场并找到中印关系解方的人,因此早在选前,中国媒体屡屡发文大肆批评他,暗自希望莫迪落选。

夏海娜指出,中国无意解决边境争端,主张搁置争议以保两国的正常往来,但对印方而言,边境问题未解决前,不可能与中国重回交往轨道。

夏海娜告诉美国之音:“印度内部有(亲中)说客,但整体民意对中国的观感非常负面,特别是加勒万河谷(致命冲突)事件和新冠疫情后,印度人将中国视为头号敌人,而非巴基斯坦。”

夏海娜说,中印关系已跌至1962年边境战争的交恶程度,要重建互信,中国须主动释出橄榄枝,但问题是,中方片面推翻了所有签署过的条约与边境和平协议,即便2020年爆发的加勒万河谷冲突,导致20名印军阵亡后,中方也未有任何促进两国关系的积极作为。

位于台北的政治大学外交系教授陈秉逵也同意,莫迪未来对华政策转圜的可能性极小。

陈秉逵于星期四(6月6日)的一场台北研讨会中指出,不满中国已是“印度朝野共识”,至于印度在美、俄间摆荡,符合其国家利益,未来也不致有太大转变。

陈秉逵说:“对于印度来说,中印关系的僵局主要问题在于中国,在选举期间,不管是在野党或者是执政党,都互相指责对方的中国政策,对中国太软弱,莫迪常把国大党、还有印度共产党拿出来讲,(批评)他们对中国很软弱。”

美国大选牵动美印中三角关系

陈秉逵分析,短期内,影响印度对外关系的变数不在中国,而是美国大选,莫迪现与拜登政府保持着良好而平稳的距离,但若选后白宫易主,印美关系可能生变。

政大学者魏玫娟也认为,印度对美政策非常清晰,即维持友好关系以换取经济和地缘安全利益的同时,也坚守战略自主性,但若特朗普上台,美国的印太战略会不会更拉拢印度,将其作为美国平衡区域力量的工具,进而牵动美印中三角关系,这也是中国格外担忧的变数。

评论区

XS
SM
MD
L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