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政府星期五(3月14日)在北京举行《反分裂国家法》20年座谈会,重申要坚决打击“台独分裂”。就在前一天,台湾总统赖清德亲自召开国安高层会议,针对当前中共对台五大国安、统战威胁,提出17项应对策略。分析人士认为,赖清德此举从被动防御转为主动出击,展现台湾政府强化主权防线的决心。而北京方面措辞强硬的回应,反倒印证了赖清德的警告并非危言耸听。
台湾政府近日接连采取强硬措施,应对中共日益加剧的“法律战”与“认知作战”。3月11日,台湾移民署宣布撤销一名中国籍配偶的居留许可,原因是该女子赴台依亲后,频繁在社交平台发布宣扬“武统台湾”的言论。此外,近期多名台湾艺人在微博上附和“中国台湾省”的论调,引发舆论风波,台湾陆委会随即表态,将依法调查相关行为。分析人士指出,台湾政府的最新举措,反映出在面对复杂国际局势及中共法律战“侵门踏户”之际,台湾当局正采取更积极的应对策略,以维护主权和社会稳定。
中国一年一度的全国“两会”3月10日和11日相继闭幕。然而,与政治会议的落幕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中国经济的现实困境仍在持续。中国国家统计局最新发布的数据显示,2月份消费和生产数据双双下滑,通货紧缩压力依旧严峻。分析人士指出,在当前国际经济形势及国内产业结构调整的背景下,中国政府工作报告中设定的5%经济增长目标恐难实现。
中国在“两会”期间持续高调对台施压,不仅解放军人大代表团发言人星期日(3月9日)警告台独是“死路一条”,外交部长王毅所谓“台湾在联合国的唯一称谓就是中国台湾省”的说法,也受到多名台湾艺人在微博发文追捧。对此台湾陆委会一改长期和缓的态度,严厉谴责附和中方说法的台湾艺人,并准备依相关法规查处。有分析人士认为,中共对台强硬表态,实际上是反映出他们对于美中竞争,以及民主国家声援台湾的现况感到焦虑。
中国全国人大星期四(3月6日)召开经济主题新闻发布会,面对消费疲软、美中贸易争端加剧等内外挑战,中国财政部长蓝佛安宣布,今年中国财政政策将“更加积极”,包括提高赤字率、扩大政府债券规模等,以支撑经济增长。然而,外界对其实际成效及潜在风险存有疑虑。
中国第14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星期三(3月5日)在北京开幕,国务院总理李强做政府工作报告,将2025年中国经济增长预期目标维持在5%左右,和去年相同。但分析人士普遍认为,在中国国内经济疲软和美国对中国商品关税压力加剧的背景下,要实现这一目标恐怕十分困难。
2025年中国全国政协、人大“两会”分别于3月4日、5日开幕,经济增速放缓、支持民营企业、地方债务化解等议题成为今年“两会”的关注焦点。
美乌两国元首在白宫谈崩了后,引发国际观察人士关切,台湾未来恐继乌克兰后,成为美国的“弃子”。对此,台湾国防部长顾立雄星期一(3月3日)强调,维护印太和平与台海现状,符合美国的国家利益,台湾也会强化自身国防,并在此基础上与美国合作,以实力维护台海和平。
在中国年度政治大戏——全国“两会”开幕前夕,中共中央政治局于2月28日召开会议,强调扩大内需、稳定楼市与股市,并防范经济与外部风险。分析人士指出,在全球地缘政治和经济环境不确定性加剧、美中贸易争端再升级的背景下,中国如何稳住国内经济、应对外部挑战,将成为今年“两会”的核心看点。
中国主要城市近日接连传出房租下跌的消息,中国财经媒体《智谷趋势》更形容主要城市租金行情“回到十年前”,仍旧找不到租客。分析人士认为,房租下跌不仅反映出青年就业困难和对城市生活前景的悲观情绪,也可能进一步冲击房地产市场信心,令经济复苏之路更显漫长。
美国与乌克兰政府即将达成“关键矿产”协议的消息一出,中国网民纷纷热议乌克兰战后重建的商机。面对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公开表示希望“中国能在和平与重建上提供帮助”,部分中国网民则将关注点转向乌克兰的矿产资源,讨论如何“分一杯羹”。与此同时,中国外交部也表态愿意为俄乌和谈“发挥建设性作用”。然而,分析人士指出,自特朗普强势介入俄乌危机以来,中国在乌克兰和平进程及矿产资源布局上的影响力恐怕将进一步受限。
一架中国海军直-9直升机本周二(2月18日)在南中国海有争议的斯卡伯勒浅滩(中国称黄岩岛)上空一度逼近菲律宾巡逻机至不足3米。美国国务院随后强烈谴责中方举动,警告美菲共同防御条约涵盖南中国海,强调美国对菲律宾安全承诺。分析人士认为,中国在南中国海的军事扩张已引发周边国家警觉,而类似的高风险军事动作,可能是为了试探美国及其盟友的反应底线。
中国外商直接投资(FDI)净流出创历史新高,引发国际关注。尽管中国政府已推出“稳外资”行动方案,试图挽留外资,但在美中贸易战升级、营商环境恶化、国安审查趋严等因素影响下,外资回流前景依旧黯淡。
美国国务院近日更新官网关于台湾的事实陈述,删除了原先“不支持台独”的表述,此举引发中国政府强烈不满。北京方面星期一(2月17日)指责美方在台湾问题上的立场“严重倒退”,并敦促美国“立即纠正错误”,避免进一步损害中美关系及台海和平稳定。分析人士认为,此次调整是否意味着美国特朗普对台政策的重大转向,仍有待观察,但已引发外界对台海未来走向的广泛关注。
在海外的“香港议会”选举于本月初正式启动之后,八名流亡台湾的香港人星期六(2月15日)共同召开记者会宣布参选,他们表示虽然参选意味着身分曝光,未来势必承受难以预期的法律跟安全风险,但为了持续在海外为香港民主发声,还是决定挺身而出。
美国总统唐纳德.特朗普(Donald Trump)星期四(2月13日) 再度点名台湾,指责台湾“抢走了美国的半导体生意”,并警告如果相关业务不回流美国,“我们会很不高兴”。与此同时,有消息传出,特朗普可能要求台湾半导体巨头台积电(TSMC)以合资方式,协助美商英特尔公司生产高阶制程芯片。分析人士指出,此举恐怕不仅冲击台湾的经济利益,更可能危及国家安全。
美国总统唐纳德·特朗普(Donald Trump)星期一(2月10日)正式下令对进口至美国的钢铁和铝征收25%的新关税。此举引发国际市场震荡,避险需求推动金价大涨,各国股市受影响下滑,中国多家钢铁企业股价也普遍下跌。分析人士指出,特朗普基于地缘政治、保护本土产业及美中对抗等多重考量,不断挥舞关税大棒,而中国在应对方面可动用的反制手段恐将日益有限。
中国房地产巨头万科星期四(2月6日)传出高层人事大换血,新任管理层都具备深圳国资背景。万科创始人王石发文称是“国家队出手相助”,隔天万科股价顺势大涨。但分析人士认为,在中国经济全面疲软,消费不振的大环境下,就算官方介入,恐怕也只能让这家背负巨额债务的房企暂缓违约“爆雷”风险,短期内看不到复苏迹象。
中国人工智能软件DeepSeek自推出以来,接连遭到美国、澳大利亚、台湾等多国政府禁止在公务设备中使用。分析人士认为,DeepSeek不仅涉及用户隐私与数据安全,还内建实时内容审查机制,强化中国官方叙事。这使其成为潜在的言论控制与舆论操控工具,引发国际社会的高度警惕。
中国政府星期二(2月4日)一连祭出四道反制美国的贸易措施,包括10%-15%的关税、对谷歌(Google)的反垄断调查、两大美企黑名单和五类金属的出口管制。对此,中国网民虽多数赞扬,但也有少数人不解,为何“已在中国消失”的谷歌还能遭反垄断调查?分析人士说,美中两国元首通话在即,北京这四连发的反制措施除意在报复美国外,也是增加对美谈判的筹码。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