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首相岸田文雄8月14日宣布将辞任首相,其政治遗产中的对华政策受到关注。
巴黎奥运8月11日奖牌榜,中国金牌数量与美国并驾齐驱,居于榜首,但是中国代表队与民众对于一些赛事的反应让其他国家费解。专家认为,中国政府的利益已经凌驾个人价值之上,当中国选手在体育赛事上属给政治上敌对国家的选手,就代表中国在政治上也输了。
随着台湾选手在本届奥运拿到第一面金牌,台湾无法以正式国名参加国际体育赛事的话题再度引起讨论。专家指出,中国的经济崛起使台湾的国际参与更加困难,但中国的态度已引起国际反感,台湾在国际体坛已获得许多民主国家的实际支持。
美日举行国防外交2+2会谈,美国宣布改组驻日美军司令部以因应持续变化的安全环境。专家认为,这项合作升级将对中国侵台的计画产生巨大的威慑力。
日中在老挝举行相隔近两年的外长会谈,王毅对于日方提出的加快磋商核处理水问题表示同意。专家认为,中国想趁美国大选前拉拢日本建立“反特朗普防线”。
三中全会后,中共的对台政策调整,以及未来的两岸关系走向受到各界关注。专家认为,中共加强对台主权的宣示和声索将加大国际对台湾问题的立场分歧。面对中国闭锁性的现代化措施,台湾则拥有开放性的产业条件。
美国前总统特朗普在竞选活动演讲时遭遇行刺企图受伤,让不少日本人联想到前首相安倍晋三在竞选活动中遇枪击身亡的事件。专家认为,这两起事件的受害者都是对华采取强硬态度的国家领导人,双方在遇刺前遭受反对者攻击的模式也如出一辙。
中国和菲律宾在南中国海情势紧张。菲媒6月30日报道,菲律宾参谋总长表示,一旦战争爆发,不论是菲律宾或其他大国都是输家。专家认为,尽管该区域局势紧张,引发全面战争的可能性并不高。
日本漫画在剧情中表明“台湾是国家”,中国盗版漫画翻译组因此拒绝翻译,再度引起网络论战。日中关系专家认为,基于对创作自由的认知差异,日本人无法理解中国网民所谓的“辱华”抗议。
中国总理李强6月15日抵达澳大利亚开始进行访问,这是七年来中国总理首次访问澳大利亚。专家认为,澳中关系趋向稳定,但澳大利亚依然以维护国家安全与印太地区的和平与稳定为重要原则。
澳大利亚民调结果显示,在澳中关系回暖之际,澳大利亚人对中国的安全威胁非常担忧。专家表示,澳大利亚领导人若不惧怕中国,北京就不敢贸进。
日本防卫大臣木原稔与中国国防部长董军举行首度会谈时指出,鉴于日前解放军围台演习,木原再次强调台海和平稳定重要。专家认为,美日同盟近期强化共同防卫以防止中国误判是走向战略清晰,维护台海安全是日本不会让步的重点。
中日韩三国的首脑5月27日举行峰会。专家认为,距离上次三方峰会四年之后,韩日将利用固定对话平台维持在美中之间的平衡。
德国国防部透漏,德国陆军可能在明年首度访日,与日本陆上自卫队进行联合训练。专家指出,德国的印太战略指南为德日军事合作奠定基础,最终将进行到签署相互准入协议”(Reciprocal Access Agreement, RAA)的谈判。
历年来最大规模的美菲“肩并肩”军演第二次在台湾附近演练。专家认为,中国在南中国海与台海开战的危险指数不同,美菲等国正以综合性威慑反制中国的灰色地带战术。
美国、日本、澳大利亚和菲律宾的国防部长5月2在会谈中表达共同维护南中国海安全的重要性。专家认为,南中国海安全上最大的隐忧是中国将部署配备核弹的核潜艇,因此美日澳菲必须将联合巡逻与演习常态化,吸引更多区域民主国家加入抗中的行动。
中国异议人士之间又吹起了“跳机”寻求政治庇护的风潮。专家认为,中国人在习近平暴政之下面临“六四”之后第二波出走潮,媒体曝光是不被遣返而加速获得难民身分的关键。
美国、日本和菲律宾领袖召开史无前例的三方高峰会。专家认为,日本的积极参与会使印太地区原先在美中竞逐保持中立的国家逐渐往亲美日的方向移动; 美日菲三方防卫合作将对中国在东中国海、南中国海的活动产生强大的威慑效果。
美国、日本、澳大利亚和菲律宾4月7日在南中国海举行首次联合军演,中国同一天也在该争议海域进行军事“战斗巡逻”。专家认为,民主国家要以“综合性威慑”系统让中国无法独享南中国海的资源,其中日本在南中国海局势中的角色正在发生显著变化。
中国3月29日起终止对原产于澳洲的进口相关葡萄酒征收反倾销税。专家认为,勘培拉应该发挥经济杠杆的功能与中国谈判,因为贸易而在民主的原则上妥协没有必要。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