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春寒料峭,中美关系乍暖还寒。原本已经确定下来的国务卿布林肯访华之行由于气球事件被临时推迟,是否重新安排尚未可知。观察家们对气球事件以及其对中美关系的影响众说纷纭。
聊天机器人ChatGPT的出世可能是人类近年取得的最重要技术突破。在现今的国际格局下,任何一项有着重大创新意义的技术,都不可避免地会被视作或拿来用作大国间的竞争工具。我们看到,在对ChatGPT的各种讨论中,特别是在中文世界,一个被许多人问到的问题是,为什么ChatGPT不是最先在中国而是在美国发明的?
近来ChatGPT走红全球,人们都在提出各种命题和它对话,要试试人工智能现在有多大能耐。余不能免俗,要问就问关于中国政局的问题。我提出的一个命题是“中国的下一步”。ChatGPT的相关评论全文如下:
根据中国知名科幻作家刘慈欣的小说改编的电影《流浪地球2》在今年春节档取得得了票房和口碑的双丰收。在海外影评网站IMDb上,美国人给的评分也有7.8,这个分数还是相当不错的。中国国内这段时间对这部电影和另一部电影《满江红》的讨论非常多。不过,从中国官方的宣传看,显然更偏爱《流浪地球2》,北美市场和大陆同步上映此片。
“动态清零”政策虽然已经结束了几个月,但是中国好像还远未走出三年疫情的封闭和隔离。恰在此时发生的气球事件,轰动了全美,民众反应几乎可以和1962年古巴导弹危机时刻相提并论。一夜之间,这枚高空气象球变成了政治气象球,向世界发出了一个清晰的信号:中美关系再度陷入危机。
“气球事件”在美掀起的舆论风暴,相信一定超出此事刚曝出时北京的预估。这当然跟美国内的反中政治气氛特别是共和民主两党的斗争有关。但就大众而言,中国的高空气球不管“误入”还是“侵入”美领空,对他们产生的心理冲击类似于1957年苏联抢先发射人造卫星的史普特尼克时刻,或者日本在1944—1945年间向美国投放的气球炸弹。
“塔西佗陷阱”(Tacitus Trap)泛指一个政府或政权由于丧失了人民对它的基本信任,无论它作什么或说什么,都不会认为是善意。
在传统中国的社会里,男女不平等不是“问题”,是普遍的事实,习以为常,与生活环境里的价值观没有冲突,在这个意义上我们可以说“没有问题”。当时女人的最基本的社会角色是生子,而且嫁“出”去之后,生的是另外一个家人的孩子,不是自己娘家的。一个家庭的神圣责任是继续祖先的“香火”。“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嚒!续香火的法子呢?找别家的女子进来服务。因此,从出生以来,女子本身的价值被认为是次要的。
很多人关心中国下一步的经济走向。毕竟,中国已经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并与全球经济的融合程度很高,其经济走向必然牵动全球经济。过去四十多年来,沿着“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治国路向,中国的国力大大增强,中国民众的生活也得到了程度不同的改善。最近几年来,特别是新冠疫情肆虐的三年多来,中国百业萧条,民生艰困,中国的经济增长速度大大放缓。在这样的背景下,随着习近平在政治上清除了中共内部或者真实或者想象中的对手,接着在“应阳尽阳”的方针下以千万民众的生命为代价走向“后疫情”时代,经济生活出现了恢复常规的迹象,是不是接下来将要出现中国经济的复苏乃至新的发展高峰呢?
中国的农历新年过完,接下来,还有一月,全国两会就要登场。今年两会因为换届,受到的关注可能也是近年最高。当局前不久公布了政协委员和人大代表名单。外界已从名册中看到了将要在两会上公布的一些人事安排和政治动向。其中,最引人瞩目的是国务院副总理,隶属团派的胡春华将出任政协副主席;同为国务院副总理的前常委韩正则料接替要退下来的王岐山,出任国家副主席,成为第八号人物。
中国国家统计局日前公布了2022年的人口数据,比2021年“意外”减少85万人,说“意外”是因为超出许多人的预料,原本以为这个日子不会如此快来到。这是中国60年来首次人口减少。故数据甫一公布,引来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和讨论。
面对中国的疫情灾难,本栏上篇文章提出了“负治理”这个说法,指出其中的机理在于:政府在疫情中的作为不仅不是帮助民众,反而是变本加厉为难民众、作践民众。实际上,这种现象,并非始自2022年12月以来的疫情政策大转弯、大撒把,而是中国现行权力制度的一贯逻辑和基本特点。
我在上期专栏文谈到,中国放弃动态清零,疫情防控急转弯,候任总理李强可能起了主要的推动作用。原因在于,李强在二十大后的第一年接手总理,主管全国经济和行政事务,他必须到年底交出一份不错的成绩单,如果他开年就把经济搞砸,在接下来的四年,将难有威信带动队伍,把事情做好。而疫情早放开,对恢复经济早有利。
江泽民去世,中共宣传部悼念“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离开了人间。是吗?认真的听众会问:江泽民和卡尔・马克思究竟有多少瓜葛?江喜欢出风头,会背葛底斯堡演说,会唱西洋流行歌曲,但读了多少马克思?六四以后流亡海外的苏绍智教授读了很多马克思,但中共领导人读了多少?伟大舵手毛泽东读了没有?
2022-23年的冬天,大概是过去五十年以来中国最寒冷的冬天。在跨年前后,中国在全国范围内重演了三年前武汉的悲剧,哀鸿遍野,数百万老人的生命被新冠病毒收割,绵延数千年的中国社会正在经受一个前所未有的冲击,堪称文革以来中国社会面临的又一次崩解危机。
今年1月8日,中国正式对新冠降级管理,从原先的“乙类甲管”调整为“乙类乙管”,恢复国际旅行,由此,实行三年的动态清零彻底终结。从去年12月初发布的疫情防控新11条开始,一月时间,中国解封的力度之大和速度之快超出国际社会预期,之前一般认为,即使中国全面放开,也要等到今年3月的全国两会之后,而现在所以显得“迫不及待”,我认为很可能候选总理李强在其中起了主导作用。
真话是中国当下最稀缺的东西,尤其对习近平而言。他高高在上、坐在中南海的龙椅上,是听不到周边臣子的真心话的,所以,在去年底召开的中共政治局民主生活会上,当习谈到领导干部的作风问题时,要求营造环境、创造条件,鼓励基层干部群众讲真话、讲实话、讲心里话,我不认为他是在作秀。不过,如果只要领导干部创造条件让基层干部群众敢讲真话,他显然没意识到,关键还不是领导干部听不到群众的真话,而首先是高级干部无人敢对他讲真话、讲实话、讲心理话。
中国正处在巨大、深重的公共健康危机与生命、人道灾难中。面对这等凶险疫情的民众,却难以得到公共卫生资源的支持。反而,他们缺医少药,重病者往往求医无门。甚至死者也难以安息。
时序即将跨入2023年,中国的情形比我预想的还要糟糕,尤其习近平的形象从高高在上的神坛快速跌落,比预期的还要快。
2022年对于朝鲜半岛来说并不是一个安稳平顺的年份。朝鲜虽然没有进行新一轮核试验,但是在全年进行了90多次弹道及其他导弹试验,导致朝鲜半岛的风险一路走高。
最近中国城市里出现了“白纸”抗议活动,含义很丰富,让我联想近半个世纪来的许多有关的现象。
有中国的经济学者认为,上周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是近10年来最重要的一次经济工作会议。说它最重要,是因为中国当下的经济形势似乎可以用坏得不能再坏来形容,而明年又是中共二十大后的所谓开局之年。中国人讲究风水,开局好不好,对社会心理和预期都有重大影响。新的领导班子到底有几斤几两,能不能服众,明年的经济表现是关键
也许可以从不恰当的人那里借用两句话来大略地表达本文的主旨。一句话说:“革命是人民的盛大节日”——这话出自列宁,苏联共产主义政权的创立者。另一句话则来自毛泽东,他说过:“一张白纸,没有别的负担,好写最新最美的文字,好画最新最美的图画”。用列宁和毛泽东的话来描述中国“白纸革命”的效应,当然颇具荒唐感,也许政治不正确,但我不喜欢因人废言,所以还是借用了。而引用这两句话的真意,在于我对中国民众的“白纸抗议”的继续观察中得出四点看法;这些看法集中到一起,凸显的是这场抗议对于中国民众的精神解放和人性回归的积极作用。
与世界各国宣布结束疫情之后的欢腾、热闹截然不同,中国解除清零管控之后的一周却陷入了混乱、沉寂。尤其在北京,这种萧条和紧张超过三年来的任何时点,似乎更像疫情爆发之初的武汉。市民的新冠感染率大幅上升,医院和药房正在经受冲击,三年来第一次无限制开放的商场和餐馆人影寥寥,企事业单位的上岗率急剧萎缩,以至于北京市政府紧急发出“愿复尽复”的复产号召。
中国这次疫情防控的放开程度,超出预期,很多人把“功劳”算在“白纸运动”上。该运动的一个直接诉求是放弃清零,放开管控。习近平在和欧洲理事会主席米歇尔的会谈中,也承认年轻人因为在三年疫情中的挫败感而走向街头抗议,实际等于承认清零抗疫失败。鉴于习时代对社会的严密管控,“白纸运动”毫无预兆的突然大规模爆发,对习的心理冲击会相当强烈,这可能直接促成了当局放弃清零政策,以回应民意。
加载更多
没有现场直播
没有媒体可用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