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链接

中国时间 8:54 2025年1月21日 星期二

聿文视界: 解构《流浪地球2》的意识形态密码


资料照:中国河南郑州一家影院内张贴的《流浪地球》电影海报。(2019年2月11日)
资料照:中国河南郑州一家影院内张贴的《流浪地球》电影海报。(2019年2月11日)

编者按:这是邓聿文为美国之音撰写的评论文章。这篇特约评论不代表美国之音的观点。转载者请注明来自美国之音或者VOA

根据中国知名科幻作家刘慈欣的小说改编的电影《流浪地球2》在今年春节档取得得了票房和口碑的双丰收。在海外影评网站IMDb上,美国人给的评分也有7.8,这个分数还是相当不错的。中国国内这段时间对这部电影和另一部电影《满江红》的讨论非常多。不过,从中国官方的宣传看,显然更偏爱《流浪地球2》,北美市场和大陆同步上映此片。

上周我和家人去影院看了它,过去在国内看过《流浪地球》,但早已忘了讲什么。我女儿不喜欢看中国的的电影和电视剧,她在家看的电影基本都是美国的,偶尔也会有其他国家如韩国的。我曾建议她找一两部中国电影看看,她都拒绝了,去影院看《流浪地球2》,也很勉强。但在放映完后我问她好不好看,她回答还可以。我想她可能是对影片中的特效或者故事情节比较满意,至于影片要表达的思想内涵以她的年龄应该理解不了。影片长达2小时40分,我自己前一小时完全不在状态,看得昏昏欲睡,有我前一晚没睡好觉的原因,但叙事的拖沓催生了我的睡意。

来看《流浪地球2》的观众几户都是华裔——我用“几乎”,是他/她们看起来都是中国人,有没有其他亚裔,不敢确定。放映室的座位坐了不足1/3,大概有二、三十位吧,但以我所在地区的华裔人口,以及影片放映了几天,我觉得相当可以了。不过这也反映一个事实,即中国的电影尚未真正打入美国市场,看中国电影的主要还是华裔,特别是大陆移民,这跟好莱坞电影在中国的受众是完全不可比的,尽管据说这部电影在美国的票房排进前十。

《流浪地球2》在中国国内受欢迎的程度和它在海外的放映亦引起海外舆论的关注。英国伦敦政治经济学院研究中国与亚太问题的专家柯岚安——这是个地道的英国人——近期特意撰文,从刘慈欣的科幻小说切入,分析中国的全球战略。他认为,刘的小说在叙事中显露出某种“中国特色”的性质,而这种性质将影响中国对未来的设想,乃至影响全球秩序的塑造。他把其中包含的价值观特征,概括为“悲观的乐观主义”、“新社会主义”和“天下”。他最后指出,当中国科幻小说的设想超越了地缘政治二元论,开始思考人类与技术的关系,科学与政治的关系,并由此影响到全球秩序布局之时,我们(西方)也应该开始思考我们想要的全球秩序。

虽然柯岚安讨论的是刘慈欣的科幻小说,但在《流浪地球2》中,也相当程度地展示了他所说的这些价值观特质。我想在这一基础上,从两个维度来探讨这个影片透示出的中国官方要达到的目的或者意图。

官方要用科幻电影抢占国际话语权

第一个维度,中国官方大力扶持科幻电影走向海外的目的。

近年来,习近平一直强调要向国际社会讲好中国故事。但在如何讲好中国故事的问题上,文宣部门负有重要之责,可这恰恰也是中国的一块软肋,同中国经济、科技在全球占有的地位是高度不相称的。中国的形象之所以在国际社会很差,话语权没有掌握在自己手上是关键,这其中又和文宣部门讲不好中国故事紧密相连。

但这不能怪中国的作家和艺术家,因为官方为讲好中国故事设置了诸多限制,让他们自缚手脚。在文化艺术的诸种表现形式和手法中,相对而言,电影对国家形象的改善和话语权的提高能够起到比较快的效果,原因在于电影运用了多种感官形式特别是视角冲击力是其他艺术不可比的,美国正是通过好莱坞电影的输出,让全球观众浸淫在好莱坞的大片中,从而不自觉地接受美国的文化和价值观的熏陶和洗礼,让美国文化行销世界。

中国崛起,文化和价值观是短板,要改善这种状况是个长期过程,但如果中国的电影借助经济和科技力量能够在国际占有一席之地,也可以承载输出中国文化的使命,部分弥补价值观的不足。而在电影的种类中,反映中国当下现实和中共历史的影片是很难通过意识形态审查的,即便能够通过官方审查,在国际社会叫好,它起到的作用可能恰恰是加重西方观众对中国的恶感,显然这不是官方需要的。向西方展示传统中国的面貌,过去以张艺谋为代表的电影倒是在国际社会一度走红,可惜在国内引发很大争议,被批判为用中国的落后和丑陋去取悦西方,官方当然也不希望向国际社会展示这样的中国形象。所以,比较好的选择就是科幻电影,既然规避意识形态的纠缠,又能展示一个全新的面向未来探索的中国。

作为一种类型电影,科幻影片能够满足观众对未来的好奇和想象,它也是好莱坞的强项,好莱坞通过制作众多的科幻大片,征服全球。但是科幻电影不是有钱或者好的故事能拍好的,它的技术难度很高。好莱坞的科幻大片建立在美国有一套成熟的电影工业体系的基础上,背后的支撑是美国发达的工业技术。这也是其他电影大国无法追赶好莱坞的原因。

然而现在,中国要来挑战。中国有两方面优势,一是科幻小说市场繁荣,出现了像刘慈欣和郝景芳为代表的在国际上有很大知名度的科幻作家,这对科幻电影起到直接的推动作用;二是中国的工业技术在快速追上美国,甚至在某些方面超过美国,为科幻电影的拍摄和制作提供了技术支持。《流浪地球2》导演郭帆谈到这点,虽然承认中国的科幻片和整个电影工业同好莱坞的差距还有25到30年,后期特效与好莱坞也存在10到15年的差距,目前只能达到后者的中游水平,但他认为,这个差距正在缩短,全球化、互联网的发展和新技术的使用,中国可以通过十年来追赶美国。比如《流浪地球》有75%的特效是由国内团队完成,但到《流浪地球2》,这一比例提高至90%。在很多人看来,《流浪地球2》特效的制作和运用,并不亚于好莱坞的科幻大片。

故从电影工业的角度看,《流浪地球2》显示出中国官方欲通过科幻电影这一类型,抢占国际电影市场,以此输出中国文化,进而同好莱坞分庭抗礼,掌握国际话语权。

《流浪地球2》呼应习近平的“人类命运共同体”

第二个维度,影片的意识形态密码。

这部影片讲述人类为应对太阳急速老化膨胀以致吞没太阳系的危机,决定并执行将地球迁移至半人马座α的计划即“流浪地球”计划的故事,为此美、俄、中、印提出了自己的危机应对计划,美国是方舟,俄罗斯是逐月,中国是移山,还有一个数字生命计划,地球联合政府最后选定了中国的移山计划作为应对太阳危机的唯一计划。

可以对《流浪地球2》的这个主题作多个角度的解读。由于篇幅所限,我只分析前文提到的柯岚安讨论的“天下”。“天下”观是中国儒家想象的一种关于“天下”秩序的安排,习近平提出的、作为中国外交的最高目标的“人类命运共同体”,实际上是这种“天下”观的现代翻版。儒家“天下”观的核心内容是用儒家的礼法来规定天下秩序,故儒家虽主张天下大同,但这个大同秩序是由中国主导的,中国处于天下的中心。

影片的叙述围绕“太空电梯危机”和“月球坠落危机”两大事件,再配以550W/MOSS为核心的人工智能与数字生命的暗线来展开,前者正是美国主导的方舟计划的一部分,后者正是中国主导的移山计划的一部分,最终移山计划胜出。这不正好暗示现实中的中美竞争吗?外国观众可能要问,人类出走太阳系,为什么一定要设计带着地球去流浪?电影会告诉人们,这反映了中国人的故乡情节,地球是人类的故乡,所以不能放弃地球。然而,故乡情节的背后实际真正要传达的是,地球和人类是一个命运共同体以及中国人的责任意识,在危机面前人类必须同舟共济,中国人又尤其要成为责任之榜样。而中国人的责任意识正通过中国主导的移山计划来体现。

我多次说过,习的“人类命运共同体”并非要重置世界秩序,因为中国自认为是全球化和最大受益者,没有动力去推翻这个秩序,他的真正目的,是要中国主导这个秩序,至少和美国共同主导,成为名副其实的“G2”体系。习认为中国开始有力量做到这一步,这当然就和美国的利益发生根本冲突,此即美中对抗不能缓和的缘由。《流浪地球2》再好不过地揭示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真正意涵。

科幻电影虽是虚构,但也可以成为现实政治的载体。对《流浪地球2》,不能仅仅把它看作普通的科幻电影,它承载了中国官方的使命和意识形态的企图。人们在观看这部影片,为它的特效制作震撼时,需要注意这个“密码”。

  • 16x9 Image

    邓聿文

    美国之音特约评论员,曾在中国做过记者,现居美国,作者本人这样介绍自己说:“曾经在体制的边缘,因而更能洞察所谓‘新时代’的荒谬。”

评论区

VOA卫视最新视频

时事大家谈:特朗普提出合资方案,TikTok能否死里逃生?
请稍等

没有媒体可用资源

0:00 0:21:11 0:00

美国之音中文节目预告

  • 7/23【时事大家谈】拜登退选中国网民热议 “把他赶下台”影射习近平?拜登退选牵动美外交政策 下届总统恐对中更强硬?嘉宾:美国“信息与战略研究所”经济学者李恒青; 美国《当代中国评论》国际季刊主编荣伟;主持人:樊冬宁

XS
SM
MD
L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