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链接

中国时间 6:45 2024年11月27日 星期三

黄浦江封:气球事件透视:难以走出新冠疫情的中国外交


一块碎玻璃后的美中国旗
一块碎玻璃后的美中国旗

编者按:这是江枫为美国之音撰写的评论文章。这篇特约评论不代表美国之音的观点。转载者请注明来自美国之音或者VOA。

“动态清零”政策虽然已经结束了几个月,但是中国好像还远未走出三年疫情的封闭和隔离。恰在此时发生的气球事件,轰动了全美,民众反应几乎可以和1962年古巴导弹危机时刻相提并论。一夜之间,这枚高空气象球变成了政治气象球,向世界发出了一个清晰的信号:中美关系再度陷入危机。

其结果,至少到目前为止,造成美国国务卿的预定访华行程被推迟,中美防长间的电话通话也被取消,中美关系再度回到了交流冻结的状态,一种颇为危险的状态。

如果对比五十年前、也就是1971年4月美国乒乓球队访华开启的中美关系破冰,那也是中国外交一直以来引以为豪的外交行动,所谓用小球撬动大球,那么今天的气球事件可谓发展到另一个极端,提醒美国人民太平洋战争期间携带燃烧弹的日本气球威胁美国本土的情景。这对已经脆弱的中美关系而言,或许同样是一个颇具象征性意义的分水岭。

比较气球事件对中美关系的负面影响,在气球事件的前后,中国的外交反应更像是一场灾难,他们仿佛还未走出三年疫情,继续陷在疫情期间的动态清零和闭关锁国之中。例如,在布林肯国务卿预定访华前一周,《人民日报》从2月1日到3日连续发表了三篇署名“钟声”也就是中共宣传部的官方评论文章,态度倨傲如同对待天下来朝的异邦朝贡。

而在气球事件发酵之后,外交部门的倨傲一以贯之,全然不在意气球对美国领空的侵犯、对美国人民痛苦记忆的刺激,更佯装出一副毫不在意气球事件对布林肯访华影响的姿态,继续强化了这一意外事件的严重后果。

然而,事实的另一面是,布林肯原定2月4日启程的对华访问,其重要性无论怎么形容都不过分,不只是巴厘岛习拜峰会后的约定,或者布林肯国务卿上任之后的第一次访华,而是在中美关系处于严重危机之际的一次再也不能拖延的访问,即美方一直强调的“建立护栏”的访问,防止中美关系继续恶化。

对中方来说,意义更不止于此,借由布林肯的访华,中共才可能在二十大之后为充满不确定的未来五年中美关系进行标定,陆续展开各级对话、恢复中美交流,真正在中美关系的外交层面上走出过去三年的闭关锁国和外交孤立状态——那并不是迂回外交,例如年初以来秦刚就任外交部长后出访非洲或者前外长王毅即将出访欧洲这些行动能够解决的。

换句话说,一枚不明用途的高空气球的突入,破坏了中美的面对面外交,也极大干扰了未来中美关系的恢复和发展。这一事件的本身,就显示中美关系的不确定和危险性。中国外交系统在气球事件当中近乎失控、进退失措的表现,相当程度地继承了疫情三年乃至更早开始的战狼外交模式,即一贯的强硬和一味的颟顸,如同外交部发言人不变的态度,总是不肯直面问题本身、不肯直面国际社会的质疑。

在这个意义上,尽管春节后的中国大众似乎已然全数忘掉了三年的疫情灾难,正在从新冠痛苦中慢慢走出来,但是中国的官僚体制和外交机构却还处在动态清零的自我隔离模式中,拒绝真正开放地面对国际社会,如集体躺平一般坐等中美关系的继续恶化。

或许正是因为此种缘故,才有气球事件的发生。也就是说,正如同新冠爆发之初,中国政府几乎本能地选择了全国戒严模式的内部隔离,以封闭体制下的清零与国际社会的开放体制相竞争,这种内部隔离、互相封锁、缺乏交流、敌视西方的模式同样普遍存在于中共体制内部,尤其在外交、军方和安全部门之间缺乏有效的沟通协调机制,即使2013年成立了负责协调的国安委之后也未能根本解决这一问题,最高管理层在集中了所有决策权之后也不得不面对系统内部激烈的效忠竞争和互相隔离所造成的内部挑战和巨大压力,无论进行怎样的内部革命、刀刃向内都难以解决。

资料照:俄罗斯总统普京在北京出席冬奥会开幕式。(2022年2月4日)
资料照:俄罗斯总统普京在北京出席冬奥会开幕式。(2022年2月4日)

事实上,三年前新冠疫情的爆发如此,一年前冬奥会上被俄罗斯战狼欺骗如此,今天气球危机同样如此。外界透过气球所看到的,是中国统治体制内部的僵硬、笨拙和失控,其体制本身就是灾难的发生机制。这个体制每天都在处理层出不穷的局部问题和偶然问题,而这些问题总有可能突破,而且循着体制被不断放大、升级,最后失控演变为危机和灾难,不断制造着一个高度体制化的不确定性。

这在新冠疫情的三年动态清零和猝然结束的几个月里充分暴露,也已经在过去十年互联网产业、公民社会、公关媒体、民营经济所受的打击和最近的房地产行业、教培行业等产业动荡上被反复验证。在这个意义上,一个持续的气球项目最终演变成中美关系危机,就一点儿也不奇怪了。对中国的管理层和外交官僚们来说,他们或许能够在混乱中任意地结束动态清零政策,却很难真正走出他们自我隔离的封闭心灵,如同晚清官僚的颟顸自大。

当然,如果认清当前危机的严重性,气球事件便不值一提,犹如茶杯里的风暴很快就会过去。拜登总统在2月7日的国情咨文中,在展示了坚定的保卫民主的原则立场之后已经向中国释放了缓和的信号,即寻求竞争而非冲突。接下来,中国外交是否有能力迅速解决气球危机,犹如二十余年前南海撞机的解决,回到中美关系正常化的轨道上来,尽快恢复双边的对话交流、恢复两国人民之间的交流往来,重建最低限度的共识和互信?这恐怕才是衡量中国外交是否真正走出疫情、回到国际社会的关键。

  • 16x9 Image

    江枫

    上海政治学者。 由于中国国内的政治环境,作者使用的是笔名。

评论区

VOA卫视最新视频

时事大家谈:政坛新星马斯克崛起,为何中国高层谈论他?
请稍等

没有媒体可用资源

0:00 0:19:40 0:00

美国之音中文节目预告

  • 7/23【时事大家谈】拜登退选中国网民热议 “把他赶下台”影射习近平?拜登退选牵动美外交政策 下届总统恐对中更强硬?嘉宾:美国“信息与战略研究所”经济学者李恒青; 美国《当代中国评论》国际季刊主编荣伟;主持人:樊冬宁

XS
SM
MD
L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