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总理李强星期二(3月5日)在北京举行的中国全国人大会议上做了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其中将2024年的经济增长目标定在5%左右。观察人士称,这份报告虽没有令人意外的地方,但北京计划的军事开支和在气候变化上的政策目标都让外界感到些许担忧。
中国每年一度的“两会”(人大政协)3月4日、5日在北京召开。经过所谓“直选”和“间接选举”产生的近2900名人大代表集聚在北京的议事大厅(人民大会堂),“共商国是”。
在今年的一年一度的中国全国人大和政协两会开始之际,中国当局星期一出人意料地宣布取消过去三十年“两会”结束时国务院总理举行中外记者会的惯例。国际媒体认为,中国当局的这一举措显示了中国不透明状态进一步加剧,中共中央总书记、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的权力扩张,国务院总理的职权矮化。
北京取消中国国务院总理每年两会后的例行记者会的决定让不少报道中国的西方记者们感叹一个时代的结束。但也有媒体人指出,这类记者会早已成为了中国展示政治开放假象的道具,失去了实际意义。
在过去的三十年里,中国当局在中共所操控的全国人大年会闭幕之后举行中国总理中外记者会。这是中国最高级领导人罕有的直接面对中外记者的场合。尽管随着时间的推移,记者会上的问答照本宣科的成分越来越多,信息含金量越来越少,但记者会还是会时常爆出令中外记者感觉耳目一新的火花。
在中国一年一度的全国“两会”开幕之际,洛杉矶地区的中国异议人士及新老移民周日(3月3日)下午在蒙特利公园市(Monterey Park)的丁胖子广场举行集会,抗议“两会”的召开,并呼吁人权和自由。
2024的中国“两会”,一个原本注定没有悬念的会议,却在3月4日周一上午就爆出了一个大新闻,按惯例会后将进行的总理与媒体的见面会被取消,而且可能永久性取消。
本周在北京举行的全国人大会议可能不会宣布任何新的人事任免,这意味着现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共中央外办主任王毅至少在短期内仍将兼任中国外长一职。
中国全国人大发言人娄勤俭3月4日宣布,今年人大于3月11日闭幕后,将取消总理中外记者会,未来几年也不再举行,因为李强的工作报告及会期内各部委发布会已能提供外界足够的信息。对此,分析人士认为,这恐代表国务院和总理的位阶已遭矮化,未来李强听命习近平的信号更明显。
前不久,当局也发出了解放思想的动员令,只不过不是在北京的中南海,而是湖南省委,后者在中国农历新年前夕,发出在全省开展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的号召。但这次湖南解放思想大讨论号召,没有像78年那次一样,得到中国民间和理论界的响应,反引来一片讪笑,原因在于,它的动员令,名为“解放思想”,目的却是要“统一思想”。
经济复苏步履蹒跚、三中全会一推再推、副国级要员人间蒸发、国际局势紧张加剧、 美中竞争日益升级——经历跌宕起伏的2023之后,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中国2024年会是什么样,将会怎么走?星期一(3月4日)开幕的中国“两会”或许是探寻答案的重要窗口。
在美中关系持续紧张之际,美国财政部长耶伦对中国进行了为期四天的访问。耶伦在访问结束时表示,她与中国政府领导人的会谈是有成果的,中国财政部则称,“相关会见会谈坦诚、务实、深入,具有建设性。” 世界媒体和许多观察家对耶伦访中的成果或成就各有不同的解读。
3月13日,中国名义上的最高权力机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今年的年会闭幕。刚刚破例第三次“全票当选”中国国家主席和中央军委主席的习近平发表闭幕讲话。世界媒体的有关报道把焦点放在习近平个人权力的大膨胀、习近平对中国军力的强调,以及习政权使中国几十年来的改革时代告终。
美国之音获悉,20年前率先向外界披露萨斯(SARS)疫情真相的著名中国退休军医蒋彦永3月11日因肺炎等疾病去世。当局对蒋彦永治丧活动的安排和遗体告别仪式参加者设置了限制规定,海外无法接通蒋医生的遗孀家中电话。不过,大量网友闻讯后纷纷通过网络社交平台向这位逝去的疫情吹哨人和六四屠杀见证人表达悼念之情和敬意。
李强以三票反对八票弃权当选国务院总理,中国进入“新习李”治国阶段。尽管木已成舟,很多人依然会追问,习近平为什么要强保李强做总理?毕竟去年上海的封城让李背上了一个沉重包袱,即便在专制体制下,也得考虑这个因素。
中国名义上的最高权力机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13日上午闭幕。3月10日习近平破例第三次“当选”中国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并且可以无限期连任。11日,习的嫡系李强被任命为新总理。在中国经济吃紧、习近平政权被认为面临重振中国经济的挑战之际,中国共产党当局推出令人惊讶的宣传。
中共橡皮图章的全国人大继确认习近平第三个主席任期、习近平亲信李强为国务院总理后,周日(3月12日)确定国务院新任主要官员及各部委主管,任命丁薛祥、何立峰、张国清、刘国中为国务院副总理。这次换届的第十四届全国人大第一次会议2023年3月5日开幕,3月13日闭幕。
一年一度的北京政治秀——人大政协两会接近尾声。跟往年一样,近三千代表和两千多委员大多对过去一年或数年发生的高度敏感政治事件和得到普遍关注的社会问题充耳不闻、避而不谈,几乎都在充当只会举手拍手的“二手机器”。不过,其中一些人物的稀奇古怪提案或政治正确高调发言受到一些官媒追捧,同时也引起众多网友热议和嘲讽,甚至被说成“滑稽与丑陋的表演”。
在中国各地去年底罕见出现反清零政策的示威活动后,当局颁布“重磅”新十条并实际终止动态清零防疫政策时使用了相同的言语,批评各地对政策的执行,而非承认政策本身错误。
中国全国两会正举行,候任总理李强即将走马上任,展开他未来五年的施政生涯。此时,路透社一篇有关“中国新二号人物如何加速习近平清零政策的结束”报道,是否会在所谓新“习李关系”上投下某种变数,引人联想。
上周末登场的北京两会素有”橡皮图章”和”政治花瓶”之称,不过建议人大取消“寻衅滋事罪”(简称“寻滋罪”)的议题再次引发舆论关注和网友热议。有评论认为,这个前身为“流氓罪”的刑事罪名,界限模糊宽泛,早已沦为一项口袋罪,特别容易让当局在实践中滥用,被当成代替政治罪名的一块遮羞布,用来打压异议人士、维权人士和敢于发表批评言论的网民,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应该废除。
在3月5日开幕的中共全国人大十四届第一次会议上作任内最后一次政府工作报告的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谈到台湾问题时旧调重弹地表示,中国谋求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推进祖国和平统一进程。台湾陆委会随即回应,再次呼吁北京正视“两岸互不隶属”的事实,以理性平等、相互尊重的态度务实处理两岸事务。
即将离任的中共国务院总理李克强星期日(3月5日)在第十四届全国人大政府工作报告中表示,国家的科技政策应当注重推进科技自立自强,而政府在调动资源实现关键科技突破上,需要发挥更好的杠杆作用。
中国全国人大发言人王超星期六(3月4日)在北京表示,中国国防预算的增长是“比较适度、合理”的,而且也是为了应对“复杂安全挑战”的需要。
中国“两会”召开在即,参加会议的代表名单呈现出一个突出的变化:互联网行业的风云人物几乎集体缺席,取而代之的是一批科技硬件行业的后起之秀。
加载更多
没有现场直播
没有媒体可用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