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名义上的最高权利机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今年的年会星期一结束,在诸多国际媒体看来,从宣布不再举行会后总理记者会,到总理亲自宣布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最低标准提高20元,到大会通过修订的国务院组织法,将服从和效忠习近平列为中国中央政府工作的第一优先,取消或大大缩减政府政务透明公开,变得更加封闭。
中国全国人大代表周金波在两会上提交《建立普惠式基础养老金制度的建议》,呼吁对年满65岁且无养老金的人群发放基础养老金后,随即引发中国网民的热议和两极反应,虽然此提案尚未被立案,但学者质疑,普发养老金政策若落地,恐引发中国世代和城乡间的冲突,也让部分人失去工作的诱因。
中国的“两会”3月11日闭幕,其中人大年会在常委会委员长赵乐际的“以习近平为核心”结语中划下句点。对于中国这场年度政坛大戏,分析人士人说,除凸显中共有意改善美中关系外,释出的主讯号仍是习近平定于一尊的地位,因为不管从缩短会期、取消总理记者会,到通过修改国务院组织条例,都可看出国务院跟人大、政协的角色已被严重弱化。
今年中国两会3月11日结束。本次两会的一个意外,无疑是总理记者会的取消,对此,外界有着太多的评论和猜测,其“风头”盖过了两会其他的内容和议题。相比之下,国务院组织法的修订没有引起外界应有注意。推导此次修法是要弱化国务院的现有地位。
中国“两会”在北京举行之际,几位在美国不同身份的华人表达了他们对“两会”的看法。有人觉得看“两会”就像在看戏,对于“两会”给出的消息“反着看就对了”。
中国过去一星期进入一年一度的“两会”时间。法新社星期日(3月10日)报道,一家翻墙软件公司表示,中国在此敏感的政治会议期间,加大了阻止互联网用户访问被封禁网站的力度。
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3月7日出席中国全国人大解放军武警团组会议时下达指令称,中国要发展“新质战斗力”,并为统筹海上军事斗争准备。对此,分析人士解读,“新质战斗力”指的应是高科技和智能化作战;且鉴于其广布全球的利益,中国未来能否掌握海洋交通线将是大国崛起的关键,因此,在此战略下,解放军未来的策略应是运用大量无人载具来支援海上作战。
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长应勇和中国最高人民法院院长张军3月8日于“两会”发表工作报告,分别提出数据来佐证两院2023年的工作绩效。其中,应勇指出,最高检以国安为由去年共抓捕或起诉超过240万人。对此,观察人士说,北京加大力度维稳和社会监控,若含陷入“指定居所监视居住”的被害人,也就是所谓秘密监狱黑数,恐难以计数。他们说,两人的部分报告正好暴露出中国压迫人权和法治环境越来越恶化的趋势。
随着老龄化时代降临,中国养老金是否够用引发外界关注。中国国务院总理李强3月5日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具体措施包括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每月最低标准提高人民币20元。这引起强烈回响,部分舆论质疑,在当今中国社会,这笔钱是否能真正有助改善农民等基层人士的晚年生活。
中国全国人大正在审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组织法(修订草案)》,预计将在3月11日的闭幕式上表决通过。由于草案中明订“国务院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分析人士认为,这是继取消总理记者会之后,进一步从法律上降低中国国务院的位阶,更加扩大总书记习近平个人权力。
中国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期间,外交部长王毅周四(3月7日)召开记者会,回应“中国外交政策和对外关系”相关问题。在最受瞩目的中美关系上,王毅称双方在拜习旧金山会晤以来确实取得一些进展,但又指控美方的对华错误认知仍在延续;在南中国海和台湾议题上,王毅虽未直接点名,言词中仍表达出对美国的不满。
中国外交部长王毅星期四在全国人大会议期间抨击美国,并吹捧更加密切的中俄关系。
每年中国全国“两会”,除了政府工作报告和不同部门的记者会备受关注,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的提案和建议也经常成为话题。这些建议五花八门,部分还与老百姓的日常生活和福祉息息相关,但由于具有争议性,只有极少数被当局认真看待。
中共中央现行的“三人帮”,也就是,中共总书记习近平和他的两位政治局常委李强与蔡奇,三人的权力分工逐渐浮上台面。观察人士表示,就本周开议的“两会”来看,习近平一人独大下,主掌经济决策的国务院总理李强权力已经进一步遭削弱;至于曝光度极低的蔡奇因为负责维稳工作,份量可能高过李强。不过,李、蔡两人,甚至其他常委,都不可能成为习近平的接班人。
中国总理李强星期二(3月5日)在北京举行的中国全国人大会议上做了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其中将2024年的经济增长目标定在5%左右。观察人士称,这份报告虽没有令人意外的地方,但北京计划的军事开支和在气候变化上的政策目标都让外界感到些许担忧。
中国每年一度的“两会”(人大政协)3月4日、5日在北京召开。经过所谓“直选”和“间接选举”产生的近2900名人大代表集聚在北京的议事大厅(人民大会堂),“共商国是”。
在今年的一年一度的中国全国人大和政协两会开始之际,中国当局星期一出人意料地宣布取消过去三十年“两会”结束时国务院总理举行中外记者会的惯例。国际媒体认为,中国当局的这一举措显示了中国不透明状态进一步加剧,中共中央总书记、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的权力扩张,国务院总理的职权矮化。
北京取消中国国务院总理每年两会后的例行记者会的决定让不少报道中国的西方记者们感叹一个时代的结束。但也有媒体人指出,这类记者会早已成为了中国展示政治开放假象的道具,失去了实际意义。
在过去的三十年里,中国当局在中共所操控的全国人大年会闭幕之后举行中国总理中外记者会。这是中国最高级领导人罕有的直接面对中外记者的场合。尽管随着时间的推移,记者会上的问答照本宣科的成分越来越多,信息含金量越来越少,但记者会还是会时常爆出令中外记者感觉耳目一新的火花。
在中国一年一度的全国“两会”开幕之际,洛杉矶地区的中国异议人士及新老移民周日(3月3日)下午在蒙特利公园市(Monterey Park)的丁胖子广场举行集会,抗议“两会”的召开,并呼吁人权和自由。
2024的中国“两会”,一个原本注定没有悬念的会议,却在3月4日周一上午就爆出了一个大新闻,按惯例会后将进行的总理与媒体的见面会被取消,而且可能永久性取消。
本周在北京举行的全国人大会议可能不会宣布任何新的人事任免,这意味着现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共中央外办主任王毅至少在短期内仍将兼任中国外长一职。
中国全国人大发言人娄勤俭3月4日宣布,今年人大于3月11日闭幕后,将取消总理中外记者会,未来几年也不再举行,因为李强的工作报告及会期内各部委发布会已能提供外界足够的信息。对此,分析人士认为,这恐代表国务院和总理的位阶已遭矮化,未来李强听命习近平的信号更明显。
前不久,当局也发出了解放思想的动员令,只不过不是在北京的中南海,而是湖南省委,后者在中国农历新年前夕,发出在全省开展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的号召。但这次湖南解放思想大讨论号召,没有像78年那次一样,得到中国民间和理论界的响应,反引来一片讪笑,原因在于,它的动员令,名为“解放思想”,目的却是要“统一思想”。
经济复苏步履蹒跚、三中全会一推再推、副国级要员人间蒸发、国际局势紧张加剧、 美中竞争日益升级——经历跌宕起伏的2023之后,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中国2024年会是什么样,将会怎么走?星期一(3月4日)开幕的中国“两会”或许是探寻答案的重要窗口。
加载更多
没有现场直播
没有媒体可用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