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政府交通部观光署星期三宣布,即刻起停止组织赴中国大陆的旅游观光团,因为北京至今仍未允许中国旅游者组团前来台湾,并且擅自改变在敏感的台湾海峡的飞行航线。
台湾政府星期二(2月6日)呼吁北京当局多关注自身经济民生以及对他国的承诺,“少在国际社会惹事生非,制造麻烦。”台湾政府发出的呼吁是针对其中美洲邦交国危地马拉(台湾称瓜地马拉)正考虑在继续与台湾维持现有关系之下与中国发展正式贸易关系,而北京当局的回应称,一个中国原则是中国与所有国家展开合作的前提。
美国国会众议院科学、太空和技术委员会主席弗兰克·卢卡斯警告北京,如果对台湾发动武力入侵行动,美国将采取行动将中国孤立在国际金融系统之外。这位共和党领袖还表示,有关法案目前已经通过众议院,并等候参议院进行审议。
经过数月的谈判,美国参议院周日公布了一项价值 1180 亿美元的两党边境安全法案,该法案还将向乌克兰和以色列提供援助,但由于唐纳德·特朗普和强硬派共和党人的反对,该法案前景不明。
中国领导人习近平去年在加州旧金山与美国总统乔·拜登(Joe Biden)举行的峰会中要求美方“支持中国和平统一”,上星期中共高级外交官又在与美方的会谈中重复了这个要求,中国高层接连提出这个新的要求所为何来?有专家说,北京想要通过华盛顿来约束才当选台湾总统的赖清德不要寻求独立,但美国的政策对台湾的主权和最终地位是不持立场,如果要改变政策那将是不明智的。
乔·拜登总统提名的新一任美国印太司令部司令人选告诉国会,在台湾议题上,中国正积极寻求发展采取短暂、犀利且能造成既成事实的作战能力。这位美国海军上将还表示,美国的任务明确且专注,就是要协助台湾自我防卫能力,遏阻中国的军事野心。
最近两年台湾海峡的局势日趋紧张,中国解放军的军舰和战机越来越频繁地在台湾周边海域和空中活动,这似乎已经成为台湾海峡的新常态。这一变化引起台湾当局的不安,他们担心,一旦解放军的例行演练突然变成实战,向台湾发起突然袭击,台湾军队是否有能力应对,击退解放军的攻击?
台湾政府星期二(1月30日)对中国民航局宣布将取消M503航线原本在海峡中线偏西边运行的措施表示抗议和强烈不满,指称此举“罔顾飞安”及“蓄意制造两岸不安”。专家说,这是中国在台湾总统大选后对台湾加大施压的一部分,试图以“法律战”抹去台湾的存在。
北大西洋公约组织(NATO)秘书长延斯·斯托尔滕贝格(Jens Stoltenberg)连续两天在华盛顿表示,西方国家继续强力支持乌克兰极为重要,否则包括中国在内的威权国家领导人将从俄罗斯总统普京那里获取灵感,更倾向于使用武力。他表示,今天在乌克兰发生的事情明天有可能发生在台湾。
近日,《中国人民政协报》引述消息人士称,中国拟对台扩大取消《海峡两岸经济合作架构协议(ECFA)》早收清单的关税减让,台湾包括农渔、机械、汽车零组件和纺织等34种零关税产品,恐受下一波冲击。对此,学者警告,中共一再“以商逼政”,虽威吓效果不佳,但若频下猛药,恐升级为两岸贸易战。
台湾政府驳斥谴责北京当局在美中曼谷高层会谈后发布有关中方在会中提到“台湾问题是中国内政”、“台海和平稳定的最大风险是‘台独’”等相关说法的声明。
美国众议院中国共产党问题特设委员会首席民主党成员拉贾·克里希那莫提星期五(1月26日)说,这次台湾总统大选由中国最不喜欢的民进党总统候选人赖清德胜出,显示即便北京全力试图干涉选举,却招来负面效果。他说,美国必须对中共更加警惕并协助台湾遏阻中国进犯。
台湾国防部星期五(1月26日)表示,台湾军方当天下午侦测到23架次的解放军各型战机在台湾周边空域活动,其中13架次的战机逾越了传统的台海中线。
台湾义务役期改革后首批一年期义务役兵星期四(1月25日)入营,这也体现台湾蔡英文政府为应对北京威胁、强化台湾自卫战力而采取的重大举措正式开始实施。
北京在台湾大选后重提“统战大业”,但台湾人民已用选票清楚表达“拒绝统一”的心意。分析人士说,两岸民心渐行渐远,不同的政治体制让中共不管抛出再多统一的呼唤也感化不了台湾人的心,多数台湾人会认为最好的两岸关系就是“两岸没有关系”。中共的对台政策只能用12个字总结,就是:“致死错误、过程失算、结果失败”。
一个针对美国和台湾专家对中国侵台能力评估的新调查发现,大多数美台专家都同意,中国目前还不具备有效执行武力侵台行动的能力,不过未来五年中国有可能对台湾进行隔离或封锁的行动。不过多数美台学者都认为,一个类似1995-96年中国在台湾周边举行大规模军事演习的台海危机有可能在2024年发生。
美军太平洋司令部最高指挥官说,中国对上周台湾大选结果感到不满,有可能近期内对台湾展示武力,但中国可能把责任推给美国,指称是美国挑衅。就在各界担忧北京可能加大对台军事施压的同时,台湾驻美代表说,台湾不是挑衅者,台湾人民只想维持现有生活方式,“既非统一也非独立”,当选总统赖清德也愿意“伸出橄榄枝”与北京接触。
上星期六(1月13日)台湾总统选举结果揭晓,民进党候选人赖清德及副总统搭档萧美琴在大选中胜出,外界普遍将此解读为是台湾人民拒绝北京的压力,选出一个被北京称为“麻烦制造者”及“顽固的台独分子”的人,未来台湾将与中国渐行渐远,与此同时,美国总统拜登在台湾选后被问及有什么反应时只说了一句:“我们不支持独立”,这也引发各种不同解读。
美国国务卿安东尼·J·布林肯(Antony J. Blinken)周二(1月16日)在瑞士达沃斯出席世界经济论坛活动期间接受美国全国广播公司商业频道(CNBC)记者和主持人安德鲁·索金(Andrew Sorkin)的采访,其间被问到他祝贺赖清德当选台湾总统后引起中国政府抗议一事。布林肯表示,台湾人民为全世界树立了民主榜样。他还说,美国坚持长期的“一个中国”政策,同时聚焦于维持现状与台海和平稳定。这位美国首席外交官还表示,中国近年来对台湾施加的经济、军事和外交压力,对中国自己的利益起到了适得其反的效果。
民进党主席赖清德1月13日赢得台湾总统大选后,选前一直对他口诛笔伐的北京当局反应相对温和低调,这让很多两岸问题分析人士认为,尽管在赖清德5月20日就职典礼之前两岸局势进入敏感期,但是北京很可能采取以静制动的观望态度。
美国在台协会(AIT)主席劳拉.罗森伯格(Laura Rosenberger)1月16日于台北召开记者表示,太平洋岛国瑙鲁与台湾断交的决定令人“失望”。她说,瑙鲁引用联合国大会第2758号决议作为断交的理由,并不符合国际期待,因为该决议并未决定台湾的国际地位,也没有排除任何国家与台湾建立外交关系。
在台湾民进党总统候选人赖清德赢得台湾总统大选仅两天后,北京便策动台湾的邦交国瑙鲁宣布与台湾断交,转而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和一个中国原则。此举令外界震惊,并让包括美国在内的台湾盟友深感失望。
美国国务院发言人周一(1月15日)发表书面声明,对瑙鲁当天决定切断与台湾的外交关系表示“失望”。
台湾民主活动家、执政党民进党前主席施明德的家人表示,施明德周一(1月15日)逝世,享年83岁。他曾帮助台湾从威权主义走向民主。
尽管面临中国压力,台湾选民让亲主权的执政民进党在周末总统选举中获得历史性胜利。
加载更多
没有现场直播
没有媒体可用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