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独立记者暨女权活动家黄雪琴、职业病权益倡导者王建兵双双于9月19日失踪。据他们的友人向美国之音透露,王建兵的弟弟连日奔走后确认,两人已遭广州市公安局抓捕,但警方拒绝告知罪名、拒发通知书,还要求家属噤声。友人指控广州公安此举已严重违法。而律师友人吴绍平则研判,两人已遭政治迫害、未来恐面临“煽动颠覆国家政权”罪名。
中国华为公司首席财务官孟晚舟于周六(9月25日)晚间约9点多顺利飞抵深圳,中国官媒于皆于第一时间发布快讯。对于重获自由,孟晚舟本人和中国官媒皆将其归功于中共领导下的强国实力,而一般民众则是民族情绪高涨,称其为“中国人的重大胜利”。对此,部分学者指出,孟晚舟事件凸显出中国和西方国家互不相容的两套话语体系和价值法治观。他们说,美中加三国纷争虽暂告落幕,但基于竞争本质和体制差异,中美两国未来的新交量,恐将持续且不断升级。
中国政府会不会出手挽救恒大的债务违约危机,现在成为各方和媒体揣测的焦点。不过,市场自周四(9月23日)以来似乎倾向相信,中共已打算接管恒大,并将其拆分为三个实体来进行重组。此消息仍未经中国官方证实,但多数市场人士似乎已吃下定心丸,认定恒大不会是“雷曼兄弟” (Lehman Brothers) 破产的翻版。然而,也有部分分析人士认为,恒大不值得救。
中国副总理刘鹤周一(9月6日)出面力挺民营经济后,人民日报等官媒都解读为,这是官方抛出的“定心丸”,以安抚民企。不过,刘鹤的话音刚落,中国第二大电商平台京东集团却同时重磅宣布高层改组。对此,分析人士认为,中国超级富豪如京东集团创办人刘强东等人对于中共这波的整肃,仍心生恐惧,宁可走人避锋头,也不愿冒身家风险。至于对刘鹤的力挺民企宣示,分析人士认为,中国商界现在“听其言、观其行”,期待在政策面看到官方的具体落实和执行。
中国最新通过的《个人信息保护法》将于11月起开始生效。这项保护在线用户隐私的新法,参考了欧洲《一般数据保护条例》的原则,对违规企业祭出史无前例的高额罚款可达5000万人民币(750万美金),或该公司上年度营收的5%。部分法、商界人士认为,此一新法展现了中国与国际惯例接轨出重拳保障中国公民数据隐私的决心。不过,部分维权和异议人士却不以为然,他们称,此一新法是个“笑话”,因为中共政权才是个人隐私的最大敌人,根本不可能靠出台一部新法就能向平台或中共究责。
以《环球时报》为首的中国官媒近日将阿富汗的情势套用在台海问题上,引发部分在台亲中人士的唱和,前国民党立委赵少康就做出“今日阿富汗、明日台湾”的类比。对此,民进党立法院党团以“不伦不类的类比”加以反击,一些分析人士指出,这种附和北京向台湾发动的“心战攻势”的类比太过简单且缺乏逻辑,凸显的反而是蓝营亲中人士松动的心防,以及他们与台湾主流民意脱节的窘境。
美国副国务卿谢尔曼(Wendy Sherman)周一(7月26日)在天津分别与中国副外长谢锋及外长王毅展开两场闭门会谈,这是美中两国自3月份阿拉斯加会谈以来的第二次高层官员对话。
中国河南省省会郑州本周遭逢暴雨,造成道路等基础设施受创,更一度导致全市缺水缺电。当地部分产业界人士周五(7月23日)表示,水电供应已大致恢复正常,产业陆续复工的前景看好,但基于安全,还是有部分区域仍未能正常供水供电。数万台泡水车的保险赔付持续攀升,恐让车险业吃不消。所幸,备受各界关注的富士康郑州厂iPhone供应链受到的冲击有限,应不致耽误到未来iPhone13的上市时程。
美国副国务卿谢尔曼(Wendy Sherman)周二(7月20日)抵达日本,展开其本周出访东北亚行程的首站。不过,此行最受瞩目的最后一站,也就是,访问中国的行程,一度迟迟无法定案。几经波折,国务院终于周三(7月21日)晚拍板定案,谢尔曼确定出访中国,而且中国升高层级,安排外交部长王毅在天津会晤谢尔曼。
中国第二大电商平台京东集团旗下的京东物流将于本周五(5月28日)正式在港股挂牌上市,可望成功募集到245亿港元(31亿美元)的资金,成为港股今年以来规模第二大的上市集资案。目前,此一上市案已创下高达700倍的超额认购率,代表散户投资人的热烈追捧。然而,该公司在招股价的定价上却相对保守,只追求偏低的市值估值。
中国火星探测器天问一号成功登陆火星后,其所搭载的火星车祝融号已于周六(5月22日)驶出登陆器,展开其长达3个月的地表探勘任务。如果一切顺利,中国的航天科技将一举完成火星“环绕、着陆、巡视”,也就是俗称的“绕、落、巡”创举。专家说,这代表中国的航天科技已经急起直追世界第一强的美国,但其太空实力未来也可能带来军事威胁的隐忧。
台湾的新冠疫情急速增温,短短几天内的本土新增确诊人数已快速逼近千例。然而,因为采检量能的不足,周二(5月18日)的本土确诊数虽已从单日300多例的高峰下降至240例,但仍无法断言疫情是否已经走缓。专家说,台湾民众所展现的防疫水准普遍仍高,未来10天内若能透过大量检测找出感染者,阻断传播链,应不至于走上武汉式的“刚性封城”。
美国政府日前首度表态支持世贸组织(WTO)关于新冠疫苗等抗疫物资智慧财产权之豁免提案后,引来大型药厂和部分欧洲国家的强烈反弹。其中,包括中国学者和网络言论也多有批评,称拜登总统站上了道德高地,但却给印度等国家开空头支票。
中国美国商会(The American Chamber of Commerce in China, AmCham China)周二(5月11日)发布2021年“美国企业在中国白皮书”,呼吁中国履行对外资企业的“国民待遇”承诺,以确保外资和中资企业在中国市场的公平竞争。另外,对于美中两国贸易代表即将展开的会谈和未来的“第二阶段协议”,美国商会代表和中国学界都表达了不甚乐观的看法。其中,据商会调查显示,大多数美商会员都将两国的贸易摩擦列为在中国开展业务的首要挑战。
全球芯片严重短缺,使得台积电的重要性一再跃上全球视野。而近期的舆论焦点更进而将台湾的半导体产业形容为“矽盾(silicon shield)”,称其实力之坚强足以遏阻中国的攻击或避免战争。
自从上市案(IPO)去年底被临时叫停以来,蚂蚁集团(Ant Group)一再面临中国金融监管机构的整改和打压。不过,据近期报载,蚂蚁这个中国最大的电子支付龙头一跃成为中国人民银行(人行)在开发数字人民币(e-CNY)技术平台的战略合作伙伴。
全球新闻界将于本周一(5月3日)共同庆祝由联合国所创建的世界新闻自由日,今年30周年的主题是“将信息视为公共产品(information as public good)”。但在中国,不管是本国籍或外国籍的新闻工作者,他们说,今年的主题和此一纪念日的本身让人充满“羞愧和难堪”,特别是,执政当局对中国的新闻和言论空间越来越紧缩。
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4月22日在全球气候峰会上重申,中国将于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以及在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的两大目标。这虽是中国自2015年加入“巴黎气候协定”和2020年9月联合国大会以来的老调重弹,但为了彰显减排的决心,习近平也在会上首次向煤炭这个被视为中国减排上最大的绊脚石宣战,提出要让燃煤发电于2025年前达峰的目标。
英国“星期日泰晤士报”(The Sunday Times)上周日(4月17日)报道,50所由英国教育机构在中国开设的国际学校因为面临越来越紧缩的教学限制,可能有损其声誉,因而考虑撤出中国,转往越南、非洲或埃及等国经营。
中国加速推动自产疫苗护照。除积极将中国制疫苗外销至近70个国家,与西方疫苗互相较量外,近期还加码提供“签证便利”给选择中国疫苗的外籍人士。此举对必须频繁往返中国的商务人士确是一大诱因,但也引发部分商界人士陷入“要钱还是要命”的两难处境。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