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德元首峰会于4月28日在东京举行,德国总理朔尔茨表示,上任后首次亚洲行选择日本是一个政治信号。专家认为,有鉴于俄乌战争的警示,德国将寻求与日本在经济安全等方面更紧密的合作,不过在抗中的投入力道尚将有显著的差距
所罗门群岛与中国签订安全协议。美国负责东亚暨亚太事务的助理国务卿康达(Daniel Kritenbrink)4月26日表示,如果中国在该区域建立军事基地或设施,美国不排除动武的可能性。专家认为该协议是一石二鸟之计,纽西兰的反应可做为今后民主国家经营南太平洋的借镜。
日本与新西兰4月21日在东京举行首脑峰会,宣布将商议扩大包括情报共享在内的安全合作。专家认为,日美同盟为了避免新西兰成为印太战略的破口,而急于强化安全合作,但是日新对于应对中国的强度与方式因为地缘等条件而有所差异。
美国贸易代表戴琪与台湾行政院经贸总谈判代表邓振中4月18日举行视频会议,就台美贸易暨投资架构协议的推展交换意见。有专家认为,拜登政府有意提升台美经贸往来,但是台湾加入美国5月启动之印太经济框架的可能性不大。
日本自民党拟建议政府将“对敌基地攻击能力”列入国安文件,并检讨“专守防卫”的诠释。有专家认为,日本须因应邻国的导弹开发而强化反击能力,但应解释清楚,这与日本的基本国策并不矛盾,并整合地区安全框架。
台湾国防部4月12日公布《全民国防手册》,各界对此也表达不同意见。有专家认为,在全民动员准备方案上已有具体内容,但与战时情境严重脱节,不如先着手军事改革。
上海疫情严重,原订4月5日凌晨3点解除的封控措施继续延长。专家认为,持续严格“清零”将降低消费,连带影响全球供应链,中国政府刺激经济的措施也难达到年增目标。
香港反送中纪录片《时代革命》4月1日至10日进行全球放映。在此之前,该片已经在台湾上映了几个星期,造成票房轰动,并且再度引起台湾对港人道救援的讨论热潮。专家认为台湾有相当责任援助港人,但是居住身分审查的制度有待调整,而台湾将因庇护港人遭受政治风险。
所罗门群岛总理3月29日承认该国与中国拟定安全协议草案,并批评外界反应过度强烈。专家认为该协议必然引起地缘政治紧张,澳应更关注索国需求,美国将有更大动作对应。
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3月23日在日本国会发表在线演说,专家对于演说是否达成公众效益看法不一,但认同俄乌之战使日本的危机感增加,因此将制定因应对策,并加强与美国和盟友的合作。
日本首相岸田文雄3月19日到访印度,在与印度总理莫迪的会谈中涉及俄乌局势和印太地区事务。专家认为,岸田此行的目的是说服“四方安全对话机制”(Quad)中唯一立场不同的印度归队,共同谴责俄罗斯,防止中国有样学样以武力扩张领土。
韩国保守党候选人尹锡悦当选韩国下一任总统,预示着韩国对外战略将有所调整。一些专家认为,尹锡悦将面临兼顾韩美同盟与中韩贸易的挑战,以及日韩关系的难题。
俄罗斯举兵侵略乌克兰的战争爆发后,世界各国随之紧张。日本作为世界上唯一曾遭受原子弹攻击的国家,向来对拥核抱持反对态度,致力于呼吁废除核武,但是近日也开始热烈讨论与美国合作“核共享”。
乌俄战事超过两周仍未见趋缓。俄罗斯总统普京公开威胁要动用核武,让全球紧张气氛再升级。有专家认为,中国在观察美日欧的反应,作为未来入侵台湾时是否也以核武威胁阻止西方国家介入的参考。
全球关注乌克兰紧张情势之际,3月1日至5日美国总统的特使团与前国务卿先后访台。日本首相3月3日表示,不容许在东亚发生利用武力改变现状的事件,并再次强调台海安全的重要性。专家认为,美日此时对台的表态与动作将使台湾安心,对中国造成警惕作用,中国必然有反制动作。
乌俄战争持续延烧,日本首相岸田文雄3月2日表示,在连续加重对俄制裁之后,本周内将对支持俄出兵的白俄罗斯也启动制裁措施。专家认为,日本不再寄望于北方四岛的谈判,更因担心乌俄之战让台海局势受波及,决定明确表达反对“武力侵略”的立场。
中国国家发改委近日发布协助高校毕业生创业就业的通知,中国教育部也承认今年毕业生就业形势依然复杂严峻。专家认为疫情、行业监管,以及需求下降等因素造成大量失业,中国经济成长将更加下滑,政府的补助计划无法有效提升就业。
俄乌战况激烈,2月26日乌克兰军民开始与围攻基辅的俄军爆发激烈的巷战。美、英、欧、加等多国26日发表联合声明,承诺将数间俄罗斯银行逐出环球银行金融电信协会(SWIFT)。中国至今并未明确站边。专家认为,中国处于中乌经济利益与中俄合作关系的两难处境,中国或将扮演调停的角色,并提供俄罗斯被制裁后的替代方案。
日媒指出,美国自2月初開始即要求日本政府讨论,若俄罗斯入侵乌克兰,要对俄罗斯发动经济制裁。日本至今尚未明言将如何应对。有专家认为,日俄北方领土问题尚未解决,又要防范北面受敌,日本暂时不会表明制裁。另有专家认为,基于过往经验与国内的舆论压力,岸田会追随美国与G7等国共同制裁,且力度不会太轻。
日本国会在北京冬奥会前三日通过对中国“严重人权状况”表达关注的决议。有专家认为,这明确表达了日本对中国人权问题的重视态度。不过,也有专家表示,这是美日同盟的政治性演出,本决议的通过不会影响日中关系。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