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美国特朗普政府暂停对外援助之际,位于南太平洋的库克群岛总理马克·布朗(Mark Brown)对中国进行了为期一周的访问。双方签署了包括《全面战略伙伴关系联合行动计划》在内的多项协议,凸显中国在库克群岛乃至南平洋地区影响力的持续扩大。而布朗的这次中国之行为什么引发多方的不安呢?
岛国总理10年首次访华,新西兰批评事前未磋商
2月5日,库克群岛总理办公室发出消息说,应中国政府邀请,布朗总理将对中国进行国事访问,同时双方将商定《全面战略伙伴关系联合行动计划》,作为双方接触的框架和未来合作的路线图。这是库克群岛总理10年来的首次访华。
这个消息在新西兰引发强烈反弹。新西兰总理克里斯托弗·拉克森(Christopher Luxon)、副总理兼外交部长温斯顿·彼得斯(Winston Peters)对库克群岛政府的做法至少提出两次批评,认为布朗政府应当在这些问题上对新西兰保持透明。
位于南太平洋的库克群岛和新西兰之间存在着独特的政治和经济关联。它的人口为两万,另有约六万人居住在新西兰,他们均持新西兰护照。库克群岛使用新西兰货币,其主要经济来源是旅游业,而新西兰为最大客源国。
根据中国外交部对库克群岛的介绍,它在1901年6月成为新西兰属地。1965年宪法生效,实行内部完全自治,享有完全的立法权和行政权,同新西兰保持自由联系,防务和外交由新西兰协助。1989年,新西兰政府致函联合国,声明库克群岛有完全的宪法能力自主处理其对外关系和签署国际协定,希国际社会将库克群岛作为主权国家对待。
库克群岛议会议员、反对党民主党领袖蒂娜·布朗(Tina Browne)在接受美国之音采访时说,新西兰有理由要求布朗总理对访华的问题作出说明。她说,2001年《联合百年宣言》要求库克群岛就重大国际协议与新西兰进行磋商,特别是那些可能对地区安全和外交关系产生影响的协议。
蒂娜·布朗告诉美国之音:“库克群岛政府未能在最终敲定该协议之前全面披露信息,这严重违背了信任。透明度是建立牢固外交伙伴关系的基石,有意义的磋商必须在协议签署之前进行,而不是之后。布朗总理的做法引起了惠灵顿的合理担忧,这可能会对新西兰与库克群岛的关系产生持久影响。”
神秘协议?
压力之下,布朗总理在这次出访前向媒体表示,库克群岛与新西兰是对等关系,并指出新西兰与中国签署全面伙伴关系协定时也有征求过库克群岛政府的意见。
他还表示,他已向新西兰多次承诺,与中国签署的任何协议都不会影响到库克群岛和新西兰的关系,尤其是在安全领域。
直到2月13日布朗已经到访中国之后,外界才了解这个计划的部分细节。计划称,库克群岛将在深海探索、水产养殖等方面与中国展开广泛合作。布朗同时表示未来几天将分享更多细节。
新西兰外交、国防和贸易委员会前主席西蒙·欧康纳(Simon O'Connor)告诉美国之音,“整个协议的保密性无疑引发了担忧。在我们看到协议之前,一切都只是猜测,包括是否有安全条款,但可以理解的是,人们担心这一初步合作可能会随着时间的推移扩展到安全和警务领域。”
外界目前并不清楚库克群岛和中国关系快速升温的具体细节。
中国官方媒体新华社的报道说,中国国务院总理李强2月14日下午在哈尔滨会见来华出席第九届亚洲冬季运动会闭幕式的库克群岛总理布朗,表示“中方愿同库方加强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同库克群岛发展战略对接,推动海洋、基础设施建设、农渔业等领域互利合作不断走深走实。”
除了加强人文领域的交流合作以外,报道援引李强的话说,“中方愿同库方深化多边领域协作,一道维护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携手构建公平合理、合作共赢的全球气候治理体系,共同应对气候变化挑战。”
库克群岛和中国在2018年11月建立全面战略伙伴关系,同月签署共同推进“一带一路”的谅解备忘录。中国外交部副部长马朝旭去年底对库克群岛进行了短暂的访问。
犹抱琵琶半遮面?
令人费解的是,中库双方对库克群岛总理这次的访华存在诸多不同的说法,包括访问的日期。
2月5日,库克群岛总理办公室发布的新闻稿说,布朗2月10日-14日对中国进行国事访问。
2月10日,中国外交部发言人郭嘉昆在例行记者会上多次被西方媒体要求证实布朗访华的事情,但他只是说“将适时发布有关消息”。
2月13日,他再次被问到布朗访华的问题时说:“应中方邀请,库克群岛总理布朗于2月10日至16日来华出席哈尔滨亚冬会闭幕式,李强总理将在哈尔滨同他会见。布朗总理一行还分别赴上海、山东参访。”
他没有说这是一次国事访问。中国官媒也没有把布朗的这次访问称为“国事访问”。
另外,中方也没有证实说双方签署了《全面战略伙伴关系联合行动计划》,而只是模糊的表示,两国总理在会见后“共同见证签署多项双边合作文件”。
目前也没有公开信息说中国领导人习近平会见了布朗。
库中深化关系如何影响新西兰与中国的关系?
中国外交部发言人2月11日在记者会上表示,库克群岛同新西兰关系特殊,但双方都是中国的重要合作伙伴,中库关系不针对任何第三方,也不应该受到第三方的干扰和制约。
库克群岛总理布朗在访华后发表的声明中也表示,与中方签署的《2025-2030全面战略伙伴关系行动计划》是库克群岛与中国往来的结构化框架,是“补充而非取代与新西兰的长久关系”。
新西兰副总理兼外交部长温斯顿·彼得斯办公室发言人在通过电子邮件回应美国之音提问时没有谈及新中关系会受到怎样的影响,但强调,一旦库克群岛和中国达成协议,新西兰将根据本国的利益和与库克群岛相互的宪法责任,仔细考虑这些协议。
这位发言人表示:“新西兰非常重视与库克群岛人民的独特关系。2025年,新西兰将与库克群岛庆祝自由联合60周年。库克群岛人民是新西兰公民,也是新西兰大家庭不可或缺的成员。”
新西兰当代中国研究中心主任杨杰生(Jason Young)认为,这一事件对新西兰与中国的关系产生了进一步的不利影响,因为新西兰已明确表示,库克群岛是一个自治国家,与新西兰自由联合,是新西兰的核心国家利益。
杨杰生在接受美国之音采访时说:“与中国的全面战略伙伴关系可能涵盖国防或安全问题,因此人们期望库克群岛应就该协议与新西兰进行充分磋商。由于协议可能包括的内容(尤其是措辞)缺乏透明度,新西兰许多人质疑中国是否承诺与新西兰相互尊重。”
台湾励志协会执行长、政大法学博士、龙华科大助理教授赖荣伟告诉美国之音,中国在太平洋群岛“设据点”的做法有较大影响,因为库克群岛这样的岛国涉及到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的势力范围,美国在安全上也有第一岛链、第二岛链战略考虑,所以库中关系的拉近让这两个国家感到很不舒服。
美国暂停外援给北京填补真空提供了机会?
美国总统特朗普在最近对美国联邦政府的机构调整中关闭了美国国际开发署,并决定暂停对外援助90天。受访人士普遍认为,美国的这一做法显然给中国进一步扩大对南太国家的影响力提供了难得的机会。
新西兰当代中国研究中心主任的杨杰生表示,中国是太平洋地区的主要捐助国和援助国,也是重要的商业伙伴和基础设施提供者。如果美国提供的援助减少,太平洋岛国将更有理由与中国合作,以实现其发展目标。
库克群岛议会议员、反对党民主党领袖蒂娜·布朗也认为,美国国际开发署的关闭和国际援助格局的变化造成了权力真空,而中国正在迅速填补这一真空。
蒂娜·布朗告诉美国之音:“北京通过基础设施投资、金融援助和战略伙伴关系大大扩大了其在太平洋地区的影响力。虽然外国投资和援助可以带来好处,但必须采取明确的保障措施,防止经济依赖或可能损害我们主权的隐性条件。”
包扩库克群岛在内的南太平洋岛国高度依赖外部援助,而中国提供的援助金额排名相当靠前。根据澳大利亚智库洛伊研究所的一份报告,2008年至2021,库克群岛平均每年获得的官方发展融资(ODF)为3400万美元,其中新西兰占比42%、中国21%、亚洲开发银行12%,澳大利亚10%。
就太平洋岛国而言,澳大利亚是最大捐助国,其捐助金额在2008年至2021年间这个地区获得的全部发展资金中占了40%左右,约170亿美元,中国排名第二,捐助约39亿美元。
中国究竟要什么?
虽然库克群岛总理布朗多次强调协议不涉及安全和国防,中国官方也声明合作不针对第三方,但这并不能打消人们的疑虑。
杨杰生认为,在美国对太平洋地区的承诺受到质疑之际,中国正在加强对太平洋地区的参与。
他说:“北京这样做的原因多种多样,包括增加其贸易弹性和获取自然资源的渠道,加强与各国的外交和安全关系,以及削弱美国加强与该地区关系的努力,而北京通常认为美国的这些努力,会在这些地区引发对中国活动的反对。”
新西兰梅西大学市场行销教授钟焕麟博士对美国之音说,商业界完全脱离政治是不太可能的,因此商界或者政界有这样的担忧是很自然的。
他说:“在投资库克群岛的时候,如果有一天环境改变的话,当然会影响到在这边的未来。以中国的历史纪录来看,先经济、慢慢进入政治,这个是有利可图的。”
蒂娜·布朗认为,所罗门群岛的先例不应忽视。2022年,中国和南太平洋岛国所罗门群岛进行合作,最初是经济伙伴关系,但很快扩展到安全领域,包括中国警察的存在和潜在的军事参与。
她说:“我们必须提出尖锐的问题。深化与中国的经济联系有何长期影响?尽管目前已有保证,未来的协议是否会带来安全或防务合作?库克群岛是否有在经济或政治上受制于中国的风险?”
蒂娜·布朗认为,库克群岛和中国双边关系的提升标志着中国在太平洋地区影响力的又一次提升。
她警告说,“如果中国在太平洋地区的战略足迹继续扩大,长期地缘政治转变的风险不容忽视。”
新西兰外交、国防和贸易委员会前主席欧康纳谈到了中国影响力的扩大对西方价值观可能带来的影响。
他说:“与所有强国一样,中国也有影响力。无论是获取产品和渔业等资源,还是让更多国家与中国保持一致。归根结底,共产主义中国的世界观和价值观与新西兰等自由民主国家不同。”
评论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