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和日本星期三(1月5日)报告说,朝鲜显然进行了一次导弹试射。就在几天前,朝鲜领导人金正恩在新年到来之际发表讲话时还曾把重点放在国内的经济困难而不是军事发展上。
美国国务卿布林肯星期一(1月3日)在与布加勒斯特九国的外长通话时强调了美国对跨大西洋安全坚定不移的承诺。布林肯与这些北约东欧成员国的高级官员还表示他们与立陶宛团结一致。属于布加勒斯特九国的立陶宛目前正面对中国不断升级的政治压力和经济胁迫。
新冠疫情已夺走全球500多万人的生命。面对外界对其疫情爆发之初处理方式的批评,中国2021年发起的疫情相关虚假信息攻势领衔全球,以说服世界,中国不应为疫情负责,且正引领全球抗疫工作。中国官方推动的信息还说,病毒可能是美军实验室泄露的并散布美国的疫苗有问题的信息。
美国总统拜登星期四(12月30日)与俄罗斯总统普京进行了50分钟的电话交谈。白宫表示,拜登“敦促俄罗斯减缓与乌克兰的紧张关系“。一名行政当局的高级官员补充说,就俄罗斯在乌克兰边界附近集结数万重兵一事,普京没有做出具体承诺。
美国首席传染病专家敦促美国人避免参加大型跨年庆祝活动。目前,由于传染性极强的奥密克戎变种,美国每日新增新冠病毒感染病例不断创下记录。
人权团体呼吁美国总统拜登任命朝鲜人权特使,这个职位2017年1月以来一直空缺。
一名美国政府高级官员星期三(12月29日)说,美国总统乔·拜登星期四将与俄罗斯总统弗拉基米尔·普京通电话。这位美国官员说,拜登将寻求以外交方式化解俄罗斯与乌克兰边境一带的紧张局势。
香港警方国家安全处当地时间星期三(12月29日)清晨说,当局以“串谋发布煽动刊物”的罪名逮捕了在线媒体公司立场新闻(Stand News)的六名现任和前任高层人员。
美国与伊朗就恢复2015年核协议进行的新一轮间接谈判星期一(12月27日)在维也纳重启。在此轮谈判开始之前,美国媒体报道说,伊朗的对头沙特阿拉伯正在中国的帮助下制造弹道导弹。沙特与中国军事合作的最新发展正值北京加速中东布局,与地区国家加强联系之际。中国在中东的影响力会如何影响地区事务?中东是否会成为美中两国间大国竞争新的角力场?
一些中国的模特广告因是否有损亚洲人形象的问题而在中国引发争议,德国奔驰和中国一家食品公司成为这些争议的最新受害人。
近来中国在台海军事活动频繁,侵入台湾识别区次数增加,如何避免冲突和战争的风险令人关注,拜登政府官员多次强调美国对台湾“坚如磐石”的承诺,但对是否介入台海变局仍保持模糊。美国是否介入?为何让美军为一个遥远岛屿去与世界第二大经济强权打仗?民调显示,许多美国人仍然不清楚这些问题的答案,美国军方高层也认为,有必要向民众解释,为何台湾的安全防卫是攸关美国的利益。
中国在过去十年中经常利用非正式的经济惩罚手段施压那些挑战其政治和战略利益的国家。
白宫星期一(12月27日)表示,美国总统乔·拜登将2022财政年度的《国防授权法》(NDAA)签署成法。这部法案授权拨款7770亿美元用于国防开支,其中包括涉及中国的内容。
在北京证实收到美国政府人员在北京冬奥会期间赴中国签证申请的消息后,拜登政府重申对北京冬奥会进行外交抵制的立场。
距离北京冬奥会开幕仅剩一个半月,继美国、英国、新西兰、澳大利亚等国之后,日本也于24日跟进外交抵制,宣布不会派遣政府官员出席冬奥会。
拜登去年竞选时抨击特朗普政府的限制移民政策,保证制定全面改革,让美国重新保护避难申请人和难民。但拜登上任第一年结束时,移民政策基本未变。
如《纽约时报》所报道,中国官媒正努力推广外国社媒网红的亲中共内容创作,而李菁菁对此举动混淆视听。
关注虚假信息的独立研究组织米布罗(Miburo)发表报告说,他们发现了逾两千个配合中国共产党扩散虚假信息与宣传的账户。这些账户以专一的讯息群组方式运作,在新疆、台湾和新冠疫情等议题上制作和放大与中共相配合的虚假信息。
印度今年努力应对严重的安全和国内挑战。与中国的军事紧张没有缓解的迹象,第二波新冠致命疫情摧毁了印度,几十年来最大的农民抗议又对莫迪总理的领导地位构成了挑战。
上周末台湾公投结果未能推翻民进党政府开放美猪进口政策后,一些美国学者呼吁华盛顿把握契机,启动美台自由贸易协定谈判。虽然有一些看法认为,目前拜登政府有其他政策考虑,对与包括台湾在内的伙伴签署贸易协定兴趣不大,不过一位前美国外交官说,如果拜登将与中国的竞争视为优先政策目标,那么加强与亚洲的贸易连结,包括重返CPTPP、与台湾洽谈自由贸易协定等,都应该被列入整体战略思考中。
目击者说,香港大学拆除并移除了纪念1989年天安门亲民主死难抗议人士的“国殇之柱”雕像。
2021年8月中旬,塔利班以迅雷之势接管了阿富汗,同月晚些时候,美国混乱地撤走了最后一批驻军,标志着持续了近20年、美国史上最长战争的结束。
30年前的12月26日,苏联解体,标志着美苏两大阵营长达半个多世纪的“冷战”结束。那段历史对当下美中之间的大国竞争有什么启示?美中竞争是否是一场新“冷战”? 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历史学者、前美国国防部顾问哈尔·布兰兹(Hal Brands)教授即将出版的新书《黎明前的斗争:冷战历史对当今大国竞争的启示》(The Twilight Struggle: What the Cold War Teaches Us about Great-Power Rivalry Today)试图为这几个问题提供一些历史视角。
台海紧张未见放缓,美、台,甚至包括日本在内的地区国家都以情势严峻急迫的态度看待擦枪走火、误判的风险。美国学者认为,战略模糊的危险正在日益增加,要避免冲突华盛顿必须对北京表明,一旦台湾遭到攻击,美国将“动用一切可能手段”做出回应,与此同时美国必须强化自身军事力量并支持台湾抗拒中国压力,另一方面美国也要向中国提出再保证,重申华盛顿持续遵守“一中”政策,不支持台湾独立对立场。
拜登总统上任之际,美国在国际社会的地位达到了创纪录的低点。去年,在特朗普担任总统时期,盖洛普就美国领导力在60个国家和地区所做的民调显示,对美国领导力赞同率的中间值只有22%。
加载更多
没有现场直播
没有媒体可用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