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之音外事记者
近年来,中国与东南亚国家柬埔寨之间关系的日益密切引起了国际媒体以及外交界的关注。在柬埔寨成为美中大国博弈中的最新战线之际,有关金边与北京签署了允许中国使用它的一个海军基地秘密协议的报道引发了华盛顿的高度不安。
近年来,中国与东南亚国家柬埔寨之间关系的日益密切引起了国际媒体以及外交界的关注。在柬埔寨成为美中大国博弈中的最新战线之际,有关金边与北京签署了允许中国使用它的一个海军基地秘密协议的报道引发了华盛顿的高度不安。柬埔寨国防部发言人春速杰(Chhum Socheat)将军8月21日在金边接受了美国之音的专访,就是否有秘密协议、柬埔寨与中国以及美国的军事关系等回答了记者的提问。速春杰将军用高棉语接受采访,下面的文字记录依据他的官方口译员的英文翻译整理。
底特律是美国的汽车城,也是美国最重要的制造业基地之一。过去几十年里,随着制造业工作机会的外流,当地经济和就业市场也遭遇到很多挑战。 大约10年前,一名加拿大移民来到这里开设了一家工厂。他希望借助自己的创业为底特律的复兴出一份力。
美中两国领导人最近在大阪举行的20国集团峰会期间就贸易休战达成一致,即美国不对更多的中国产品加征关税,但美国目前对价值2500亿美元的中国进口产品征收的关税仍在继续。这些关税对全球供应链带来多大的影响?美国之音记者莉雅和章真最近在美国的汽车城底特律采访了密西根大学迪尔伯恩分校研究产业链管理的高达伟助理教授。
美中之间持续了一年多的贸易战继续升级。在美国总统特朗普星期四宣布对价值3千亿美元的中国产品加征10%的关税后,中国作出强硬回应并威胁说将不得不采取必要的反制措施。美国对中国产品征收的关税对全球供应链带来多大的影响?美国之音记者莉雅和章真最近在美国的汽车城底特律采访了密西根大学迪尔伯恩分校研究产业链管理的高达伟助理教授。
在对外的政策宣示上,习近平在中共19大上的一些表态尤其引起了观察人士的担忧。谢淑丽说:“中共19大上释放了有关中国方案、中国的体制以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世界上最优越的模式等信息。这是一种世界范围内的意识形态冷战宣言。”
在谢淑丽看来,2008年美国与西欧国家引发的国际金融危机大大损害了很多中国人眼中的民主资本主义模式,而中国政府通过庞大的经济刺激措施,不仅避免了中国经济受到金融危机的冲击,而且保持了相当快速的增长。
很多研究美中关系的人倾向于把关系的恶化都归咎于中国现任领导人习近平,不过目前是加州大学圣迭戈分校全球政策与策略学院21世纪中国中心主席的谢淑丽教授对此有不同的看法。
在九十多名美国专家发表《中国不是敌人》的公开信后,一百多名主要来自军方和情报系统的人士上周联名签署了一封致特朗普总统的公开信,呼吁美国政府坚持目前采取的对抗中国的路线。
2019年7月25日 时事大家谈 话题:再论美对华政策:美应坚持与中国对抗的路线吗? 在九十多名美国专家发表《中国不是敌人》的公开信后,一百多名主要来自军方和情报系统的人士上周联名签署了一封致特朗普总统的公开信,呼吁美国政府坚持目前采取的对抗中国的路线。公开信认为,美国过去四十年奉行的与中国接触的开放政策,极大的削弱了美国的国家安全,因此不能允许这种情况继续下去。美国究竟应该采取什么样的对华政策?与中国对抗是否符合美国的国家利益? 主持:莉雅 嘉宾:前美国太平洋舰队情报和信息运作主管法内尔上校
在九十多名美国专家发表《中国不是敌人》的公开信后,一百多名主要来自军方和情报系统的人士上周联名签署了一封致特朗普总统的公开信,呼吁美国政府坚持目前采取的对抗中国的路线。公开信认为,美国过去四十年奉行的与中国接触的开放政策,极大的削弱了美国的国家安全,因此不能允许这种情况继续下去。美国究竟应该采取什么样的对华政策?与中国对抗是否符合美国的国家利益? 主持:莉雅 嘉宾:前美国太平洋舰队情报和信息运作主管法内尔上校
最近,美国一些前政府官员和知名亚洲事务专家撰写的“中国不是敌人”的公开信在美中两国都引发了高度的关注和热议。这些专家在信中对美中关系的日益恶化深感担忧,并认为这并不符合美国或是全球利益。但公开信的批评者认为,美国以往与中国进行接触的政策失败了,继续这样的政策是对中共政权的本质以及中共权力阶层的野心缺乏认识。美国是否应该把中国视为敌人?美国朝野在中国问题上是否出现新的共识?美中之间是否应该展开一场新冷战?
2019年7月17日 时事大家谈 话题:美对华政策大辩论:中国是美国的敌人吗? 主持:莉雅 嘉宾: “公民力量”创办人杨建利博士;中美印象网站主编刘亚伟博士 最近,美国一些前政府官员和知名亚洲事务专家撰写的“中国不是敌人”的公开信在美中两国都引发了高度的关注和热议。这些专家在信中对美中关系的日益恶化深感担忧,并认为这并不符合美国或是全球利益。但公开信的批评者认为,美国以往与中国进行接触的政策失败了,继续这样的政策是对中共政权的本质以及中共权力阶层的野心缺乏认识。美国是否应该把中国视为敌人?美国朝野在中国问题上是否出现新的共识?美中之间是否应该展开一场新冷战?
最近,美国一些前政府官员和知名亚洲事务专家撰写的“中国不是敌人”的公开信在美中两国都引发了高度的关注和热议。这些专家在信中对美中关系的日益恶化深感担忧,并认为这并不符合美国或是全球利益。但公开信的批评者认为,美国以往与中国进行接触的政策失败了,继续这样的政策是对中共政权的本质以及中共权力阶层的野心缺乏认识。美国是否应该把中国视为敌人?美国朝野在中国问题上是否出现新的共识?美中之间是否应该展开一场新冷战? 主持:莉雅 嘉宾: “公民力量”创办人杨建利博士;中美印象网站主编刘亚伟博士
在中国领导人习近平主政的 “新时代” ,中国外交似乎抛弃了 “韬光养晦” ,转而把重点放在 “有所作为” 上面 ,更多的动用 “硬实力” 而不是 “软实力” 。其结果是,中国与西方国家的关系陷入了空前的紧张,现在连香港的局势也有失控的危险。 在习近平的“新时代”,中国外交四处出击却为何反陷重围?在国力日益强盛的时候,中国的国际形象为什么没有得到提升反而更糟糕?中国应该采取什么样的外交战略来因应百年未有之大变局?
2019年7月15日 时事大家谈 话题:“新时代” 的中国外交,四处出击反陷重围? 主持:莉雅 嘉宾:《北京之春》荣誉主编胡平;历史学者、独立时评人章立凡 在中国领导人习近平主政的 “新时代” ,中国外交似乎抛弃了 “韬光养晦” ,转而把重点放在 “有所作为” 上面 ,更多的动用 “硬实力” 而不是 “软实力” 。其结果是,中国与西方国家的关系陷入了空前的紧张,现在连香港的局势也有失控的危险。 “新时代”的中国外交战略是否需要做出改变?在国力日益强盛的时候,中国为什么反而陷入国际孤立?
在中国领导人习近平主政的 “新时代” ,中国外交似乎抛弃了 “韬光养晦” ,转而把重点放在 “有所作为” 上面 ,更多的动用 “硬实力” 而不是 “软实力” 。其结果是,中国与西方国家的关系陷入了空前的紧张,现在连香港的局势也有失控的危险。 “新时代”的中国外交战略是否需要做出改变?在国力日益强盛的时候,中国为什么反而陷入国际孤立? 主持:莉雅 嘉宾:《北京之春》荣誉主编胡平;历史学者、独立时评人章立凡
在香港 “反送中” 的抗争运动正在持续之际,一直支持香港民主的出版商黎智英来到美国,寻求华盛顿对香港的支持。他说,香港民众正在同美国一道与中共进行一场价值观的战争,是在为美国而战。特朗普政府的高级官员高调会见这位被北京视为是 “祸港殃民” 的代表性人物,引发北京的强烈不满。黎智英对此回应说,受到中国的指责是一种荣幸。
香港的《逃犯条例》修法引发了香港民众大规模的抗议后,香港特首林郑月娥星期二宣布条例的修订 “寿终正寝” ,并承认这项立法工作完全失败。这是否是港人抗争的胜利?港府的最新姿态是否足以平息抗议者的不满,使香港局势峰回路转?如果抗议者继续要求特首下台并进行普选,港府与北京接下来会采取什么行动?抗议者又将如何应对?
2019年7月10日 时事大家谈 话题:逃犯条例修法“寿终正寝“,香港局势峰回路转? 主持:莉雅 嘉宾:香港城市大学退休教授郑宇硕;香港资深媒体人纪硕鸣 香港的《逃犯条例》修法引发了香港民众大规模的抗议后,香港特首林郑月娥星期二宣布条例的修订以及条例草案都“寿终正寝” ,并承认这项立法工作失败。特首的这个表态是否足以平息抗议者的不满,使香港局势峰回路转?在目前的情况下,香港的抗议者是否应见好就收还是应该乘胜追击?如果抗议者继续要求特首下台并进行普选,港府与北京接下来会采取什么行动?抗议者又将如何应对?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