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链接

中国时间 14:03 2024年12月27日 星期五

台湾大选白热化,高中课纲删中国古文再掀统独论战


资料照:台湾台北自由广场上飘扬的台湾旗帜。
资料照:台湾台北自由广场上飘扬的台湾旗帜。

台北一名高中老师因不满国文课程删掉了多篇古文,近日痛斥民进党政府主导的课纲“去中国化”,在台湾政坛和师生圈引发正反两极评价,但受到中国国台办和官媒的高声附和。分析人士表示,这起古文争议看似引爆文言文和白话文的对立,但背后真正反映的是台湾早已破除大中国时代的旧思维,并從教育中实践现代民主化和台湾认同的追求。

台湾12年国民教育课纲于2019年改版上路,其中,针对高中国文课程,建议选读的30篇文言文被对半腰斩,删除包括明末思想家顾炎武的《廉耻》和四书等内容,引发北一女教师区桂枝对课纲“去中国化”的不满,并于12月初以“缺德、不伦、无耻”严词痛批,在台湾引发热议,也成为台湾选战交锋的话题。

台湾课纲成选战交锋话题

支持者如国民党总统候选人侯友宜附和称,课纲伤害台湾竞争力;反对者如民进党副总统候选人萧美琴则以中国改用简体字为例反驳说,中共才是过去数十年“去中国化”最强的势力。

话题延烧多时,继中国国台办发言人朱凤莲加入战局,炮轰台湾教育“造成台湾青年一代历史记忆混淆和国家认同扭曲”后,中国官媒《人民日报》12月21日更发布作者王平的时评,疾呼“切莫让‘台独课纲’继续毒害岛内下一代”,将台湾古文课纲保留比例的讨论上升至统独论战。

但在台湾,部分不愿透露全名的师生当事人并不认同,他们告诉美国之音,台湾是民主社会,古文和白話文等课程在现代教育的保留比例是可以讨论的,但无限上纲至道德绑架、甚至统独的论战,令人费解。

台湾学生:删减古文不等于去中国化

台中明道中学高二生杨同学说,区桂枝“不读古文等同无耻或去中国化”的逻辑存在错误,因为廉耻与教养有关,而非光读《廉耻》一文就变得谦冲或成为正统中国人。

杨同学告诉美国之音:“我不会因为读了这些古人的文章,我就觉得我是中国的正统,我是龙的传人,好像属于那个(中国)民族。我还是觉得我是台湾人,(也)不会因为我今天是台独,我就不读文言文。”

杨同学说,国文选文不该上纲至国族认同,或一刀切割为台湾或中国价值,且古文传达的价值观多已过时,以“尊师重道”为例,现代师生相处已打破绝对的上下关系,甚至趋于平等。在此前提下,现代人不应墨守老祖宗传承的文化。

台北薇阁中学高一生黄同学也说,各时代的价值观不同,如古代的男尊女卑、君臣之道,并不适用台湾现代的民主平等社会,课纲去芜存菁,无可厚非。

台北师大附中高一生江同学也主张,家庭教育、网络媒体和同侪对个人价值观和文化认同养成的影响,比古文内容重要。她认为,新课纲删除古文篇幅,应是考量学生的学习分配,不全然为了去中国化。江同学告诉美国之音:“文言文比例,我觉得蛮刚好的,不多也不少,因为现在课程(时)数也被删减。”

各国的教育课纲反映当权者的历史和价值观自古以来皆然,例如,中国的爱国爱党教育现在仍充斥共产党的教条思维,甚至连习近平思想也选入小学生的必修读本。教育人士说,这和台湾早期两蒋时代的教育决策如出一辙。但随着台湾民主化成熟,教育课纲朝多元发展已是时势所趋。

中研院台史所研究员吴睿人指出,蒋介石主政下的古文教育充满封建的三纲五常和威权思想,旨在规训并对台湾人的国家认同洗脑,早已违背现代人道和民主精神,因此新课纲与时俱进,朝符合现代公民精神和本土意义的内容演进,且人性美德非中国古文所垄断,而是普世价值,也泛存于台湾在内的各国文学,不应对中国古文明采狭隘且国族式的理解。

台湾老派教育者的中国认同与时代脱节?

古文存废再引爆台湾人的国家认同分歧,除了选战的刻意操弄外,或许也跟台湾老派教育者的主观认同有关。

一位曾上过区桂枝国文课的王姓女大学生告诉美国之音,区桂枝上课时,言必称中国为“祖国”,也常分享中共的洗脑宣传片,散播如“新疆不存在集中营”或“新冠病毒是美国制造”等论述,尤其区桂枝不时强调自己“广东人”身分,似乎不认同台湾,这让从小在台湾长大的王同学觉得“非常不能接受”。

她认为,区桂枝对台湾国文课程的不满或许源自她自己的中国认同,注定与台湾这块土地脱节。毕竟多数人已自认是台湾人,且台湾年轻人因缺乏中国连结,普遍被视为“天然独”的一代。

根据台湾政治大学选举研究中心今年7月的台湾人国族认同调查显示,自认是“台湾人”的比例已从1992年的17.6%攀升到62.8%,但自认是“中国人”的占比例则降到仅剩2.5%,其余约三成仍自认是“台湾人、也是中国人”。

对此,中研院学者吴睿人认为,台湾年轻人“天然独”的认同演进已是社会稳定共识,这是台湾移民社会本土化的自然结果,至于三成民众的“台湾人和中国人”双重认同,是基于对中华文化的认同,也非对中国政治体制的认同。

吴睿人告诉美国之音:“我是台湾的公民,我接受我的多元文化传承当中,有一个重要的传承是中华文化,是从中国大陆来,这个没有人否定。但是我们觉得,要依照时代精神去重新界定我们所要接受的这个中华文化的内涵是什么。”

文史无意识形态 台师:去中国化言之过重

对于新课纲,目前台湾高中国文共5册课本,每册11篇选文。台湾教育部课纲共推荐15篇文言文,每册3篇均分至各年级教学,但古典诗歌像是唐诗、宋词等另計,文言文比例约占四分之一。

对此,位于高雄的道明中学国文老师连宏仁表示,文史本身不具僵化的意识型态,不应过分延伸或硬贴上“去中国化”的标签。连宏仁告诉美国之音:“不管是不是去中国化,我觉得它就是中华文化,我们现在要去的中国化,是我们不要独裁的这一块。不管你是任何一个党派,没有人喜欢被人家限制跟被管,自己去选择你想要的东西。至少我们(台湾)是一个民主自由的国度,所以没有太多的限制。”

任教18年的他说,台湾删除的古文多与现代精神落差严重,如迁客骚人或孤臣孽子为背景的文章,但仍保留切合台湾的选文,如春秋时期作品《烛之武退秦师》讲述打破弱国无外交的困境。

另外,他说,台湾文学流派由反攻大陆到重视本土意识,也是文化自然演变过程,且出现很多符合现代的主题,如移工等,这些都不是执政当局可强行介入转换。

在台中有35年高中职国文教学经验、不愿具名的张姓退休老师则认为,部分台湾教育界人士急于将中国认同投射在文言文等教育议题上,恐难具成效,因为两者的关联已断裂。

张老师告诉美国之音:“这个断裂是已经存在了,但是(中国认同)跟文言文的教学,我觉得,它没有因果关系。谈去中国化,我是觉得言之过重、焦虑感重了点。在政治意识上面,我们会把对岸视为另外一个国家,身为国文老师,我们自己认同的是文化上面的中国,那是我们思想语言的一个根源,把台湾视为做中华文化的一个继承跟创新。”

他说,新课纲强调本土,多选录台湾作家作品,且白话文学在台湾创巅峰,增加本土作品也很正常,虽然收录作品品质可再检讨。

(美国之音特约记者黄丽玲对此文亦有贡献)

评论区

VOA卫视最新视频

时事大家谈:账号再次被禁,网红吴柳芳为何成为舆论焦点?
请稍等

没有媒体可用资源

0:00 0:25:45 0:00

美国之音中文节目预告

  • 7/23【时事大家谈】拜登退选中国网民热议 “把他赶下台”影射习近平?拜登退选牵动美外交政策 下届总统恐对中更强硬?嘉宾:美国“信息与战略研究所”经济学者李恒青; 美国《当代中国评论》国际季刊主编荣伟;主持人:樊冬宁

XS
SM
MD
L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