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报道武汉疫情,遭中国当局依“寻衅滋事”罪判刑4年的公民记者张展原定周一(5月13日)刑满出狱,但张展母亲及友人连日来遭到噤声,甚至被禁止前往上海女子监狱接人,张展是否如期获释并顺利回到母亲家,直至周一傍晚仍无法确认消息。多位维权人士担心,张展就算出狱了,也恐遭当局持续软禁或监控,难获得真正的自由。
中国铁路官网2日宣布将调整包括京广高铁武广段、沪昆高铁杭长段等4条路线票价,增幅约20%至40%,对于高铁选在中国经济疲软之际涨价,有分析认为是因为中央和地方政府都在缺钱,问题是,这些路线所经之处,很多都是对于铁道交通存在“刚需”的商务人士,甚至外出务工人员,车票涨价恐令他们的负担更加沉重。
台湾候任总统赖清德5月20日即将上任之际,中国网媒社媒平台对赖政府的认知攻势再起。对此,部分台湾资安专家表示,中国人士这波操弄的议题包括陈水扁特赦传闻和赖清德就职典礼外宾人数等,意在加剧台湾内部政治对立,并诋毁赖政府的执政正当性。
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近日重申大西部开发计划,强调“西部稳则中国稳”,并聚焦西部的能源、优势产业及一带一路枢纽地位等发展。政经专家分析,习近平此时老调重弹,乃因中国深陷经济下行和对外关系紧张之困局。不过,西部开发面临的挑战多,恐沦为政策口号,而难达到实质成效。
为抢救房市,中国陆续松绑一二线城市的购房资格,包括首都北京近日也放宽长达14年的限购令。对此,经济学家解读,解除限购代表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的“房住不炒”信号恐告终。而一线城市的购房者则告诉美国之音,松绑限购虽能刺激刚性需求,但难拉抬整体买气。他们直言,当局越大力推广买房,民众其实越恐慌,担心房价再走跌。
中国以国家安全为由,要求苹果公司在中国的应用程式商店(App Store)下架包含WhatsApp、Threads等社群通讯应用程式,但不久后网络上开始流传破解方法。对此,网路安全专家分析,中国选在此时动手很可能是针对美国禁用TikTok(海外版抖音)的反击。不过这项看似网络审查紧缩的措施仍然无法全面切断中国用户和外界的联系。
近日一份教育咨询机构所做的调查引发中国网民热议。文中指出,近几年来有越来越多高校毕业生选择离开大城市,前往小县城就业,且就业满意度也有所提升。不过美国之音访问到的两位中国青年却认为县城里其实工资低、发展机会也少,该调查并未反映实情。4月中旬,重庆一间酒店的服务团队正准备接待来自德国的商务代表团,21岁的观光系本科生魏同学也是其中一员,他和所有参与产学合作实习的同学都绷紧神经,准备迎接这场硬仗。
德国总理奥拉夫·朔尔茨(Olaf Scholz)4月16日分别会晤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和总理李强,凸显他此行寻求德中深化经贸合作的目的。不过,分析人士表示,德中未来虽可能开展多元合作,但欧洲整体去风险化的趋势短期内不会转向,中国更不要妄想靠欧洲、来突破美国的围堵。
正在台湾访问的以色列跨党派国会议员代表团4月15日同声谴责伊朗的攻击行动,他们说,伊朗对以色列发动的大规模空袭犹如恐怖电影,代表团除感谢台湾于第一时间支持以色列并谴责伊朗外,更呼吁同属自由世界的各国团结起来,打击恐怖主义,为自由而战。
中国共产党自4月起在全党开展党纪学习教育,要求深化对《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的理解,做到“入脑入心”,有学者认为这是一项内部整肃行动,反映出习近平对内缺乏安全感。人权观察家指出这是对中共全体党员的警告,所要传达的信息就是“习近平独裁,不接受任何形式的不忠诚”。
台湾准行政院长卓荣泰4月12日发布新内阁的第二波人事,包括内政部长和文化部长等人选。不过,媒体纷传内定的外交部长林佳龙和陆委会主委邱垂正人事未获证实。分析人士表示,邱垂正是现任蔡英文政府中最了解中国事务的中生代代表,若回锅接任陆委会主委,代表下一届政府的两岸政策将走和平务实路线。
4月1日是2001年南中国海上空美中撞机事件23周年,中国不少人发文纪念在事件中坠机殉职的中国飞行员王伟。分析人士提醒,地缘态势紧绷之际,中方持续宣扬爱国主义,恐怕更容易激发第一线军官的英雄主义心态,升高风险。
台湾4月3日早上约8点发生里氏7.2级大地震、震中在台湾东部的花莲。全台湾都激烈摇晃。在主震过后的数个小时内,还陆续发生超过60次有感余震,包含多起规模达到6.5级的余震。台湾地质专家说,相较于1999年的921强震,此次花莲大地震的震度更明显。
中国经济疲软之际,就连因为傲人收入而被称为“打工皇帝”的券商员工也面临大幅降薪。《证券时报》统计22家上市券商年报,发现其中60%的从业人员2023年人均薪酬都有所下滑,只是降幅相比2022年重挫20%~40%略有缩窄。学者指出,券商薪资缩水是中国官方“脱虚向实”和“共同富裕”政策下的结果,但长远来看,恐怕更不利于经济发展。
中国的“极快速时尚(Ultra-Fast Fashion)”品牌希音(Shein)和电商平台Temu(北美版拼多多),以低价策略席卷欧美市场,却接连传出环保、规避关税、剥削劳工和侵害著作权等争议,成为继TikTok之后,同样令各国警惕的中国品牌。有分析认为,欧美对中国的“去风险化”已经从产业链外移,延伸到加大力度限制电商,甚至为此祭出新法规。
中国人大委员长赵乐际28日在博鳌论坛发表演讲指出,中国要落实全球安全倡议,反对强权政治、霸权行径,亚洲国家应反对贸易保护主义和筑墙设垒、脱钩断链。学者分析中国深知全球化贸易对中国经济的益处,值此经济困顿之际,只能不断紧抓全球化的绳索。但世界各国正寻找其他生产基地并转移供应链,走向“短链革命”,减少对中国的依赖。
欧洲议会对中关系代表团团长包瑞翰(Reinhard Bütikofer)正率领泛欧绿党访问团在台湾进行4天的访问,他3月27日在台北召开记者会时表示,将促进台欧双边在民间、政党和国会层面的三大交流。他还说,俄乌开战后,欧盟一改不向战区提供军火的政策,德国现已是向乌克兰输出武器的第二大国,未来他将进一步了解台湾“不对称作战”的防卫需求。
美国总统拜登3月23日签署《2024会计年度综合拨款法》,确定对台湾提供军事融资,包含至少3亿美元的无偿军援。台湾军事专家表示,这象征美国对台湾等盟国的安全承诺,也间接警告北京勿在台海冒进。
台湾电影《周处除三害》在中国热映,最新累计票房已冲至全中国第二名,也创下中国票房历史上台湾电影第二高的佳绩。影评人士说,中国观众对这部暴力犯罪影片的支持可能反映了中国人普遍的集体社会焦虑。不少网民也直言,中国社会一连串的动荡与压抑情绪的积累造就了《周处除三害》的爆红现象。
中国维权人士季孝龙因不满上海封城公开发声,并致信时任上海市委书记、现任总理李强呼吁“向主要官员问责”遭抓捕。季孝龙不服一审被以寻衅滋事罪判刑4年6个月上诉,3月21日于上海浦东法院二审开庭。季孝龙亲属直言目前的形势,短期内不会有好的期望。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