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疫情暴露了美国药品供应链的脆弱性,如何减少对中国制药业的依赖再度成为美国各界关注的焦点。专家指出,华盛顿需要重新思考全球化下药品供应对国家安全的影响。
美国官员表示,面对中国在经济层面造成的挑战,美国必须专注于巩固和加强自身竞争力。
分析认为,未来几个月中国经济仍无法全速运行,这不仅是因为疫情的影响犹在,还涉及中国国内消费持续疲软,债务水平上升,地缘政治风险加剧和人口老龄化等问题。
美国前副国安顾问博明表示,中国正在加强供应链上的优势,寄希望可以更好地利用经济胁迫来达到更多政治目标。
近日来,中国政府对内打压科技巨头,对外利用战狼外交向各国贸易伙伴发难。经济专家表示,中国的商业环境越来越政治化,这可能会威胁自身的经济未来。
在中国启动对数字人民币试点一周年之际,北京决定再次扩展试点场景。尽管中国借助数字人民推动人民币国际化的野心愈加明显,但经济专家认为,任何形式的人民币都无法撼动美元的国际地位。
随着中国对印太地区安全稳定的威胁与日俱增,国际专家呼吁,日本需要发挥区域领导作用,联手美国等盟友更加积极地应对中国带来的挑战,维护地区的和平和稳定。
中国外交部长王毅本周结束对中东六国的访问,创下了中国外长一次访问最多中东国家的记录。分析认为,中国此举旨在挑战美国在中东的影响力,以经济利益交换该地区在人权等问题上的国际支持,但这些努力的效果可能有限。
在新冠疫情扰乱全球供应链之际,印度希望推动国内制造业的发展,摆脱对中国的进口依赖,并填补中国在全球制造业产业链留下的空缺。
一项新的研究报告表明,中国正在转向更多的专制政权,以寻求自然资源供应的稳定性,进一步支撑中国将贸易武器化来对抗地缘政治竞争对手。
随着全球接种疫苗的竞赛加剧,新冠疫苗也愈加成为作为扩大影响力的工具。中国寄希望疫苗所到之处能带去北京的影响力。但专家表示,外界对中国疫苗的质疑声从未停息,在更多西方国家将加入疫苗分发的情况下,现在称中国达成疫苗外交的目标还为时过早。
最新公布的贸易数字显示,印度在减少对中国经济依赖方面还有一段路要走。但专家指出,随着新德里加大独立自主,并且推动贸易关系多元化,对华依赖有望在不久的未来发生转变。
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周一表示,拜登政府将使用“一切可以使用的工具”打击中国不公平的贸易行为,并提出将重点解决北京在新疆强迫劳动的行为。
在发展中国家推广一带一路项目受阻后,中国的海外能源融资降至数十年来的低点,大部分资金投向了非洲的能源项目,分析认为,非洲未来或成为中国能源投资的重点。
受英国脱欧、中国经济胁迫和与特朗普任期内贸易冲突的影响,欧盟近期公布了更强硬的贸易政策,强调将加强独立自主,这会对欧盟与中国和美国的关系产生冲击。
一项新的调查发现,越来越多的英国人认为中国的崛起对英国造成威胁并反对与北京建立经济关系。
美国总统拜登将参加七大工业国(G7)周五的一场线上会议,这也是他作为美国总统参加的首个多边会谈。外界密切关注,美国是否能够重新团结联盟,领导西方民主国家共同应对中国挑战。
在缅甸政变后,中国在该国的投资可能遭遇重大损失。分析认为,中国的一带一路倡议往往具有明确的政治意图,并且项目腐败严重,因此更容易受到政治动荡的冲击。
美国外国投资委员会(CFIUS)正在加强审查中国对美国科技初创企业的投资,稍后可能会做出一些惩罚。分析认为,这个机构日益成为拜登政府遏制中国科技野心的有力工具。
随着拜登就任美国总统,以及越南完成领导层调整,分析认为,越南和美国有望加强合作,共同应对中国在印太地区带来的挑战。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