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最严峻的经济挑战,中国领导层责成各部委和地方政府落实中国领导人习近平的新口号--发展“新质生产力”。不过分析人士指出,中国如何实践该口号,仍是个大问题。
星期二(3月5日)五下午,习近平在参加中国全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江苏代表团审议时再次谈到“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当天上午,中国国务院总理李强在向人大作年度政府工作报告时,誓言通过支持电动车、新材料、商业航天、量子技术和生命科学等发展领域和产业,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实现“新的跃升”。
“新质生产力”一词是习近平去年9月考察中国东北部黑龙江时所提出。他强调“新质生产力”是符合新发展理念的先进生产力质态。习近平今年2月指出:“科技创新能够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
发展“新质生产力”是人大和政协“两会”期间中共官媒大肆宣扬的重点。甚至已经将其确立为习近平思想的一部分,成为中国共产党的核心教义。中共官媒《人民日报》援引中国科学院院士赵宇亮的话说,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有利于建设具有完整性、先进性、安全性的现代化产业体系。
分析指出,习近平政府是希望通过这一新口号,通过关注未来增长的前景,将民众关注的焦点从中国经济面临的“旧问题”上转移开来。中国经济现在面临重重困境,包括疲软的消费者信心、悬而未决的房地产危机以及地方政府的债务负担等。
中国将如何实现这一愿景,能否成功都不清楚。
路透社援引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中国政策顾问的话说:“推动科技创新的方向是对的,但我担心的是如何实现它,依靠什么路径、什么样的体制机制来推动科技创新、提高生产力?”他说:“现实情况是,市场力量正在消退,政府正在主导推动。”
北京希望“新质生产力”运动能够在地缘政治压力下,包括在美国和西方的“脱钩”或“去风险”措施限制其获得外国技术的情况下,增强中国实力。
北京的经济学人智库(Economist Intelligence Unit)经济学家徐天辰在接受路透采访时表示:“在议程中优先考虑‘新质生产力’,反映出领导人对中国在先进芯片和人工智能等尖端技术方面可能落后于美国的焦虑。”
李强在人大工作报告中承诺加大对科技的投资。他表示这些举措将深化人工智能和大数据应用等领域的最终成果。许多经济学家认为扩大内需是中国最紧迫的优先事项,但在李强的优先事项总结中,这一举措的重要性较低。
截至本周,中国已通知各省级政府推动习近平的议程,但如何推动自上而下的创新仍未得到解答。
英国伦敦大学亚非学院(SOAS University of London)中国研究院主任曾锐生表示:“他们只是加倍强调习近平在经济方面的思考……整个报告都是非常自上而下的。”
分析人士表示,中国对国家安全的关注和严格的政府控制也可能阻碍创新、外国投资以及吸引和留住顶尖人才。
路透社采访的不愿意透露姓名的政策顾问表示:“支持创新,我们应该给人们更多的思考和说话的自由,因为很多创新是思想碰撞的结果。这是一个很大的矛盾。”
据了解,中国长期以来一直寻求升级其老化的工业腹地,包括沿海的珠江三角洲和长江三角洲,但随着工资和生产成本的上升,结果好坏参半,也削弱了中国相对于其他国家的竞争力。分析人士认为,如何管理这一转型将至关重要。
该政策顾问说道:“最大的挑战是市场仍然需要支持。目前,中国在产业升级方面投入了大量资金,但效果仍然相对不显着。”
(此文依据了路透社的报道。)
评论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