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尚未完全消弭,但中国经济在2010年持续增长,并在第二季度超过日本成为第二号经济强国。眼下,中国领导人着眼于增加内需和消费。分析人士指出,这样的调整对中国经济的可持续增长至关重要,但由于城乡差距过大以及居民收入水平较低,中国扩大内需并不容易。
今年11月中旬,在日本港口城市横滨召开的亚太经合组织峰会上,美国总统奥巴马说,世界不能再指望美国消费者担当全球经济增长的引擎。他说,“展望未来,那些拥有巨大盈余的国家必须减少对出口的不健康依赖,采取措施刺激内需。我说过,将来没有哪个国家可以假定,他们通往繁荣之路可以用对美国的出口来铺垫。”
奥巴马总统在这段讲话种没有指明,也无需指明他的最主要听众是谁。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在峰会上这样回应。他说,“中国将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调整,逐步构建和扩大内需。中国将通过促进居民收入和消费可持续增长,加快新农村建设,和实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等措施,进一步挖掘国内市场潜力。”
2010年前三个季度,中国消费支出同比增长18%。格外受到美国媒体关注的是,在美国汽车工业尚未恢复元气的同时,中国在去年超过美国,成为全球第一大汽车市场。
在2009年卖出1360万辆汽车后,中国行业统计显示,2010年前11个月,中国乘用车销售量为1185万辆,而同期美国销辆仅为1041万辆。美国之音记者在北京的一家车行采访了正在和家人购车的赵女士。她说,“因为北京这边车多,所以安全是第一位的。其次,现在也提倡环保,所以我们尽量要买小排量的。”
中国日益增长的经济实力意味着对海外投资的增加。中国商务部发言人姚坚12月中旬说,2010年,中国对外投资排名已经跃升至全球第五位。在过去五年里年均增长30%左右。
华府智库布鲁金斯学会的中国问题专家李成说,中国公众认为,中国经济的崛起是不容置疑的。他说,“在中国人看来,中国经济的崛起已经到来。因为中国不仅第一个从全球金融危机中复苏的主要经济体,同时也在今年跃居世界排名第二。中国现在有钱了,人们相信这是最重要的。有钱就有了发言权。”
中国的经济学家们承认中国在经济增长过程中的成就,但是他们认为,中国仍然有很长的路要走。中国理工大学的经济学家胡星斗认为,西方对中国经济增长的描绘过于乐观,中国的经济发展还很不平衡。他说,“我认为最主要的还是由于西方国家对中国的实际不了解。他们有几个人到过中国的农村,到过中国的中部和西部呢?我们说中国的城市象欧洲,中国的农村象非洲。”
这种经济发展的地区失衡反映在中国的GDP数字当中。2009年,中国城市居民人均GDP为2千6百美元,而农村人口人均GDP不足800美元。
卡内基国际和平基金会亚洲项目驻北京研究员、北大光华管理学院教授麦克•佩蒂斯(Michael Pettis)说,过去10年里,中国居民收入的增长幅度落后于生产率和GDP的增幅,这对于扩大内需来说是一个明显的阻力。
佩蒂斯:“如果工人享受的经济增长成果保持恒态的话,工资和生产率应该同步增长,但二者在过去10年里没有同步。我们可以将其理解为直接从工人转移到企业的一种税收。”
尽管中国政府近年来一直致力于提高农村人口收入,缩减城乡差距,但取得的进展非常有限。进入第三季度,中国的通胀压力明显增加,并在10月增长4.4%,11月增长5.1%。农产品和日常用品的价格上涨较快。
北京理工大学的胡星斗教授说,平衡发展是中国领导人面临的最主要任务。但他同时指出,中国经济发展的成功也需要伴随政治和社会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