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世界经济出现了翻天覆地的变化。21世纪出现的第一场全球性金融危机改变了世界几乎所有主要经济体原来看似不可改变的进程,扭转了原本难以改变的走势,造成了战后首次的全球经济衰退。今天我们继续播送长篇系列报道《面对21世纪的第一场全球金融危机》,继续讨论中国经济。
中国经济已经高速增长了30年。中国也已经从一个贫穷的大国变成了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第四大经济体。现在世界最关注的是,中国的增长奇迹是否能够在这次全球衰退中续写出新的篇章,顺利完成二次经济转型。
*史宗翰:资金难筹 刺激难久*
研究中国经济的美国学者和专家看来对这个问题没有多大信心。 美国西北大学助理教授,《中国派系与金融》一书的作者史宗翰在接受美国之音采访的时候指出,北京在这次经济滑坡中推出了四万亿元的刺激方案,地方政府也宣布了20万亿元的投资计划。但是,这些资金现在看来很难得到落实。
“中央那四万亿只是说一说。实际上中央只会出一万多个亿,其它是地方政府和银行配套。地方的20万亿配套的风险大。因为很多地方政府现在都没有钱。过去几年的钱主要来自卖地。现在地价非常低,不少地方的地价下降了50%,70%,甚至90%。这样地方政府就没有钱去配套。所以,我觉得,明年的四万亿很难搞上去。”
史宗翰对刺激方案的作用不看好还有另外两个原因。一个是,这类方案通常只能够对经济增长和就业起到短期的作用,而不能够给经济的长期增长和经济转型提供多少帮助。再一个是,从国际经验看,政府一般都不知道如何有效地使用这些庞大的资金。中国政府现在面临的不光是刺激经济增长的问题,还有经济转型这个更为重要的任务。但是,北京现在依然只是打算用投资推动基础建设,而在增加社会保障,提高人民收入等方面还没有做出任何大规模的计划和安排。外界很难从这些刺激措施中看到快速转型的希望。
*雷斯托尔:钟摆摆回意识形态和大政府*
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是以市场化为目标的经济改革所释放出来的能量。但是,在最近10年里,人们普遍注意到,中国的改革进程停顿了。市场经济发展的速度已经放缓,中央集权的特征明显加强。
《远东经济评论》编辑雨果·雷斯托尔(Hugo Restall)最近撰文给华尔街日报说,中国改革的钟摆目前再次摆回到了意识形态竞争和大政府政策一方。最明显的一个迹象是,中央政府的收入在GDP中所占的比例在显著回升。这个比例在1978年改革开放开始时是31%,但到了90年代末,这个比例下降到11%。但是,到去年,这个比率又回升到20.8%,远高于经济增长的速度。
*章家敦:经济下滑 政府扩权*
美国的中国问题专家章家敦指出,政府收入和支出的扩大就意味着民间经济运做空间的缩小。这将减弱和伤害中国经济的长期增长的动力。他对美国之音说:
“过去30年来,或者改革时代中,中国经济的真正的引擎一直是民营企业家的创新活动,无论是在农村,还是在城市。是中国的民众在推动国家经济的发展。我们一般认为是邓小平设计和推行了改革。但实际上是中国民众绕过共产党,绕过政府的限制,要求放开经济的过程。”
章家敦表示,中国经济下滑给政府进一步扩大权力提供了机会。他指出,如果民营经济这个中国经济中最活跃的部分受到了遏制,那么中国经济的持续增长也就失去了根本的动力。
*黄亚生:官权摧毁企业家精神*
麻省理工学院的中国问题专家黄亚生一直关注着中国私营部门的发展。他认为,政府权力的扩大正在从根本上摧毁中国的企业家精神。任何规模较大的民营企业要想生存就必须依附官僚,否则就得不到贷款和机会。
金融时报引述黄亚生的话说,“今天的中国就像是寡头版的政府主导型资本主义,可能变成建立在系统性腐败和纯粹的政治权力基础上的任人唯亲的资本主义。”
*银行的两难 银监会的命运*
西北大学的政治经济学助理教授史宗翰是研究中国金融系统的一位专家。他对中国银行系统的发展前景格外担忧。史宗翰认为,中国政府为了推动经济增长就会迫使银行大量发放贷款,从而摧毁银行系统多年来在风险管理方面所取得的成果。
“问题就是,政府需要银行贷出去大量资金。所以银行在中间处境很不好。一方面,银监会每月都要查银行,不能随便贷款给不好的企业。另一方面,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都希望银行大举放贷。如果明年经济还搞不上去,中央政府就只好废掉银监会了,不让它去查了。”
史宗翰表示,一旦银监会被废除,银行系统的风险防范机制就会倒塌,90年代银行坏帐如山的情况就有可能再次发生,这不能不引起人们的高度关注。
关键词:中国,经济,改革,银行
相关内容
最新报道
美国之音中文节目预告
-
7/23【时事大家谈】拜登退选中国网民热议 “把他赶下台”影射习近平?拜登退选牵动美外交政策 下届总统恐对中更强硬?嘉宾:美国“信息与战略研究所”经济学者李恒青; 美国《当代中国评论》国际季刊主编荣伟;主持人:樊冬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