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链接

中国时间 10:34 2024年11月13日 星期三

中日学者将联合研究两国历史分歧


中日共同研究历史委员会首次会议在北京举行。中方主席表示,中日历史问题是影响两国关系的重要障碍之一,日方主席指出,通过冷静讨论能消除认识上的分歧,纠正彼此不正确的印象。

在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和日本新首相安倍晋三10月8号和11月18号两度会晤、恢复和重启两国高层领导人访问和会谈之后,两国学者参与的中日共同研究历史委员会第一次会议星期二在北京开幕。

*消除认识上差异*

中方主席、社科院近代史研究所所长步平说,相互理解是中日历史共同研究过程中需要贯穿始终的原则,共同的历史认识首先要建立在对历史事实的共同确认的基础上。他希望两国学者对历史资料的分析研究,能向社会提供一个可资沟通与交流的平台。

日方主席、东京大学教授北冈伸一表示,两国民众对两国历史问题的认识存在很多分歧,希望通过学者的冷静讨论,消除认识上的差异,纠正彼此一些不正确的印象。

举行中日共同研究历史委员会会议,就中日两国2000多年的交往史,尤其是1931年到1945年两国关系史进行研讨,是安倍首相10月访华期间两国领导人就年内启动中日历史问题研究达成的共识。在两天的会议期间,两国学者将就共同研究的宗旨、程序等问题进行讨论,商定共同研究的专题。

*政界希望对两国政治提供帮助*

日本首相安倍晋三在日本历史学家前往北京之前表示,希望学者深入对两国历史进行研究,对政治工作提供帮助。

中国外交部发言人秦刚星期二表示,希望中日双方本着“正视历史、面向未来”的精神,通过两国学者的共同研究,加深对历史事实的客观认识。

杨大利教授是美国芝加哥大学政治系主任,他说,中日两国历史学者就历史问题进行讨论和磋商非常重要,是两国关系进一步发展和改善的重要组成部份。

他说:“我觉得,希望两国在历史方面有更多的共识,尤其是在主流社会方面。但是在历史方面,有些问题永远不可能完全一致的。 也表明了两国社会,从政治层面,从精英层面都感觉到两国关系的进一步正常化是非常重要的。”

杨大利教授说,中日两国历史学家对双方关系史的研究,有助于两国人民加深相互了解,消除对一些历史事实的误解。但是,他同时指出,不能对历史学家的研究抱太大的期望,因为历史学家的研究不可能解决政治家的问题和分歧。

*质疑能否取得实质成果*

中日两国历史学家虽然能坐下来共同研究两国的历史问题,但是有些观察人士对双方的研究能否取得实质成果表示怀疑。日本大阪大学的一名历史学教授说,中日历史学家的共同研究只不过是打发时间的一种方式而言,是缓解政治摩擦的努力,但双方对60多年前发生的历史史实真正达成共识,将非常困难。

中国指出,正确认识和处理历史问题是中日关系健康稳定发展的一个重要政治基础。在双方共同研究中要警惕否认侵略战争责任的言论和行动。中国认为,日本军国主义在二战期间给中国人民带来深重的灾难,成千上万的中国人死于日本的枪口下。仅1937年南京大屠杀就有30万中国人被日军杀害。不过,二战结束后联军对日本战犯的审判则记录了仅有14万人在南京大屠杀中死亡。

*建议有其他国家学者参与研究*

有日本学者指出,在中日历史学家共同研究中吸纳第三国学者参加,不仅可以扩展资料、信息来源,更能客观评价历史史实。芝加哥大学政治系教授杨大利博士说:“仅仅中日两方之间进行的历史研究,反到有点政治化。如果能够有第三方,包括欧美学者参与的话,未尝不是一个好事。实际上,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讲,历史研究应该是跨越国界的。更多的国际参与,可能也有助于中日两方能够静下心来,研究这些历史问题,同时也从历史角度来看待中日关系。”

中日两国政治关系过去5年来一直处于冷淡状态。中国认为日本前首相小泉任期5年多,6次参拜供奉有二战期间甲级战犯的靖国神社,伤害了中国人民的感情。中国还认为日本的历史教科书美化了二战期间日本军国主义的暴行。

日本前首相小泉今年9月任期届满后,长袖善舞的安倍晋三首相不再坚持前任在参拜靖国神社问题的立场,并很快对中国进行正式访问,打破了两国政治关系的僵局。

中日共同研究历史委员会会议每年举行两次,由中国社科院近代史研究所和日本国际问题研究所具体实施,轮流在北京和东京举办。双方各派10名学者参加。两国历史学家的研究成果将在2008年中日友好条约缔结30周年时公布。

VOA卫视最新视频

时事大家谈:“反美斗士” 司马南为何遭禁言?
请稍等

没有媒体可用资源

0:00 0:21:55 0:00

美国之音中文节目预告

  • 7/23【时事大家谈】拜登退选中国网民热议 “把他赶下台”影射习近平?拜登退选牵动美外交政策 下届总统恐对中更强硬?嘉宾:美国“信息与战略研究所”经济学者李恒青; 美国《当代中国评论》国际季刊主编荣伟;主持人:樊冬宁

XS
SM
MD
L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