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媒体报导,中日两国历史学家12月26日到27日将在北京会面,就历史研究举行对话。有分析人士认为,除了安倍晋三首相上任之后有意改善日中关系之外,中日两国都有改善彼此关系的意愿是举行历史研究对话的重要原因。
中国外交部发言人秦刚星期四在例行记者会上表示,有关中日共同历史研究问题,中日双方已经达成共识,有关研究应该是基于中日之间的联合声明等三个政治文件的原则,以及‘正视历史、面向未来’的精神。他说,双方同意在年底之前召开这次会议,中方希望双方专家能够本着上述原则和精神,办好第一次会议。
上海复旦大学国际问题研究院副院长沈丁立教授在接受中文部记者采访时表示,中日之间有悠久的历史交流,在近代历史中也出现了一些不幸,这些不幸是由于日本霸权主义、军国主义强加给中国的苦难造成的。他说,中方认为日本对这方面的反省不足,而且日本方面经常有一些不负责任的言行伤害中方,同时日方也有很多有识之士认为中方讲的有道理,然而日本也有很多不同意这种观点的看法。
*中日在历史问题上有分歧*
沈丁立说,这就在很多交叉的层面上形成了中日在历史问题上的分歧和对立,从而损害了两国之间在一个正义的基础上把双方的关系向前推进。沈丁立认为,这次中日举行历史研究对话,一方面和安倍晋三首相上台以后采取了缓和中日关系的措施有关,但更重要的是中日双方都有意愿改善双边关系。
沈丁立说:“安倍晋三首相上台以后试图把两国关系能够确立到一个正确的方向,所以他访问北京。同时,双方共同确认,都有致力于中日政治关系发展的良好愿望。同时,双方要能够勇敢地面对过去。所以,建立这样一个联合的对历史问题进行研究的机制恐怕也是中日双方共同推进的这样一个良好的努力。”
中国外交部发言人秦刚表示,双方一致认为,中日共同进行历史研究,目的是要通过对中日之间两千多年的交往史、近代不幸历史以及战后六十年中日关系发展史的共同研究,加深对历史的客观认识,增进相互了解。
*沈丁立:对话是否成功要看具体情况*
复旦大学国际问题研究院副院长沈丁立教授说,尽管中日两国都有通过历史研究增进了解的意愿,但这次历史研究对话是否会取得成功还得看具体的研究情况。他说:“我们希望是这样,但还要看研究的进程怎么样,研究的过程怎么样,使用了什么资料,双方的基本道德价值观出发点怎么样。所以,我想不能把话说满。只是说双方政治层有这样一个决心,要实事求是地研究历史。”
日本官房长官盐琦恭久在18日举行的记者会上正式公布了中日历史共同研究中日双方各10名委员的名单。日方主席为前日本驻联合国次席大使、东京大学教授北冈伸一。中方主席是中国社科院近代史研究所所长步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