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9年“六四”天安门事件发生时,武尔泽(Larry Wortzel)是美国驻华使馆助理陆军武官。当时,他的主要任务是密切关注解放军的行动,并向美国政府作出汇报。他说,他对中共镇压抗议民众的决定并不感到吃惊, 相反,拦阻军车的村民的爱国情怀令他难忘。
25年前,天安门广场发生了震撼世界的大规模学生民主运动。对于走过那个年代,尤其是亲身经历这场悲剧的人们来说,这是一段挥之不去的记忆,也是一段有待重新评估的历史。中国政府需要对这一事件有一个负责任的交代……
1989年“六四”天安门事件25周年之际,世界各地都举办了纪念活动。“全美中国学生学者自治联合会”(简称“学自联”)依据过去20几年来的传统,在中国驻美大使馆前面举行了纪念会。
沃兹议员关注中国人权和民主,是国会及行政当局中国委员会的成员。他说现在担心六四会被人遗忘。“我担心中国学生不知道,美国学生不知道当时发生的事情。贝纳议长说得对, 暴政会继续存在是因为我们遗忘了。我觉得今天的(六四)周年纪念非常重要,和了解这段历史的人站在一起,讲述当时的故事非常重要。
我记得六月四号那天我醒来后看到新闻,得知无法想象的事情发生了。当时我们要做出决定,我很多的同行决定返回美国,不去中国了。而我觉得当时比任何时候都更应该去中国。
来自明尼苏达州的联邦众议员蒂姆.沃兹(Rep. Tim Walz) 是国会中少数曾经在中国教过书的议员,那年正好是1989年。在5月29号国会两党领袖举办的纪念六四记者会上,沃兹议员讲述了他当时的经历。1989年春天刚刚大学毕业的沃兹得到了在中国广东佛山教书的机会。
中国大陆艺术家创作的以“六四”为主题的艺术和摄影作品集《血色彷徨:1989年的政治和美学》,6月1日由香港独立出版社溯源书社出版,星期一起在港台发行推出。该书由策展人、艺术批评家朱其主编,精选了23位中国大陆艺术家25年来在困难条件下,创作的六四主题艺术作品
在北京的澳大利亚籍华裔艺术家郭健6月1日晚上被警察带走。一天前,英国金融时报刊登了他回忆25年前天安门广场经历的专访。当年,曾经当过兵的郭健作为一名艺术专业的学生参加了绝食抗议。
1989年年初,中国最著名的政治犯,全世界著名的政治犯之一魏京生还在中国西部青海的一所监狱里。他在1979年发表声明,认为中国最迫切需要的是民主化,不能再让独裁统治祸害中国。魏京生随后被判重刑,罪名是“反革命罪”。
89六四天安门事件25周年前夕,在北京的高校外国留学生据报被要求离开市区,到远郊或者外地旅游。今天(6月2日)互联网流传一份中国政法大学国际教育学院5月29日给在校留学生的通知。通知要求6月3日到6月4日,全校所有外国留学生到北京房山区十渡景区或者地处内蒙古的坝上草原进行参观学习 (study tour),二者择其一。
1989年震惊世界的天安门64学运事件已经过去了整整25年,当年的学运领袖和亲历者,散居世界各地,他们在这样一个特殊时刻,即将在美国国会聚首,共同纪念缅怀当年为了中国的人权、民主和自由而奉献出生命的学生和平民。我们请VOA卫视记者安华在国会山介绍美国国会今天的活动。
对香港来说,天安门事件是个分水岭。因为1989年仅离香港作为英国殖民地150年后回归中国只有8年了。成千上万的香港人走上街头支持内地的抗议,并为那些被碾死的人而哭泣。时至今日,香港是中国唯一能公开纪念1989事件的地方
六四在中国是一个被禁止讨论的话题,那么80,90后的年轻人对六四知道多少呢?六月一号星期天一些中国人权活动人士在美国国会前举行了纪念六四活动和悼念死难者的烛光追思。
香港市民支援爱国民主运动联合会和多个民间团体在星期日下午三点举行“爱国民主大游行”,向中国中央政府表达他们对平反八九民运六四事件的诉求。参加人士挤满了大半个足球场,当中包括学生和来自中国大陆的人士。
对香港来说,天安门事件是个分水岭。因为1989年仅离香港作为英国殖民地150年后回归中国只有8年了。成千上万的香港人走上街头支持内地的抗议,并为那些被碾死的人而哭泣。时至今日,香港是中国唯一能公开纪念1989事件的地方。
美国之音纪念六四-人物专访 2014年是天安门六四大屠杀25周年。美国之音请当年的学生领袖讲述他们鲜为人知的往事和过去四分之一世纪的心路历程;介绍天安门死难者亲属为寻求正义而坚持不懈的奔走呼号。由当年的驻华美国外交官和国务院官员解密当年的危机处理机制,还有冒险采访天安门事件的美国记者以及观察家回顾当年的亲身经历,剖析25年来美国对华政策的发展变迁......
由旧金山地区华人团体主办的六四25周年纪念活动陆续展开,星期六下午,学者、宗教人士和活动家从不同角度切入中国的民权和转型议题。讲员之一的美国加图研究所的客座研究员夏业良教授表示:" 首先民权就是争自由,争最基本的权力。天安门民主运动最初也是出于反贪腐.....
由旧金山地区华人团体主办的六四25周年纪念活动陆续展开,星期六下午,学者、宗教人士和活动家从不同角度切入中国的民权和转型议题。
在国会听证上议员和当年的民运领袖们都提到了六四25年来美国在对华政策上失去了许多重要机会。美国国会30号举行六四25周年听证,五位当年的民主运动领袖前来作证。
1989年六月四日中国当局出动军队镇压天安门民主运动。此后25年来,六四始终是禁忌话题,六四至今没有获得平反。今年中国政府在六四纪念日之前所进行的种种严厉的维稳举措令法律活动人士,自由知识分子,以及外国记者深感不安.....
1989年六月四日中国当局出动军队镇压天安门民主运动。此后25年来,六四始终是禁忌话题,六四至今没有获得平反。今年中国政府在六四纪念日之前所进行的种种严厉的维稳举措令法律活动人士,自由知识分子,以及外国记者深感不安。近年来,中国群体性事件层出不穷,民众维权意识高涨,经济傲人成长的背后,人们更期待通过建立公民价值来推动社会进步。25年前震撼全球的六四事件究竟给中国带来什么样的启发?四分之一世纪过后还在纪念六四,这究竟具有什么现实意义?
在中国六四天安门事件25周年纪念日即将到来之际,俄罗斯社会和媒体都还没有发表任何评论。政论人士帕德拉比涅克说,俄罗斯社会通常只关心对自己有影响的事件,因此六四对今天的俄罗斯社会来说显得遥远。
日本一些民主团体星期天举行集会,纪念六四天安门事件25周年。当年天安门广场的学生领袖在集会讲话时呼吁人们不要忘记六四,推动中国民主进程。日本媒体评论说,25年后中国的言论自由不仅没有放宽,反而受到进一步限制。
前美国哥伦比亚广播公司新闻主播兼总编丹•拉瑟,是1989年美国四大电视网报道天安门广场抗议的主力之一。星期五,他在接受美国之音专访时说,25年前的天安门抗议有三个画面最令他印象深刻。他为美中关系和美国的对华政策辩护,认为走回孤立和对抗的老路是不切实际的......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