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9年六四民主运动中的学运领袖封从德星期天在从日本飞抵香港机场通关时被带走。香港媒体称,他现在已经被原机遣返。
中国国防部长魏凤和星期天(2日)说,30年前中国政府在北京天安门广场对抗议者的血腥镇压是“正确的”决定,六四之后中国变得更加“稳定”。
当越来越多的中国人将“六四”淡忘的时候,海外却还有一小群人在年复一年地纪念着。6月1日晚间,大约百余人出席了由全美中国学生学者自治联合会主办的纪念活动。这是该组织连续第30年举办纪念“六四”活动。
1989年6月的夏夜,硝烟、枪声与呼喊声在天安门广场上方的天空交织成网。30年过去,那些曾是血气方刚的学生,现已迈入中年的亲历者不禁产生疑问:如今的年轻人是否知道,当年发生在天安门广场的这场血雨腥风?而这些千禧一代在面对“六·四”这个被当局定为敏感词汇的时候,是选择避而不谈还是直面历史?美国之音邀请了一位从天安门事件的过来人与一名九零年出生的中国年轻人坐到一起,交换彼此的心声。
他们是在“防火长城”背后成长起来的一代中国年轻人。1989天安门运动爆发时,他们尚未出生。过去30年中,北京试图抹杀世人对这段运动的回忆。美国之音采访了海外几位后89时代的年轻人,听听他们对“六四”的认知,以及对周遭同龄人的看法。
六四事件30周年来临之际,美国之音采访了遇难者家属群体“天安门母亲”的发起人之一张先玲女士。1989年6月4日凌晨,她19岁的儿子王楠在天安门西侧南长街南口头部中弹身亡,子弹从左上额射入,左耳后穿出。当时中国当局称六四事件是平息反革命暴乱,但后来改称为八九年春夏之交那场“风波”,并避免提及相关话题。在这次专访中,张先玲叙述痛失爱子寻找亲人遗体期间了解到的情况,以及她与丁子霖教授和尤维洁女士等人共同发起六四难属群体“天安门母亲”的由来。
拍摄1989年天安门抗议事件中一名男子站在一列坦克前这张标志性照片的美国摄影师说,现在是中国政府将30年前发生的流血事件公布于众的时候了。
六四事件三十周年前夕,两本由中国资深媒体人整理和撰写,介绍当年六四前后中共高层会议内幕的新书在香港出版。书中有关内容目前无法独立核实,不过,其史料参考和研究价值不容忽视。
天安门事件日本实行委员会、中国民主阵线(日本分部)等海外中国民运组织周五(5月31日)晚在东京文京区民中心举办了“六四天安门事件30周年纪念集会”。
今年是1989年六四天安门事件30周年。但是在六四事件曾经发生的中国大陆,那场至今仍对中国产生深远影响的事件在人们、特别是年轻人的记忆中却似乎越来越淡薄。
1989年春夏之交的口号声与枪声已在历史的天空中回荡30载。30年来,中国当局对这段中国现代史上最大规模的民主运动讳莫如深,然而历史的印记却无法从每个人的记忆中抹去。 “六四”事件三十周年之际,一些网友同美国之音分享了他们对于那段历史的回忆。
三十年前的六四事件,给中共合法性造成了巨大的危机。三十年来,中共通过抹杀记忆和发展经济的方式,重新稳固其统治。但是许多分析人士认为,随着中国经济下滑,社会控制日趋严厉,习近平废除任期制引发不满,再加上美中贸易战等外部因素,中共的合法性再度面临内外挑战。三十年来,六四天安门事件如何影响中共的统治方式?当局的高压强权统治,能否真正消除中国的民间声音和公民力量?中国目前面临的内外不利因素,是否可能成为中国下一次巨变的导火线?
今年是六四天安门事件三十周年。三十年来,中共一直试图从中国人的集体记忆中抹去六四这道伤痕。但是每逢纪念日,当局战战兢兢,如临大敌,缺乏面对历史的自信。一些西方分析人士认为,中共对六四缺乏反省和悔过,是西方国家对中国难以解除戒心的原因之一。为什么当局对六四记忆如此惧怕?六四当年的政治诉求,在今天还有没有现实意义?要让六四当年的受害者不白白牺牲,今天的六四讨论,应该如何提升才有意义?
六四三十年,中国人为何不该遗忘? 三十年来,六四造就中共统治模式? 今年是六四天安门事件三十周年。三十年来,中共一直试图从中国人的集体记忆中抹去六四这道伤痕。
维权组织说,六四30周年敏感纪念日前夕,北京方面加强戒备,拘留或警告活动人士、律师和记者,加强网络审查,并以技术原因为理由关闭了一些受欢迎的直播网站。
在中国天安门事件30周年前夕,网络审查人员尤其警惕。中国青年艺术家张玥日前在北京举办的活动上提及六四,这条消息随后在中国境内遭到全面封杀。
美国国务院发言人星期四称30年前的六四事件是“大屠杀”(full-on massacre),并表示美国政府今年仍将就六四事件发表声明。这位发言人还谴责中共系统性地践踏人权。
六四事件30周年来临之际,美国之音采访了遇难者家属群体“天安门母亲”的发起人之一张先玲女士。1989年6月4日凌晨,她19岁的儿子王楠在天安门西侧南长街南口头部中弹身亡,子弹从左上额射入,左耳后穿出。以下是这次专访的第一部分,张先玲叙述六四镇压后她长期受到严密监控以及同其他天安门母亲一道和平理性坚持抗争的情况。
北京学者陈小雅所撰写的史书《八九民运史》全面记载了发生在30年前的六四事件。有些海外学者和流亡人士对此书给予了高度评价,但是,也有一些过来者表示,陈小雅的记录有不少谬误之处。
美国众议院外交事务委员会将在6月4日上午主办听证会,题目是“天安门事件30周年:审视中国镇压的演变”。美国国会和行政当局中国委员会(CECC)和兰托斯人权委员会也将参加,联合听证。
中国八九民运和六四镇压30周年之际,署名“几位老留学生”的人写信给其他老一代留学生,希望他们“能为三十年前在北京殉难的那些年轻的理想主义者点上一枝蜡烛,也为他们的亲人送去一份慰藉。”
去年底的一天,刘建无意中问他17岁的女儿:“你知道 ‘六四’吗?”女儿漫不经心地回了一句:“‘六四’是什么节?”
去年底的一天,刘建无意中问他17岁的女儿:“你知道 ‘六四’吗?” 女儿漫不经心地回了一句:“‘六四’是什么节?” 刘建觉得自己身上一根特别敏感的神经突然被触动了。
纽约华人聚居的法拉盛街头正举办一场”六四”图片展。主办者是当地华人教会的几位教友,民运人士也前来助阵。但主办者说,展览开始三天来至少发生了两起冲突、一桩威胁。
加载更多
没有媒体可用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