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次三中全会公报,正好与习近平特别强调的“三个不写”相反,多为“一般性举措,重复性举措,纯属发展性举措”。但是,综观全局,从公报那虚实相间的套话官话之中,还是可以清晰把握这次三中全会的政治意涵:通过国家安全委员会与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的设立,中共的集体领导这一寡头体制正向个人专断演化。
11月12日,联合国改选人权理事会成员,中、俄、古巴、越南、沙特阿拉伯与阿尔及利亚等人权纪录恶劣的国家当选为新任成员国,新华社还特别强调了中国以176票(得票率为91%)当选这一业绩。此消息传出,中国网友唯一能够自由表达意见的Twitter沸腾了,不少人讥讽说这是“蛮族入侵联合国人权理事会”。
中共十八大三中全会事前并未释放任何政改信号,但海外媒体还是从毛语录中止发行、习未去韶山朝拜毛故居等行迹去推测习近平的政治动向。一些对习近平原来充满期待的人认为,习总书记上任一年多以来没找到方向,政治态度左右摇摆,既得罪左派、又得罪右派,还得罪了太子党——这句判断乍听之下,仿佛习近平在朝野树了不少敌。这话的前提是错将崇拜权力的专制政治当作民主政治,以为统治集团内部的不满者有机会成为与习近平抗衡的政敌。
话说习总提出“中国梦”之后,引起不少争议,当政者、普通人与异议人士对此是各弹琵琶各有调,但有一点却是共同的:无论贵贱,都想方设法将孩子送到美国留学,即使是那些将美国说成“人间地狱”的大小“戈培尔”,子女家属也都奔往美国。
十八届三中全会改革方案(383方案)公布后,我在“奖廉不罚贪:自杀性质的制度性偷懒”一文中,从三方面分析了这一政策的不可行及其负面影响。在这篇文章中,我将用经济学方法分析这一方案对公务员是否能够形成足够的约束力。
陈永洲事件发生后,评论虽多,但出于各种原因,很少有文章愿意触及一个问题:陈永洲事件揭开了中国政界、企业界与媒体业相互为用的三重黑幕,整个事件就是“大黑吃小黑”的时代剧。陈永洲事件刚出,在《新快报》(10月23日)刊登了......
中共领导层最近一年多以来的言论反复强调,苏联解体、“亡党亡国”是他们引以为戒的最大镜鉴。其实,无论是从共产党政治集团的政治安全以及转型过程中的获利程度,还是从国家的发展前途来考虑,苏联解体并非中共最应该吸取的反面教训,而是正面经验。
夏业良最近被北京大学解聘,竟然劳烦新华社派出记者,让北大新闻发言人就“不续聘夏业良一事接受采访”。北大声称自2008年至今,全校合同到期不予续聘的已有25人,以此证明不续聘夏并非出于政治原因。但25人当中只有夏业良享受新华社专题报道,却正好说明此事的高度政治化。
这是一条让人无法接受的消息:贵州省贵阳市观山湖区于10月12日对该区金华镇上铺村空山坝7.2万平方米“违法建筑”实施拆除,在参加“拆违行动”的2671人中,有837人是当地大学生。
习近平10月7日在印尼说了,“中国是一个大国,决不能在根本问题上出现颠覆性错误,一旦出现就无法挽回、无法弥补”。这段话指向明确,就是坚持继续走习近平上台以来坚持的现有政治路线,维持中共现有的意识形态与利益格局。但从官媒到香港《南华早报》及凤凰网,都开始扮演“改革”信使……
美国政府关门不仅于美国是件大事,也在中国引发了一场讨论。几年来美国政府多次面临“财政悬崖”,中国官媒一直在期盼“倒也、倒也”,现在终于盼来了这一天,各种冷嘲热讽一并奉上。但民间与市场化媒体的反应却完全不同于官方预期,一些看法让满心欢喜的官媒颇感扫兴。
中国政府一直深陷入“财政饥渴”当中,2012年以前,每年税收总额保持两位数的增长,政府饥渴;今年总额上升,但由于税收增速下降,政府更感饥渴。于是想方设法开源节流,节流就是推迟养老金的发放;开源就是决定尽快开征遗产税、房产税等。
目前中国正在进行几项大改革,从养老金、遗产税、房产税,直至实行捐赠器官的“推定同意原则”,无所不包。对这些精心设计的改革草案,专家们均宣称这是“与国际接轨”,公众几乎都持反对态度。仔细分析相关条文后,我发现这些改革方案的设计有个共同特点.....
夏俊峰被处刑前后,国内微博与国外推特的气氛,有如2011年突尼斯小贩自焚之后的阿拉伯网络世界。一个观点在悄然流行,那就是当局“挑起社会底层人之间的相互诋毁与残杀”,根据是被夏砍死的两位城管也同属社会底层。
今天,“A Chinese street seller”(一个中国街头小贩)的故事成了英文媒体的一条重要中国新闻。这个词可能会让英文读者联想起2011年突尼斯那位因不堪警察侮辱自焚抗议的那位street seller。我当然知道,这两位街头小贩之死引发的社会反应不会相同……
薄熙来案件从8月济南庭审至9月22日宣判这一过程,无论是中国当局还是薄熙来的庭辩,都集中于薄是否贪污腐败,刻意回避了薄案的真正缘由,即薄案是权力斗争的产物。
养老问题是个世界性难题。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是养老金从无到有、从少到多的问题;对于高福利国家来说,则是如何酌减并取得国民同意谅解的问题。
中国引进外资号称全球第二。但在外资来源上,中国政府却有一个不想承认的尴尬事实,即外资当中有大量实为中资的假外资。《人民日报》8月12日的文章“外资并未大规模撤离中国”所附图表“中国大陆的十大外资来源地”揭穿了这个西洋镜。
外资撤离中国是2009年以来的大趋势,中间虽然时有反复,但作为趋势却无法改变。但令人在意的是《人民日报》屡屡刊登文章,一会儿称“外资集体出逃纯属空穴来风”,一会儿又称“部分外资撤离中国只是短暂调整......
最近的宪政之争很热闹,毛左将习今年以来的崇毛言论当作全面左转的信号,拥宪派(或称“普世派”)则期待今年秋天三中全会中共会将政改提上日程,于是各说各的,对习近平最近在《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国内媒体称之为“8.19讲话”)的强烈政治信号视而不见,继续按照自己的心愿各作解读。
习近平登大位以来,除了力图重建意识形态之外,高调反腐是其第二大业,反复表示要“老虎苍蝇一齐打”,最近习近平在北戴河会议上“怒拔尚方剑”成为美谈,目前,世界都等着看他如何将周永康这只大老虎关进囚笼。
最近,中国政府集中全力“净网”,希望将各种批评声音,包括各种社会怨恨声音从网上消除。除了抓捕几个网络大V以示“净网”决心之外,各地政府纷纷采取行动,其中浙江省的“战果”最“辉煌”,该省公安厅不仅公布了十大网络造谣案例及清理谣言、训诫人数等具体战果……
据说,薄熙来8月25日庭辩时说:“我的生命已经是个悲剧,开来的也是,我只希望你们停止这次调查,停止榨干我们家里剩下最后的亲情。”两代贵胄,一朝督抚,最后只落了个妻子离散、亲信故旧反目成仇的下场,还不得不将自己塑造成被妻子与管家合谋陷害的卢俊义(《水浒传》中人物),此情此景,能不是悲剧吗?
谷开来无疑是薄熙来生命中非常重要的人,只可惜,她的重要性不是体现在赞襄丈夫仕途,而是她成为将其丈夫击至政治黑洞中的巨大石头。26日庭审中薄亲口指证的谷王私情,将成为整个案件“双活”的重要“眼位”。
薄案庭审长达四天,应该说,给外界看到的庭审实录并非全部,而是经过严格筛选后的部分“实录”,关键情节被屏蔽不少。
加载更多
没有媒体可用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