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大和政协正在北京举行一年一度的两会期间,美国之音记者周三在人大全体会议开会前遇到了前解放军歌手谭晶、原重庆市长黄奇帆等歌坛和政坛名人。
中国总理李克强在中国人大全国会议的工作报告中多次提到“以习近平为核心的党中央”,并第一次提到港独的内容。中共政治局的7名常委3月5日都出席了北京人民大会堂的开幕式。
一年一度的中国政治大戏——两会——于3月3日拉开帷幕。当局依照惯例加强了安保措施。平日游人如织的天安门广场已见不到游客踪影。中国十二届人大五次会议5日在北京开幕,中共领导人习近平为首的七常委出席本次会议的开幕式。开幕式上,中国总理李克强做了政府工作报告。该报告多次提到“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报告中引起与会人大代表热烈反响的议题包括广大民众关注的民生问题,如雾霾治理和食品安全。开幕式上,还有政协委员列席。在近两小时的人大开幕会上,习近平和李克强仅在退场时有简单交流。
今年的北京两会政治大戏即将开幕。这次两会是中共领导人习近平核心地位确立后的第一次全国人大、政协两会,预料也是今年秋季中共十九大前进一步加强习核心权威的一次全国两会。全国政协举行的首场发布会上,经济和民生议题贯穿始终,似乎预示经济议题将是今年两会的重头戏。发言人不失时机地引用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新年前夕提出的口号“撸起袖子加油干”,却在另一段官式套话里出错,“核心”一词说成了“总书记”。这一明显偏离官方统一说法的关键词稍后被新华社纠正。
中国年度两会结束了,但几个两会插曲,让新闻界和读者记忆犹新。最新一件是政协委员宋欣威胁提问题的记者,要把他抓起来。早些时候记者会上,侨报记者提问被莫名其妙封杀,主持人宣布散会。还有一件是甘肃省委书记,对新京报记者提问置若罔闻,直接宣布散会。这几件事,引起国内外新闻界普遍关注和反响。今天的媒体观察,我们谈谈这个话题。
在刚刚闭幕的中国全国人大会议上,《中华人民共和国慈善法》草案获得通过。目前中国社会普遍的观点认为,中国第一部《慈善法》的出台,是中国非营利领域立法的一项重大进步。不过,中国有法律和公共政策学者表示,中国人大刚刚通过的《慈善法》草案缺乏有效的监管构架......
主持人:今年采访“两会”的记者非常多,其中有很多是来自海外的华文媒体。上周末,在一次关于人大立法的记者会上,有一位来自海外华文媒体的记者在提问后不仅未得到应有的答复,反而遭到主持人的羞辱。外界对此议论纷纷,这是怎么一回事呢?
中国人大会议在星期三闭幕。中国总理李克强在中外记者会上表示,政府有能力应对未来5年经济增长中可能出现的波动。他还承诺,香港一国两制的原则不会改变,台湾新领导人只要遵循九二共识,两岸关系未来和平发展的前景是乐观的。除了谈到港澳与两岸问题,李克强也就中国政治,外交与社会议题发表讲话。 我们连线美国之音驻北京记者叶兵,了解有关的最新情况和反应。
一年一度的中国人大政协两会已经闭幕 。有不少媒体注意到,在今年的“两会”上,西藏代表团成员统一佩戴了两枚胸章,其中一枚是习近平的单人半身像,相当引人注目。代表团成员不谈像章突出习近平个人形象,只是解释说,这是藏族人民对历届领袖表达感谢的一种形式,从毛泽东时代延续至今。
据报道,采访这次两会的中外媒体非常多,其中有很多是来自海外的中文媒体。可是上个周末在一次记者会上,有海外华文媒体在提问后不仅没有得到回答,反而遭到主持人羞辱。我们连线美国之音驻北京记者叶兵,了解有关情况。
中国的全国政治协商会议已经闭幕,全国人大会议也进入尾声。一年一度的两会政治活动周期明天就将结束。有不少媒体注意到,这次两会上,西藏代表团成员每个人都佩戴了两枚胸章,其中有一枚胸章是习近平的单人半身像。我们连线美国之音驻北京记者叶兵,了解有关情况。
中国国家通讯社的一名记者上星期通过个人博客发表公开信,批评中国网络主管部门严重违反中国宪法和有关法律,粗暴践踏公民基本权利、侵犯公民言论自由权。这是继财新网公开发表文章对中国网络监管部门删除其报道表示异议后,又有中国体制内媒体人对当局打压言论和新闻自由表达不满。
中国全国政协12届四次会议今天下午闭幕,会议通过政协工作报告,其中有三人投下反对票,两票弃权。有关情况,我们连线美国之音驻北京记者叶兵,为您报导最新情况和反应。
中国两会期间,国家发改委主任徐绍史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中国经济不可能硬着陆,也没有拖累世界经济。但世界经济不确定不稳定的因素依然存在,会影响中国经济。是否硬着陆,我已写文章谈过,本来也不想再就中国经济是否影响世界写什么了,但徐主任这番话却让我欲罢不能。
中国人大政协两会历来被视为“橡皮图章”,但每年两会期间媒体还是能够营造一些代表们参政议政言论多元的表象。今年的两会却难为了媒体,代表们一致“收敛”正襟危坐,被纽约时报形容为“噤若寒蝉”。今年两会有哪些看点,热点和笑点?
中国人大政协两会历来被视为“橡皮图章”,但每年两会期间媒体还是能够营造一些代表们参政议政言论多元的表象。今年的两会却难为了媒体,代表们一致“收敛”正襟危坐,被纽约时报形容为“噤若寒蝉”。难怪云集北京的中外媒体抱怨气氛“沉闷”,央视等官媒更不得不假造一些代表言论炒热气氛,结果被当事人否定,成为笑谈。不过透过表象,我们还是来盘点一下,今年两会有哪些看点,热点和笑点?沉闷的会议气氛之下,有哪些暗潮在涌动? 参加讨论的四位嘉宾是:人权组织“公民力量”创办人杨建利先生;普林斯顿社会学博士,转型问题学者程晓农先生; 专栏作家,政治分析人士陈破空先生;“中天新闻”华盛顿特派员臧国华先生。
中国教育当局再度说,中国课堂不能引进西方价值观。教育部长袁贵仁在正在召开的两会上,就西方价值观不适合进入中国课堂再度做出了解释。中国价值观是什么?马克思列宁主义等西方价值观为何能进入中国课堂?袁贵仁的诠释,主要问题出在哪里?今天的媒体观察,我们来谈谈这个议题。
这次两会是香港旺角骚乱后的第一次会议,中国国务院港澳办公室主任王光亚星期四对记者说,“最近香港出了点事”,但北京对香港的政策没有改变。王光亚是这么说的, “中国中央始终坚持一国两制方针,落实时会坚守两条原则,第一是坚定不移,不会变,不动摇;第二是全面准确,不走样,不变形。”北京官员破天荒承认香港出事了,这代表什么?王光亚的这番说法,能安抚香港人心吗?我们通过SKYPE视频连线,请香港浸会大学政治与国际研究学系系主任高敬文教授来为您分析。
中国两会即将在下星期闭幕,过去几天来场内场外许多言论都引起关注。我们要带您聚焦两会对人权,教育,宗教自由以及香港的最新说法与反应。下面我们连线美国之音驻北京记者叶兵,了解今天两会的有关情况。
在北京举行的“两会”已经结束,在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们为审议、讨论和提案紧张忙碌之际,美国之音驻北京记者把镜头转向普通百姓,到北京市内一些公共场所了解情况。
正在北京举行的“两会”会期已经过半,在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们为审议、讨论和提案紧张忙碌之际,美国之音驻北京记者把镜头转向普通百姓,到北京市内一些公共场所了解情况。
在北京召开的人大和政协会议有哪些进展。下面我们来连线美国之音驻北京记者叶兵,了解有关的最新情况和反应......
中国“两会”期间媒体能描述弥漫北京的雾霾问题吗?网上流传的一则似乎由中共中央宣传部下达的“21条”为中国媒体做了详细规定。《纽约时报》3月9日也报道了这一消息,并观察到,目前中国媒体对“两会”的报道基本上遵循了这些规定。
星期三,中国人民代表大会对《慈善法》草案进行了第三次审议,该草案禁止"慈善组织从事、资助危害国家安全或者社会公共利益活动"。批评人士担心,这一条款日后可能被执法机构滥用。
中国当局在人大政协两会期间加紧对VPN的封锁,让这种能绕过中国当局防火墙和审查的互联网连接无法在中国使用。VPN是虚拟专用网的简称,能绕过中国当局的防火墙。
加载更多
没有现场直播
没有媒体可用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