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的中国,现在占主导的是 “进攻性的民族主义”。这是法国巴黎亚洲研究中心资深研究员、香港浸会大学政治及国际关系荣休教授高敬文提出的关于中国民族主义的一个引人瞩目的观点。在做客美国之音《纵深视角》时,高敬文教授就中共进攻性或攻击性民族主义的崛起,中共以”灰色地带战略“和“修正主义强权”推进“进攻性民族主义”议程以及西方应对北京的民族主义的态度是否够强硬等问题进一步发表了他的看法。
在对近100年的美中关系检讨中,美国政界有一种观点认为,民主党和共和党政府都在对华政策上犯错甚至是根本性错误。最近在台湾出版的《左祸百年中国国殇》一书中,夏威夷大学政治学教授周晓的一篇文章专门论述《美国对中国极权统治的错误认知》,其中分析了美国对毛泽东、邓小平和中共极权主义的认知错误、为什么会出现这种错误以及这些错误造成的严重后果。她在接受美国之音纵深视角专访时,进一步介绍了这些看法。
美国最高法院6月29日下达历史性判决,禁止大学在招生过程中考虑申请人的种族因素。但围绕高校招生究竟是择优录取还是平权多元的争论并未尘埃落定。这一判决对美国和亚裔意味着什么也是舆论持续关注的深度问题。曾经发动亚裔社区支持该案原告学生录取公平组织(SFFA)打赢这场官司的社会活动家、美国亚裔教育联盟主席赵宇空先生做客《纵深视角》 ,就哈佛大学为何败诉,为什么要捍卫大学择优录取原则以及通过这一历史性判决的机会提升亚裔参政层次等问题发表了看法。
美国国家情报总监埃夫丽尔·海恩斯(Avril Haines)12月3日在加利福尼亚里根国防论坛上对中国发生的白纸抗议风暴发表看法时说,“抗议活动不会产生稳定、政权更迭或类似威胁”、“抗议活动未来如何发展,对习近平的地位很重要。”
习近平上星期主持政治局常委会,为中共引发巨大争议的防疫政策辩护,要求“毫不动摇坚持‘动态清零’总方针,坚决同一切歪曲、怀疑、否定中国防疫方针政策的言行作斗争。”
今年6月4日是“六四事件”33周年。33年前,一场以学生为主体和以北京为中心、波及全国各阶层各地的反腐败、争取民主和自由的运动被中国政府以坦克和机枪残酷镇压。33年后,中国政治社会经济历经沧海桑田,当初运动的参加者也都有了不同的人生故事。
上海封城期间,一位核酸检查阴性并坚拒警察非法转运的年轻男子对威胁株连他家三代的警察说:“这是我们最后一代,谢谢!”。这段视频在5月11日播出后,异乎寻常地传遍了中文网络,被网民认为是“记录这个伟大时代的史诗级对白。”随后,该视频被中国各平台删除,微博直接屏蔽了“#这是我们最后一代,谢谢!”、“#最后一代”这两个话题。
持续封城之下,上海2500万人的生命线被掐断,城郊食物遍地,市内却可望不可及。《21世纪经济导报》报道近期全行业公路货运量同比下降了30%以上,上海几乎全停,江苏下降一半,浙江广东下降20%左右。
上海封城至今已持续差不多三個星期。4月14日,上海网民“摩耶夫人”撰写的“血泪控诉”-《上海人的忍耐已经到了极限》刷屏。上海网民张小姐告诉自由亚洲电台,有五成上海人在转发。
香港特首林郑月娥4月4日宣布退休,不再参选连任,香港政务司司长李家超4月6日宣布请辞,同时宣布参选下届行政长官选举。4月9日,获中央政府批准辞去香港政务司司长职务的李家超正式宣布参选下届行政长官。
自2月24日以“特别行动”名义入侵乌克兰,到3月25日宣布“作战第一阶段的主要目标基本已经完成”,俄罗斯未能达成任何主要军事目标与推翻乌克兰现政府培植一个亲俄政府的政治目标。美国总统拜登26日在波兰表示,普京不应再继续掌权。拜登28日进一步解释说,他的讲话表达的是内心的正义怒火,不代表美国政策转变,并拒绝对此道歉。
美国激烈批驳俄中联合散布美国正在乌克兰开发化学武器的“虚假声明”。白宫警告,俄罗斯可能会在乌克兰使用生化武器,或者制造使用这些武器的借口。美国国务院在一份声明中说,俄罗斯是在编造不实藉口,试图合理化俄罗斯在乌克兰的恶行。 此前俄罗斯宣称,在靠近俄罗斯边境的乌克兰实验室发现了生物武器组成部分,而该实验室是由美国国防部提供资金。
全世界目光聚集在乌克兰危机时刻,两会在北京拉开帷幕。俄罗斯入侵乌克兰后,“今日乌克兰,明日台湾”已成各界热议焦点。中国国务院总理李克强3月5日发表的政府工作报告谈到台湾问题时说:“要坚持对台工作大政方针,贯彻新时代党解决台湾问题的总体方略,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和‘九二共识’,推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和祖国统一。
俄罗斯入侵乌克兰将近一星期,憧憬中的入侵计划没有得逞: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没有缴械投降和逃跑流亡,亲俄罗斯傀儡政府没有登台上场。全世界看到的是“民族英雄”泽连斯基和勇敢的乌克兰国民英勇抵抗侵略军和由此带来的撼动世界的连锁反应:整个西方前所未有的团结、对俄罗斯的“金融核武”制裁和对乌克兰的大规模军援以及欧盟和德国、瑞典等历史性地改变了外交和军事政策。
2022年2月21日,是美国学者笔下的尼克松中国赌博行50周年。1972年2月21日,时任美国总统尼克松与中国总理周恩来在飞机悬梯旁紧紧握手一分多钟,迎来尼克松访华七天历史性时刻。2022年2月28日,是美中《上海公报》签署50周年。1972年2月28日,尼克松与周恩来签署了美中两国间第一份联合公报,美国至此开启了拥抱北京政策。
一生作品关注中国女性遭遇、挣扎和拼搏的华裔作家严歌苓,2月5日写出《母亲啊,母亲》,表达对八孩母亲事件的愤怒,2月10日再与旅美前中国人大副教授周孝正视频对谈八孩母亲和中国人口拐卖,批评“习近平就是人贩子”,随后遭遇中国真理部封杀。
一生作品关注中国女性遭遇、挣扎和拼搏的华裔作家严歌苓,2月5日写出《母亲啊,母亲》,表达对八孩母亲事件的愤怒,2月10日再与旅美前中国人大副教授周孝正视频对谈八孩母亲和中国人口拐卖,批评“习近平就是人贩子”,随后遭遇中国真理部封杀。 2月15日,八孩母亲事件中的第一个规模性集体请愿行动---北大毕业100名学子实名联署公开信,呼吁调查与正义,随后也被中国网监404。但是在这同时,宣称“代表和维护妇女权益”的全国妇联在整个事件中一言不发,2月13日,有舆论呼吁应该即刻解散全国妇联。
2月11日,华盛顿智库战略与国际研究中心(CSIS)和斯坦福大学联合进行的“中国大数据”项目发布第一份报告---《中国的公共舆论:沉默的大多数?》。报告由斯坦福大学副教授潘婕(Jennifer Pan)和政治学助理教授徐轶青共同撰写。CSIS在推出这份报告时指出,华盛顿的主流观点认为,在习近平高度垄断权力的今天,虽然中国公民仍持有自己的独立看法,但因为恐惧而不敢表达,但报告发现,中国民众、特别是精英阶层对当局政策其实持有不同看法,并不总是支持中国政府的选择。报告指出,当今中国存在坚信市场济和政治自由化的“沉默大多数”,这些人的舆论力量对习近平构成政治挑战。
加载更多